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竹仔

矢竹仔

籜舌很短。截形,黑褐包;籜片狹長三角狀披針形,無毛,葉緣之一邊密生鐮形刺狀尖銳鋸齒,而在另一邊則鋸齒疏生,近邊緣表而細胞上疏生2列刺狀毛;葉柄長2—5毫米。花枝未見。筍期3—5月。

基本信息

矢竹仔矢竹仔

種中文名:矢竹仔

種拉丁名:Pseudosasausawai(Hayata)MakinoetNEMOTO

形態特徵

地下竹鞭細長,粗約8毫米,初為單軸型,翌年再山竿柄萌發新竿而成復軸型地下莖;竿直立,高1—5米,徑粗0.5-1.5厘米;節間長12—36厘米;深綠帶紫色,無毛,竿壁厚;節處略隆起,在下部節上具一圈短氣根;竿每節分1枝,竿上部節則可分2或3枝,此時中央枝較粗,二側枝較細。籜鞘宿存,抱竿,常因外力而脫落,革質,背面無毛,邊緣生淡棕色纖毛;籜耳不顯著,疏生4—5條棕色剛毛;籜舌很短。截形,黑褐包;籜片狹長三角狀披針形,無毛,全緣。小枝具2—6葉,多達12葉;葉鞘長4—8厘米,無毛,邊緣生纖毛,有細小的葉耳,其邊緣生褐色繼毛;葉舌短,拱形,邊緣睫毛狀;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邢多少有些偏斜,楔形,上表面暗綠,下表麵粉綠,次脈5—9對,脈間再次脈為7—9條,小橫脈明顯,呈方格狀,葉緣之一邊密生鐮形刺狀尖銳鋸齒,而在另一邊則鋸齒疏生,近邊緣表而細胞上疏生2列刺狀毛;葉柄長2—5毫米。花枝未見。筍期3—5月。

產地分布

台灣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台灣獅子島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0—1200米之間的闊葉樹林中自成一大群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