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嶺村

石嶺村是中國的一個村莊的名稱,在中國的一些地區有以它為名稱的村莊。本詞條介紹了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石嶺村、安徽省寧國仙霞鎮石嶺村、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報福鎮石嶺村和重慶市永川區三教鎮石嶺村這四個村莊。

基本信息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石嶺村

石嶺村位於莊河市北部山區與岫巖縣接壤,全村南北長40華里,東西寬15華里。石嶺村全村18個自然屯,1121戶,3300人。風景秀麗的英那河水庫坐落於石嶺村南部。她像一顆碩大的明珠閃閃生輝,滋潤著大地萬物生機勃勃,石嶺村民世代散布在英那河勞作不息,這裡山清水秀,是旅遊觀光、開發興業的風水寶地。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石嶺村帶來了發展的生機,三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村投資30萬元建起塔嶺液化氣站,方便了村民生活需要,為加強基礎教育,培養下一代,村投資90萬元新建一座三層樓石嶺國小,被批准為大連市標準化學校;為改善村辦公條件,又投資20萬元新建300平方米的辦公樓。自2003年開始全村統一規劃,投資修建村屯道路30華里。到2006年底,全村18個自然屯的道路全部修通,方便了村民生產、生活和出行,讓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年來,石嶺村兩委班子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大通道優惠政策不放,及時掌握各方面信息,千方百計擴大招商引資渠道,把工作落到實處,三年多來,共招商落戶8家,總投資為5000萬元。建廠房8000平方米,亨大食品公司、內胎製造廠、時青製衣公司和恩儂農業開發公司等企業發展又好又快,產銷兩旺,產品銷往各地,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給的經濟帶來了飛躍性發展,不僅解決了400餘名村民的勞動就業,也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加快了村民的致富步伐,兩委班子在加大招商的力度的同時,重點做好安商扶商留商的良好環境,為其排憂解難,得到商家的信任和好評。以村企為龍頭,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努力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建設新農村的偉大事業中,石嶺村兩委班子認真規劃,真抓實幹,開拓創新。按照上級的部署和要求,堅持抓好黨員的先進性教育,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村民法制教育,開展科技培訓,抓好扶貧幫困工作,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

多年來,石嶺村被評為莊河市文明村、先進黨支部、大連市計生先進單位、大連市文明村、平安村標兵和遼寧省治安模範村光榮稱號。由於工作業績突出,黨總支書記、主任於耀俊當選莊河市人大代表,先後榮獲莊河市勞動模範、優秀黨員、大連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安徽省寧國仙霞鎮石嶺村

石嶺村黨員活動室石嶺村黨員活動室

石嶺村位於仙霞鎮的北部,河千公路和小東津河流蜿蜒穿村而過,交通便利。西北部與中溪鎮獅橋村相毗鄰。全村總人口1338人,415戶,12個村民組。石嶺黨支部,下轄6個黨小組,黨員人數40人。村地域總面積10.05平方公里。村行政職數3人,村集體經營收入仍處於零收入狀態。村內已硬化道路建設2餘公里,兩處飲水工程建設解決了村內近500人的生活用水或人飲安全用水。電視、通訊工具的入戶率達百分之九十五,新農村整治建設、生態建設、民生工程基礎等公益性建設逐步向前推進。村人均年收入位於全市中層。村內經濟作物有板栗元竹、山核桃等。百姓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為務工收入。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報福鎮石嶺村

石嶺村位於報福鎮西,緊靠西天目,稱之謂“石之嶺”,是因為這裡崇山峻岭,高山相連,山體雄渾,與大漢嶺、董嶺三嶺自成一脈,千米以上山峰近百座。相傳,漢武帝帶兵打仗路過此地,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防守作戰固若金湯,於是,就地駐紮,“大漢七十二峰”因此得名。

自然景色

美景美景

石嶺村是一處“天然氧吧”。這裡生態迥異,群峰爭雄,峽谷幽深,白練高懸,潭泉皆是,山清水秀,景色如畫。山林面積29000餘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置身其中,尤如恍惚仙境。無需梳妝打扮,亦會醉倒各方遊人。真的,無論什麼季節來,這裡總是別樣情趣,揮之不去,難以忘懷。不管是竹海生態之旅、高山避暑之旅、觀瀑寫生之旅,地質科考之旅,還是江南北國之旅,深山探險之旅、農家休閒之旅,都會令你怡然陶醉。春天,滿山遍野杜鵑怒放,空氣都帶有芳香。夏日,清涼世界妙不可言,山泉叮咚,瀑布飛瀉,夜宿裹被。秋來,層林盡染,凸顯金色立體感。冬季,大雪無垠,百瀑冰凌,然在農家升炭烤火,一派兆瑞景象。到過石嶺的朋友,即使不是詩人,也會嬗變成詩人;即使不是畫家,也會誤入朱丹;即使偶爾到此一游,也會在以後的歲月里留下深深記憶。

旅遊發展

農家樂農家樂
石嶺村是一顆晶瑩剔透的“綠寶石”。村黨支部書記傅姜傑帶領村民們,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從2002年起創辦農家樂,到目前為止已發展到28家,床位800張,2007年接待遊客超過8萬人。村民金加東是石嶺村開辦農家樂最早的人。每當有遊客來,他都熱情好客,奔出去迎接,甚至趕到村口去接客,許多旅行社團隊也喜歡到“加東農家樂”,然而他總是幫扶村里其他農家樂一同接待。就這樣,石嶺村的農家樂越做越興旺,遊客越來越多,甚至天南海北的遊客都來了。老年旅遊團隊更是青睞這一方人間“靜土”。2006年,石嶺村獲得了省級農家樂示範村。

2007年以來,石嶺村面貌又變新了,石嶺村的旅遊更紅火了。全村900餘人、240戶農戶,扎紮實實地、意氣風發地投入了省級農家樂精品村的創建,全村投資700多萬元,對整個村莊環境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包括沿線、沿河農戶房屋立面改造,專門請來園林設計專家為全村“美麗鄉村”建設做規劃設計,特別是對全村山水進行了規劃,投入40餘萬元,布險道、設流彈、築高堤、修水道,讓山水賦予新的活力。這一小型休閒運動項目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遊。同時,為農家樂量身定做“一戶一品”的庭院美化方案。現在,每戶農家樂環境更加優美,屋前屋後更加賞心悅目。村里還經常對全村村民進行旅遊知識及相關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在體現先發優勢和現代休閒的同時,保留一批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技工藝,為遊客提供別樣的原生態鄉村生活體驗項目,如推磨、踏水庫、舂年糕、剪窗花等,使石嶺村鄉村旅遊的道路越走越滋潤。

今年7月,省旅遊局局長趙金勇聞知石嶺村的鄉村旅遊獨樹一幟,特地帶領相關人員到石嶺村蹲點,與村班子和村民促膝談心,共敘鄉村旅遊發展前景,確定石嶺村為全省農家樂發展扶持村,由省里免費做好村的旅遊發展規劃,幫石嶺村排憂解難,從而極大地鼓舞了石嶺村。他們表示,要進一步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一定要把“特色村”打造成“精品村”,努力實現這一跨越。

重慶市永川區三教鎮石嶺村

石嶺村離三教鎮有8公里。由於該地處偏遠地帶,外出打工的人多,在家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荒地越來越多,剩下的村民們就租賃本社鄰近幾家耕地從事種植業,發展糧食生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不懂的技術向技術員請教。由於科學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較低,效益較好,玉米、小麥、紅苕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嘗到從末有過的甜頭。以後面積逐年增加。特別是近幾年中央政府為了鼓勵農民復耕撂荒地種糧食,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加之,重慶市大力穩定糧食生產能力,促進規模種植,在一系列政策鼓勵和市場拉動下,村裡的村民們堅定了種糧食的決心和信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