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花杜鵑(原亞種)

短花杜鵑(原亞種)

短花杜鵑(原亞種) ,常綠小灌木,高0.3—1.5(--2)米;莖皮光滑,褐色,剝脫成薄片狀。產雲南西部。生於山坡杜鵑林或松林中,海拔3 000—3 650米。模式標本采自大理蒼山。

基本信息

短花杜鵑(原亞種)

種中文名

短花杜鵑(原亞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brachyanthum Franch.Subsp.Sbrachyanthum
亞組中文名:蒼白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Glatica(Hutch.)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0.3—1.5(--2)米;莖皮光滑,褐色,剝脫成薄片狀。小枝被鱗 片。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圓狀橢圓形至狹倒卵形,長2---6.5厘米,寬1---2.6厘 米,先端鈍、圓形或急尖,具小突尖頭,基部鈍或漸狹,上面亮綠或暗綠色,有光澤, 被疏鱗片或無,下面通常蒼白色,被疏鱗片,鱗片不等大,淡黃色的鱗片較小,相距為 其直徑的4—10倍,褐色鱗片較大,更散生;葉柄長0.4—1厘米,被鱗片。花序頂生, 傘形或短總狀,具花3—10朵;花梗細長,長1.5--4厘米,長於花冠,被鱗片;花萼 長3--8毫米,深5裂,裂片圓形、卵形或寬橢圓形,外面被鱗片,邊緣有或無細睫毛; 花冠鍾狀,長1—1.5(--2)厘米,淡黃色或綠黃色,5裂,花管長6—11毫米,外面 疏被鱗片或無;雄蕊10,不等長,與花冠等長或較短,花絲下半部或近至頂端被毛; 子房5室,密被鱗片;花柱短而粗,近基部強烈彎弓,無鱗片,無毛。蒴果長圓狀卵 形,長4—8毫米,被包於宿萼中。花期4—7月,果期6—9月。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部。生於山坡杜鵑林或松林中,海拔3 000—3 650米。模式標本采自大理蒼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