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土樓

石寨土樓

石寨土樓亦稱方樓,石寨土樓坐落於蕉嶺縣南礤鎮石寨村,建於明末嘉靖年間,為當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時歷300多年日曬雨淋,至今仍保存完好。文物民俗專家認為,石寨土樓具有客家古民居的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等特點,是典型的防禦性民居建築。這座古老的客家民居凸顯了我國南方客家人勤勞智慧、合族群居的民情風俗和淡朴開拓的精神。

基本信息

石寨土樓亦稱方樓,坐落在北礤村,建於明末嘉靖年間,為當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整座建築為土木結構,牆
聳立在民居群中的石寨古樓聳立在民居群中的石寨古樓
體用泥土夯築而成,呈平面四方形,三層,高13.6米,裡面共有63個房間。土樓布局獨特,具有通氣、採光、防風、防火、防塵多種功能,而且有經濟網站實用、施工簡便、經久耐用等優點,時歷300多年日曬雨淋,至今仍保存完好。
文物民俗專家認為,石寨土樓具有客家古民居的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等特點,是典型的防禦性民居建築。這座古老的客家民居凸顯了我國南方客家人勤勞智慧、合族群居的民情風俗和淡朴開拓的精神。
石寨土樓坐落於蕉嶺縣南礤鎮石寨村,有新舊兩座,舊的稱“方樓”,新的稱為“樹德樓”。“方樓”
石寨古樓石寨古樓
由該村郭姓五世祖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距今460多年,建築面積3060平方米。“樹德樓”由該村郭姓十世祖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距今340多年,建築面積2388平方米。兩座土樓相距100米,坐南向北,外形呈四方形,均為13米的三層土木建築。
石寨土樓是用泥土、沙灰等夯築成牆的土木結構樓房,建築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黃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樓承重牆厚度達一米,構架桁木長達七米,檐瓦每塊達一尺寬,整體布局獨特,造型別致,結構堅固,時逾三、四百年,至今巋然屹立。
石寨土樓是極具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客家民居,充分顯示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風格和艱苦開拓的精神,
石寨古樓內部石寨古樓內部
在土木建築史上有重要參考價值、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