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庭悅

1934年,被聘到王寨子區的許家村任教。 1941年春,調任陽信縣抗日民主政府財糧科科長。 1942年,任陽信縣抗日民主政府秘書。

基本信息

簡介

石庭悅(1910年----1942年) 樂陵縣(現為市)王寨子鄉後石村人。1927年,考入樂陵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積極參與進步活動。

經歷

1930年畢業,回到家鄉。1934年,被聘到王寨子區的許家村任教。1938年,樂陵縣成立抗日戰地動員委員會,他積極報名參加。當時的縣動委會主任王國華將他分配到張橋區動委會,他懷著階級仇、民族恨投身於抗戰事業。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夏,任四區(茨頭堡)區長,領導民眾對日寇進行頑強鬥爭。1941年春,調任陽信縣抗日民主政府財糧科科長。當時,魯北一帶連年歉收,民眾的生活異常困難,連縣委、縣政府的糧食供應也時常不足。他為了讓同志們能吃飽,組織後勤人員挖野菜、摘榆錢、碾玉米秸蒸熟充飢。1942年,任陽信縣抗日民主政府秘書。他常常帶領縣大隊部分同志捉拿鐵桿漢奸,夜襲日軍據點,使日軍漢奸又恨又怕。陽信和樂陵的日偽軍還把他的母親抓走,逼他投降。家中為了營救老人,將家產變賣一空。最後,在黨組織的幫助下,才把關了8個月的老人救出。

1942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從5月開始,日軍進行第五次“治安強化”活動。黨領導地方抗日武裝緊緊依靠民眾,對敵人採取麻雀戰、地雷戰,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此時,已是副縣長的他帶領一部分同志,經常活動在陽(信)、樂(陵)交界的鐵營窪一帶。1942年舊曆臘月二十九,他和陽信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武大風等人率陽信政府機關和縣大隊住在封橋村,幫助民眾挑水、掃雪,準備和民眾一起過春節。正當軍民沉浸在歡樂之際,被日偽軍包圍。他率領部隊突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後,僅剩下一顆子彈和一枚手榴彈,他與敵人同歸於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