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是北京西部的一個行政區,是北京市六個城區之一。位於長安街西段,最東端距距天安門14公里,面積84.38平方公里,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常住人口63.9萬人。交通暢捷,可進入性強。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歷史文化重鎮。區域內山地面積占23%,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7.09%。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區首位,是北京市城區中山林資源最豐富、綠化覆蓋率最高、人均擁有公共綠地最多的地區。

基本信息

歷史

北京市石景山區地名志 北京市石景山區地名志

北京市石景山區歷史悠久,最早的居民聚落點的形成已無可考,但據歷代史籍,記載有當今石景山村落地點、關聯某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可上溯至公元前311年(周赧王4年),由此可知,在北京建城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石景山區的人文歷史,至少也有2200多年了。殷商時期,“復舜幽州之名”,此地屬幽州。

武王滅殷後,封召公於燕國,北京地區始建燕都城和薊都城,此地先後是薊國都城和燕國都城的屬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分封,以郡縣治天下,今北京城區為廣陽郡,薊城是廣陽郡首府,此地屬廣陽郡薊縣。西漢以來,又多次在北方建燕國、封燕王,治所仍在薊城。 東漢以來,復置廣陽郡,此地屬廣陽郡薊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分裂、割據、遷徙、混戰最突出的時期之一,薊城地區處於矛盾的交匯處,成為各個“燕王”爭奪、盤踞之地。唐天寶年間,分薊縣西境為廣平、廣寧二縣,此地屬廣平縣境。

民國時期,此地先屬京兆宛平縣,民國17年(1928年),民國政府遷南京,北京改名北平,置北平特別市,19年(1930年)又降為北平市,今石景山區北部為北平特別和北平市西郊之一部,大部分區域仍屬宛平縣。至解放前夕,本區北部屬北平市郊五區,東南部屬河北省宛平縣一區。

1948年12月,石景山地區解放,建立人民政權,1949年,為北平市第27區,後改為北京市第19區,50年,為北京市第15區,1952年9月,改稱石景山區。在此期間,周邊村落間有向臨區劃入劃出之變化。1958年5月,隨著北京市區域的擴大,撤銷石景山區建制,其轄地分別劃歸相鄰的豐臺區海淀區門頭溝區。1963年7月,為了試行大中型企業的生活福利事業由地方政府統一管理,恢復了石景山區的行政區劃,成立了區級建制的石景山辦事處。1967年8月,正式恢復了石景山區的建制。

2005年,石景山區轄9個街道:魯谷街道八寶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蘋果園街道、金頂街街道、廣寧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133個社區。年末戶籍人口35.0萬人。

自然地理

石景山區地圖 石景山區地圖

石景山區位於北京市西山風景區南麓和永定河沖積扇上,地勢北高南低,略有起伏。本地域因素稱京都“第一仙山”的石景山而得名。對該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點歷史上描述為:“東臨帝闕,西瀕渾河”。

天泰山

天泰山位於石景山區西北部,香山公園西南。北至海淀區掛甲塔,南至雙泉寺,西至五府莊、潭峪,東至南北馬場。主峰海拔430.8米。因主峰西有平台一處,曰天台, 山因名天台山,亦作天太山、天泰山。天台處有明清古剎慈善寺,亦稱天台寺。舊時每年三月十八日開廟。寺內中路大悲殿正中原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8尊塑像,這種佛、道共進一堂的現象,在京郊較為罕見。後殿供肉身坐化和尚,俗稱魔王菩薩和尚,相傳即清世祖順治帝。1917年、1924年馮玉祥兩次住在天泰山慈善寺,留下“勤儉為寶”、“真吃苦”、“耕讀”、“淡泊”等重要石刻,是一處避暑勝地。慈善寺為區級保護文物。

翠微山

翠微山位於石景山區與海淀區交界處。東南距市中心約20公里。海拔387米,為香峪大梁東南坡的山峰之一,北與香山遙相對應。山勢和緩,原名平坡山,因唐建平坡寺得名;明洪熙初年(1425)改叫翠微山。南麓多古寺,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底、大悲寺、龍王堂、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等依山而建,合稱八大處,為京郊著名遊覽區。西南山麓還有明建法海寺。

石景山

石景山位於石景山區西部。為西山山前的侵蝕殘丘,地勢和緩,海拔184米。歷史上為永定河河防要地。自元代以來,在此修堤防水。1949年以來,先後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廳水庫及引水渠。東南山麓一帶,建有石景山發電總廠和首都鋼鐵公司

蓮花河

蓮花河發源於石景山區石槽,流經蓮花池。蓮花池以 上稱新開渠。原在鴨子橋入南護城河,1951年治理後改 在萬泉寺東入涼水河。全長4.2公里,底寬16—20米。主 要支流有新開渠、水衙溝。水源原主要出自蓮花池泉水, 後被新開渠石景山工業廢水所代替。古稱洗馬溝。

氣候

石景山區域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3.4°C,年平均降水量在680毫米左右。

基礎設施

八大處公園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境內,地處北京西山風景區南麓。 八大處公園

石景山區的水、電、氣、熱、通訊、光纜等基礎設施完善,實現了地下管網的數位化管理。區域內有110千伏變電站六座;有五十八個供熱單位,實現3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年供水量達1482萬噸。道路總條數168條,總長度228公里。區域內擁有高等院校四所;文化館一座,圖書館二座,體育場館四座;十七所綜合性醫院,四十九個社區服務中心。

全區生活配套設施完善,商業設施齊全,購物環境方便宜人;科技教育發展迅速,擁有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到大學的完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全區公共衛生建設取得新成效,衛生機構覆蓋率達到100%,為區內人民提供了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

石景山區按照建設人居環境一流文明社區的要求,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形成區內獨特的文化氛圍、完備的文化場所和公益設施,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提高了民眾文化活動的檔次和水平,已連續多次獲得 “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的殊榮。

2009年,石景山區市政管委多項措施並舉,石景山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區市政管委積極推進阜石路二期建設工程。繼續推進楊莊大街一期、京門路新線、濱河路3條主幹道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積極推進黑石頭村路等13條城市次乾支路建設。投入資金2011萬元,完成堤頂路北延等6項道路大修工程,道路總長度3.3公里,總面積7.14萬平方米。投入資金800萬元,修補路面3.1萬平方米,整修步道1.9萬平方米,掏挖雨水口6124座,清掏排水管線4500米,更換井蓋及雨水篦子218套,整修檢查井和雨水口896座。圓滿完成2008~2009年度供熱工作,發放供熱燃料補貼4457.79萬元,緩解供暖單位運行壓力。投入資金3900萬元,更新改造供熱設施257處,消除供熱安全隱患。

經濟

石景山區是北京市重工地區,有首都鋼鐵總公司等國有大中型企業數家,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石景山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從全面改善投資環境入手,加大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轉變政府工作職能,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寬鬆的發展環境,從而帶動了全區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九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保持了16.9%的增長速度,改革開放實現了突破,社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工業

石景山區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首鋼等駐區大企業的科技人才儲量豐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園區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醫療器械、新材料為支柱的產業發展格局,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實力,並培育出首鋼日電電子有限公司、北京東方信聯科技有限公司。截止到2004年底,園區內已累計投資35億元,累計註冊企業1000家,註冊資金40億元。已實現經濟總收入320億元,實現稅收11億元。 

服務業

近年來,石景山區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服務業企業遷入。新興服務業迅速發展壯大、私營企業快速增加,為區域經濟繁榮注入了活力。服務業在石景山區經濟舞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全區經濟成長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現代服務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成為石景山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帶動了石景山區經濟的發展。2004年年底,石景山區現代服務業共有1042家,占全區單位數量的近六分之一。

其他特色產業

2004年,“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範基地”落戶石景山,成為該區十三大功能區中現代科技產業區的建設重點。一年多時間,30多家數字娛樂企業便相繼入駐數碼基地。

文化

首鋼搬遷之後,石景山區的青山綠水將不再掩蓋於迷濛的煙霧之下,昔日冒出滾滾濃霧的高爐將作為工業遺產以保留。而石景山區自身,也將經歷一次深刻的變革,以“打造首都文化娛樂休閒區”為目標,走上一條綠色可循環的發展之路。

2009年發布的《石景山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試行辦法》,明確提出每年區里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資金支持、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獎勵、政府重點採購等方式,扶持區內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教育

教育方面,以信息技術建設為突破口,教育硬體初步實現現代化。擁有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到大學的完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

全區有幼稚園36所,國小33所,普通中學22所(其中示範高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高等院校4所,其中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方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受到國家重視,並給予大力支持,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人口

2008年底常住人口35.0萬人。

旅遊景點

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也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園林藝術寶庫。這裡有京城聞名的西山八大處、明代古剎法海寺;也有設施現代化的北京“迪斯尼”石景山遊樂園,精巧別致、幽靜淡雅的雕塑公園。作為首都的一個新市區,石景山十分重視綠化和美化工作,色彩風格各異的新建築交相輝映,街頭小品多姿多彩,大小街道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多座現代化園林平地而起,各具特色。有樓群之花古城公園、童話世界銀杏寶寶樂園,以及七色園、紅領巾公園、森林公園、松林公園、希望公園八角公園、四海公園等。1987年石景山雕塑公園被評為北京市的優秀園林。

八大處

八大處在香山的西北方,有八座古寺廟群分布在翠微、平坡、盧師三山之間,故稱八大處,是一座層巒疊嶂的山林公園。近年又栽種很多黃櫨樹,成為北京市郊第二個紅葉觀賞地。串珠似地分布在山上的八處古廟是:一處長安寺、二處寶光寺、三處三山庵、四處大悲寺、五處龍王堂、六處香界寺、七處寶珠洞、八處證果寺。

法海寺

法海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創建,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寺內原有山門、天王殿、護法金剛院、祖師二堂、伽藍殿和大雄寶殿,兩側還有鐘鼓樓、配殿、寮房,最為珍貴是一些殿堂的牆壁上,繪畫了大量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壁畫,可惜寺內的建築大部分塌毀,只剩下大雄寶殿、配殿和鐘鼓樓。大雄寶殿的壁畫幸而保存下來了。1988年1月,法海寺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雕塑公園

雕塑公園在石景山八角村一帶,占地3.7萬平方米,其中水面占4500平方米。園內有3個雕塑園區:水景雕塑園、湖面上有牧童、浴女、純潔天真;林蔭雕塑園內,在長綠樹林中,有臥鹿、牧羊女、曉風、蕊等石雕,活潑清新;陽光雕塑園內有銅雕的新秀等,在鮮花芳草中閃閃發光。全園共有雕塑50多件,是北京市第一座雕塑公園。

銀杏寶寶樂園

銀杏寶寶樂園在八角村南側,占地6000平方米。園內有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人物和孫悟空,還有動物世界、海底世界、迷宮等。園內還仿建有法國凱旋門美國國會大廈和日本皇宮等微縮景觀。

行政區劃

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

解放後,北京市區劃幾經調整。1952年,撤銷宛平縣,成立豐臺區、南范區、石景山區,隸北京市。1958年,南苑區、石景山區大都併入豐臺區。1963年,石景山區從豐臺區分出成立石景山辦事處,1967年建為石景山區。豐臺區人民政府駐豐臺鎮。

2005年,石景山區轄9個街道:魯谷街道、八寶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蘋果園街道、金頂街街道、廣寧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133個社區。年末戶籍人口35.0萬人。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489439人,其中:八寶山街道 100731人、老山街道 37774人、八角街道 7084S人、古城街道 62249人、蘋果園街道 81852人、金頂街街道 61963人、廣寧街道 14361人、五里坨街道 30664人、首鋼遷安礦區街道 28992 人。

石景山區轄10個街道:八寶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蘋果園街道、金頂街街道、北辛安街道、廣寧街道、五里坨街道、魯谷街道。

八寶山街道 轄15個社區:電科院社區苗圃社區、玉泉路西社區、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社區瑞達社區、中鐵建設有限公司社區、東新房社區、黃莊社區魯谷村社區、魯谷住宅社區、四季園社區永樂東小區北社區永樂東小區南社區青年樓社區三山園社區

老山街道 轄10個社區:高能所社區研究生院社區玉泉西路社區何家墳社區、老山東里北社區老山東里社區、老山東里南社區老山西里社區、十一號院社區、翠谷玉景苑社區

八角街道 轄16個社區:京源路社區八角北里社區、八角中里社區、建鋼南里社區古城南里社區、八角南路社區古城南路社區八角路社區公園北社區八角北路社區八角北路特鋼社區楊莊南區社區、楊莊中區社區八角南里社區、捷運古城家園社區、楊莊北區社區。

古城街道 轄22個社區:北小區社區、古城南路東社區、古城南路西社區、環鐵社區、北路天翔社區八千平社區、古城路社區、特鋼社區、古城西路北社區十萬平社區、古城西路南社區、北辛安特鋼社區、北辛安南北岔社區、老古城前街社區、老古城后街社區北辛安大街社區白廟社區、水屯村社區、南大荒社區、北辛安鐵新社區、水泥廠社區、龐村社區。

蘋果園街道 轄18個社區:西黃村社區黃南苑社區、軍區大院社區、下莊社區八大處社區三療社區、西井社區、海特花園第三社區、蘋果園一區社區、邊府社區、琅山村社區、蘋果園三區社區、蘋果園二區社區、蘋果園四區社區、軍區裝備部大院社區、海特花園第一社區、海特花園第二社區、西黃新村社區。

金頂街街道 轄15個社區:金冬苑社區、金秋苑社區、金夏苑社區、金春苑社區、趙山社區、西福村社區鑄造村社區模式口東里社區、模式口中里社區、模式口南里社區、模式口西里中區社區、模式口西里北區社區模式口西里南區社區模式口北里社區模式口村社區

北辛安街道 (原出處沒有列出社區)

廣寧街道 轄4個社區:東山社區、新立街社區麻峪社區高井路社區

五里坨街道 轄10個社區:軍區聯勤部大院社區石府社區、黑石頭社區西山機械廠社區、高井社區隆恩寺社區、東街社區、西街社區、紅衛路社區、南宮社區。

魯谷社區 轄22個社區:雙錦園社區、永樂西小區北社區、永樂西小區南社區、西廠西社區、西廠東社區久築社區五芳園社區、重聚園社區、依翠園北社區、依翠園南社區、六合園北社區、六合園南社區石景山醫院社區新華社魯谷社區七星園北社區七星園南社區中鐵建總醫院社區衙門口東社區、衙門口西社區、衙門口南社區、新嵐大廈社區重興園社區。

土特產

北京雕漆茯苓夾餅景泰藍

購物

家樂福(石景山萬達廣場店),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屈臣氏萬商花園酒店西),佰草集(沃爾瑪店),新華書店(魯谷大街),吳裕泰(蘋果園店),

交通

公路

石景山區交通地圖 石景山區交通地圖

石景山區內擁有長安街西延長線、阜石路兩條東西走向城市主幹道,其中,長安街被譽為城市景觀大道,盡覽現代化大都市風情;正在建設的五環路縱行本區南北8公里,與2003年實現的蓮石路一併構成城市快速路體系,1小時內可以到達北京所有區縣。

驅車到北京國際機場45分鐘,到北京西客站僅需15分鐘。同時,108、109國道經由本區,進出北京城、連線外省市十分方便。

從石景山區通過的北京捷運一號線貫穿北京東西兩翼,連線捷運二號線、五號線等所有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快速便捷,優勢明顯。

鐵路

石景山區內有五處鐵路專用線,大宗鐵路貨運可直接進區。現有鐵路客站一個,規劃擬在魯谷居住區南側建設京九線石景山客運站。 

北京市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北京現轄14區、2縣,鄉級行政區劃包括128街道、41地區、126鎮、15鄉、4民族鄉、4其它。
市轄區   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
市轄縣密雲縣延慶縣
註:2010年7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北京關於調整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東城區和崇文區合併,合併後仍命名為東城區;西城區與宣武區合併,仍命名為西城區。

石景山區行政區劃

石景山區轄8個街道,區政府駐石景山路18號,數據截止到2002年。
街道八寶山街道 | 老山街道 | 八角街道 | 古城街道 | 蘋果園街道 | 金頂街街道 | 廣寧街道 | 五里坨街道 | 魯谷社區行政事務管理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