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鄉

石佛鄉

石佛寺鄉,以境內古廟而得名,位於山陽縣東南部,南部與湖北省鄖西縣接壤,地處鵑嶺以南,鄖嶺以東,陝鄂兩省交界處,轄區山巒疊嶂,林木茂密,地形多為緩坡、窪地、山地約占面積的90%,土壤肥活,土質多為棕沙壤,黃沙壤。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石佛寺鄉,以境內古廟而得名,位於山陽縣東南部,南部與湖北省鄖西縣接壤,鄉政府駐地蛟溝村,距縣城120公里,轄板廟、康坪、黃泥河、大窪嶺、碾子坪蛟溝麻莊河、太陽關8個行政村,52個村民小組。全鄉2289戶,8890人,鄉域面積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45畝。漫(川)—照(川)公路境內貫通。

自然環境

地處鵑嶺以南,鄖嶺以東,陝鄂兩省交界處,轄區山巒疊嶂,林木茂密,地形多為緩坡、窪地、山地約占面積的90%,土壤肥活,土質多為棕沙壤,黃沙壤,間有部分紅粘土,海拔700—1300米,屬亞熱帶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0.4℃—13.6℃,年降水量671—865毫米,年無霜期195—214天,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二年三熟。

經濟狀況

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糧食作物收入占種植業收入的75%,種植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5%,產業結構單一。2000年以後,產業結構逐步調整,林、牧、副等多種經營產值有較大幅度增長,經濟作物面積不斷擴大,菸葉、魔芋、薯芋、板栗已成為支柱產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全鄉已開發板栗基地3萬畝,嫁接板栗50萬株,薯芋栽植面積9000餘畝。魔芋500畝,主導產業取得初步效益,中藥材產值達27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90%。
200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制定了“藥業興鄉、煙菌強財、林牧富民”的經濟發展思路,大力治理投資環境力度。採取資源入股、工時入股、租賃等形式廣開山門,招商引資。開發金、、鋅、釩、大理石、重晶石、水晶石、螢石、磷等礦產資源。

社會事業

全鄉有九年制中心學校一所,輔導國小一所,初小12所,已進入普九階段。文化廣播事業發展迅速,全鄉建衛星地面接收設施350個;有線電視站2個,入戶450戶,建傳呼台一座,程控電話交接機2處,778門,門現入戶480戶,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防疫保健網路基本形成。農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以黃姜為主的中藥材面積9000畝,糧經比調整到1:9。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實施以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全鄉退耕還林6378畝。荒山造林13000畝。通過扶貧開發,大力實施“四改三建”,目前全鄉已實現水青、山綠、路平、村美、人富。
基礎設施建設

1976年修通石佛至照川,石佛到漫川公路。路長45公里,村村通公路,公路建設帶動了運輸業發展,全鄉已有客運中巴2輛,各類機動車輛70餘輛,機車220輛,95年架通石佛寺到漫川薄嶺電站30千伏輸電線,通過農網改造,現輸電線已達50千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