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忠謀

瞿忠謀是一位以行草書作為表現載體的書法家。在他大量的行草書作品中那單純、明淨的線條,怡靜、雅潔的書法境界,幾乎成了當前書壇追求大氣勢。

基本信息

簡介

瞿忠謀,字忠毛,筆名笑我,號義水人,室稱苦硯齋。1961年12月出生於湖北羅田,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武漢市江岸區政協委員、武漢市優秀專家,享受政府專家津貼,現供職於武漢市民眾藝術館

經歷

中國文藝家書畫院研究員、文化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硬筆書法家聯誼會副主席、湖北省書畫研究會理事(書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民眾文化學會會員、武漢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書法交流與宣傳委員會副主任)、江岸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江岸區民眾文化學會會長,《中國硬筆書法》雜誌、《武漢書法家》會刊等多家編委,湖北書畫藝術網首席藝術顧問。

影響

瞿忠謀自幼酷愛書法,三十個春秋臨池不輟。近二十年來著眼於二王、米芾諸碑帖的研習。其作品於傳統中求新意,穩健中求靈動,灑脫率真,自然流暢,並形成自己的風格。1984年以來,他曾多次參加省市、國內、國際書展數十次,並多次榮獲各類書法比賽大獎。出版、發表作品百餘幅。日本東京美術館、日本大分博物館及圖書館、遼寧省博物館等數百處收藏了他的書法力作。
他在從事書法創作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培養學生。1998年由他組織、輔導的書法骨幹作者入選全國“群星獎”。迄今,瞿忠謀所輔導的學生累計達500多名,不少學生已活躍在社會各界。瞿忠謀在湖北堪稱是一位有影響、且十分活躍的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融組織、策劃、輔導、創作能力於一體的複合型人才。

藝術特點

瞿忠謀是一位以行草書作為表現載體的書法家。在他大量的行草書作品中那單純、明淨的線條,怡靜、雅潔的書法境界,幾乎成了當前書壇追求大氣勢、大感覺、大效果為主題的“書法展廳效應”大行其道與濫觴的不和諧的“噪音”的“清涼劑”。然而,有趣的是,這種書法審美趣味上的差異並沒有妨礙瞿忠謀“愉快地”加入到他們所認同的行列,這亦可認為是一個“傳奇”。
因為,在瞿忠謀看來,傳統書法所宏揚的嚴肅的藝術精神,較之它後來被闡釋的社會內涵更為重要。在“新古典主義”、“流行書風”、“藝術書法”等新潮迭起的烈烈旋風中,古老的、傳統的書法法則受到普遍的懷疑和嘲諷,在傳統書法這片被中國文人灑落了太多的孤憤和不平的荒原上建功立業可能是一種冒險而又令人興味無窮的選擇。對一切無所作為的人來說,我們除了對“二王一系”的書法大師以傳統的頂禮膜拜外,就別無出路了;而一些雄心勃勃的“革新家”們則堅信,繞過“傳統”的峰巒,山那邊就是一個可以自由稱孤道寡的天國。事情也許正如波普爾所說,正是“這種傳統、這種歷史的延續性,與推翻、破壞,傳統的革命一起建立和哺育了科學和藝術”(貢布里希《理與偶像》附錄:波普爾《貢布里希論情境邏輯以及藝術中的時期和時尚》)。值得慶幸的是,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師法傳統、推陳出新”可以借鑑前人在創造相同審美類型和審美價值的秩序中所作的無數次實驗,瞿忠謀在他的書法創作過程中能夠發現一些意外的新的關係,並且,利用這種關係創造書法藝術的“新和諧”。

把瞿忠謀書法藝術上的形式、章法與“金石趣味”聯繫起來,並非毫無根據的臆測。從廣義上來說,碑、帖作為書法學習取法範疇的二大體系,但並不能因此而割裂二者的關聯。碑版石碣從視覺形態上已遠離書法中“筆”、“書”的意味,更多的是表現一種“刀意”,而迫近現代裝飾藝術中的平面布局;尤其是碑版石碣的“刀味、刀趣”與現代版畫藝術的基本語彙相近。有許多觀眾聲明,他們在瞿忠謀的書法作品中看到一絲繪畫的影子。從這一角度看,瞿忠謀在書法中注入的繪畫的一些因素,竊以為,他更樂於對所有的筆蹤墨跡進行預先設定,只是在創作中書畫間相互借鑑、影響把握著相對的“適度”。

榮譽

獲國際國內各類書法展賽獎項百餘次,發表、出版或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陳列、圖書館收藏逾千件。曾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第四十九回至五十七回國際文化交流,作品在日結集出版。在政府和社團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美國、法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外事活動中,曾多次以其書法作為饋贈禮品。
2000年在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民眾文化書畫大展活動中榮獲組織獎。
在2003年武漢市文聯成立二十周年優秀書法作品評展中,以最高選票評為武漢市最受民眾喜愛的書法作品(全市10人)。
2004年春節和2008年冬《瞿忠謀個人書法展》連續兩次在黑龍江省美術館成功舉辦。
曾在全國首屆“鶴城杯”硬筆書法大賽、第八屆中國藝術節“長江獎”硬筆書法大賽、全國首屆“孝文化”萬人書法大賽、全國“推新人”青少年書畫大賽湖北賽區總決賽等數十次書法賽事中擔任評審和監審委。

相關新聞

2011GLK全國車友年會拍賣會於1月16日13:20—15:00在上海舉行。著名書法家瞿忠謀先生書法小品在本次拍賣會中以9000元人民幣成交(作品尺寸長60cm,寬30cm,每平方尺4500元),位居本次拍賣會書畫藝術類單位面積價位之首。
據本場拍賣師介紹:在本次拍賣會中瞿忠謀的書法作品經過幾輪競拍,能以遠高於武漢書法市場平均價成交,一方面得益於瞿忠謀在武漢書法界的名氣和書法藝術的造詣,且是我市唯一一位享受市政府專項津貼的專職書法幹部;另一方面本次書寫的“人生三立”的書法內容也深得競拍者喜愛(立志以求遠,立行以求功,立德以求尊,人生得此三立,則可立起事業、理想、做人的尊嚴,更能立起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買主王先生喜歡瞿忠謀的這一書法風格。

藝術年表

1984年:
●策劃、組織、主持舉辦全國著名書法家作品邀請展——《鳳山書法聯展》(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第1版)等19家新聞媒體先後報導,在全國書法屆引起較大反響。)
●應徵為《四川青年》雜誌題寫刊名,並被採用。
1985年:
●先後兩次應邀為國家交通部《公路交通編史研究》、《編史研究》題字。
1986年:
●應邀為《湖北日報》“農家樂”欄目題字。
1987年:
●書法作品捐贈“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該會以王震副總理、鄧朴方會長名義發來感謝信。
1988年:
●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第49回國際文化交流,書法作品在日本京都美術館展出,並在日結集出版,此後先後參加第51、52、53、57回國際文化交流(1988年12月7日和1991年4月7日《湖北日報》報導)。
●應邀為《上海青年報》“文化與生活”欄目題字。
1989年:
●書法作品及傳略載入《當代中國書畫家大辭典》。
1990年:
●《湖北日報》、《黃岡日報》以“新松恨不高千尺”為題介紹瞿忠謀輔導青少年學習書法的事跡。
1991年:
●書法作品被遼寧博物館收藏。
●應邀為《黃梅戲藝術》創刊十周年題字。
1992年:
●應省政協邀請為辛亥革命先驅瞿瀛先生紀念碑題字。
1993年:
《中國書法家篆刻家辭典》刊載瞿忠謀傳略及書法作品,並授予“中國當代知名藝術家”稱號。
1994年:
●書法作品被廬山博物館、廬山畫院收藏。
1995年:
●書法作品被新加坡神州藝術院收藏。
1996年:
●應邀為國家科委《科技商報》專刊題字。
●參與並負責1996—2003年曆屆“濱江之春”藝術節和“武漢之夏”“金秋讀書節”(江岸區)活動方案的起草和實施。
1997年:
●書法作品收入《華夏藝林》叢書,參加《九七香港回歸書畫精英展》。
●與劉炳森、龐中華等擔任《首屆“鶴城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評審。
1998年:
●武漢市公益事業促進會等單位授予瞿忠謀“愛心藝術家”稱號,表彰其在“讓聾童回歸聲生世界”活動的突出成績。
●策劃並組織舉辦98抗洪賑災省市書畫家作品義賣,所得款項近4萬元全部捐獻災區人民。
1999年:
●《東方之子》叢書刊載瞿忠謀書法作品。
●論文《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眾文化》在全國部分城市、城區文化局長理論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獎。
●策劃、組織並參加紀念武漢解放50周年暨抗擊北約暴行“中國人民不可侮”著名書畫家大型筆會。
2001年:
●《中國藝術報》專題介紹“瞿忠謀書法藝術”。
●策劃、組織舉辦《紀念建黨80周年·全國著名書畫家邀請展》,省、市、區主要領導出席,這是湖北武漢歷史上第一次舉辦的全國性(含港、澳、台)書法展,新華社等十多家媒體先後報導。
2002年:
●武漢書法家協會第一部書法專輯——《武漢書法作品選集》收編瞿忠謀書法作品(本書共收入二十世紀以來武漢八十餘位書法家作品)。
●書法作品榮獲“湘楚杯”全國書法大賽銀獎
●書法作品榮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華表獎”精品獎
●書法作品榮獲首屆武漢社區文化藝術節書法金獎(全市共三名)
●書法作品榮獲第七屆“楚天群星獎”優秀獎。
●參與策劃、組織並參加大型書畫義賣活動——新世界祈福迎春·綠化武漢活動,所得款項近15萬元全部捐給市政府綠化辦。
●參與策劃並組織武漢市第二屆暨江岸區首屆社區運動會開幕式大型展演活動。
2003年:
●湖北電視台專題播出——《瞿忠謀的書法世界》。
●《文化報》——“點擊大武漢”欄目專題介紹《瞿忠謀的書法藝術年表》。
●《長江日報》正月初一以“賀歲版”刊發瞿忠謀書法作品。
2004年:
●《瞿忠謀個人書法展》在黑龍江省美術館成功舉行(由武漢書協、美協和黑龍江省美術館聯合舉辦,鄂、黑兩省八家新聞媒體先後報導。)
●中共江岸區委、區人民政府授予瞿忠謀“區管優秀專家”榮譽稱號。
●組織、策劃《江岸地區首屆革命歌曲大家唱·萬人歌詠會》。
●自2004年以來,先後應邀為《與時俱進》《出鞘》等多部書籍題寫書名。
2005年:
●瞿忠謀書法榮獲最受民眾喜愛的書法作品。(在《紀念武漢市文聯暨書法家成立20周年書法作品展》中,經社會各界投票產生,全市10人。)
●應邀為武漢兩條歷史文化街“京漢”“友益”題名,並被國家商標局註冊。
2006年:
●被江岸區委、區政府確定為有影響的高水平人才並進入人才工程庫。
●《長江日報》專題介紹瞿忠謀書法藝術。
●書法作品參加武漢首期《武漢書畫二十二人聯展》併入編作品集。
●《瞿忠謀行書斗方系列之一》由中華國際出版社出版。
●擔任全國青少年書法、美術、英語口語才藝新人選拔賽(湖北賽區)藝術總監和評審會副主任。
●至2006年以來,應邀為“新村國小”“黃陂路國小”等多所學校題寫校名。
2007年:
●《瞿忠謀書法臆評》在《青少年書法報》在第一版頭條刊發,專題介紹其人其書。
●中國鐵道部出版社專題推介瞿忠謀其人其書。
●書法作品入展《第三屆“江韻楚風”全國名家書畫展》。
●參與策劃第八屆中國藝術節“長江獎”全國硬筆書法大賽暨中部六省書法作品的邀請賽(組委會成員),並擔任書法大賽評審。
●《2008·讓世界充滿愛》活動組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授予“讓世界充滿愛·愛心大使”稱號。
●應邀為《江岸區志》題名。
2008年:
●被中共武漢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漢市優秀專家”稱號,享受市政府專項津貼。
●《中國當代書畫驕子》叢書刊載瞿忠謀書法作品(中國書畫社出版)。
●參與策劃組織了省文聯主辦的“為四川災區祈福、為北京奧運祝福——百名書法家寫福”活動。
●應邀為《武漢動漫協會》題名
2009年:
●湖北省總工會全國期刊《工友》封三刊載瞿忠謀書法作品。
●《中國硬筆書法》雜誌——以《圖說書家瞿忠謀》專題報導。
●書法作品入展由武漢市文聯主辦的《武漢市第二屆書展》,併入編作品集。
●書法作品入展由武漢市文聯、武漢市文史研究館主辦的《“1+8”慶祝建國60周年武漢城市圈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併入編作品集(武漢書協共推薦10位書法家參展)。
●書法作品入展由武漢委宣傳部主辦的《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澳門·武漢文化周書畫攝影藝術展》,併入編作品集。
●書法作品入展《全國楚簡帛書法藝術研討會暨楚簡帛書法作品展》,併入編作品集。
●書法作品作為禮品饋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蔣正華先生。
●文化部·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授予瞿忠謀中國硬筆書法“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湖北僅2人)、“全國優秀中青年硬筆書法家”榮譽稱號。
●出席九屆文代會,並被大會選舉為武漢市文聯第九屆委員。
●組織輔導武漢市各城區文化館參加湖北省第十三屆中小學生幼兒美術書法作品比賽活動,取得群藝館歷史上最好成績。獲得教育廳和文化廳頒發的優秀組織獎,個人榮獲輔導金獎。
●組織全市各區少兒書畫精品參加第二屆湖北少兒文藝金蕾獎(展覽類)活動,實現武漢市民眾藝術館在此類比賽中零的突破並榮獲優秀組織獎。
●策劃、組織並成功舉辦了《慶祝建國60周年——武漢首屆書法提名展》。此展創武漢書壇觀眾人次、學術價值、裝幀形式、綜合效應及展期等諸多第一,並首次提出了“漢上書風”概念,在書壇引起強烈反響,新華社、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新聞媒體和省市領導及文藝界給予高度評價。葉金生、車延高、朱毅、韓忠學、李岩、趙零、楊斌慶、劉善璧、賈正濤、劉永澤、和曉曦、馬勛標等省、市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本展成為武漢群藝館首次舉辦的書法專項展覽,也被武漢書法藝術界譽為武漢書法界最成功、最具特色的一次書法展覽。
●擔任“首屆黃鶴群星獎”書法評審
擔任“中華孝文化全國首屆‘寫位元組’暨第二屆中國硬筆書法大展”評審。
2010年:
●書法作品榮獲湖北省第十四屆楚天群星獎銀獎。
●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三屆扇面展。
●全國期刊《中華兒女》專題報導瞿忠謀書法藝術。
●應邀為湖北大學雜誌《回聲》題寫刊名並撰寫創刊寄語。
●擔任“中華孝文化第三屆全國‘寫位元組’暨第四回中國硬筆書法大賽”評審。
●2010年,經過幾個月的調研和構思,撰寫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策劃方案》。本方案受到民革中央、民革湖北省委等中央、省、市領導和部分專家的高度評價。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相關領導也給於高度評價。特別是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專業界人士的廣泛贊同和支持。大家一致認為:本方案首先是一個文藝專家的科學的可行的專業研究報告,同時是一位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和一份具有學術性的優秀提案,更是一個普通群文工作者的一種社會責任。

評價

眾所周知,“師出名門”是書法界一種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看法。儘管作為一種學術假說,已受到學術界的徹底否定;但是,在大多數場合,人們仍然一如既往地把“師出名門”看作所有一切有品味、有身份書法家的標誌。瞿忠謀作為從大山中走出來的書法家,在這裡我們並不能依循慣例,把他在書法藝術上取得的成就看作是他“師出名門”所導致的最終結果,這是否也是一個“傳奇”?道理很簡單,在瞿忠謀的人生經歷、生活環境中,起先並不具備一種先天的、優越的師承優勢;而且,在傳統的批評體系中,對書法問題的闡釋差不多都是在“系統訓練、師出名門”這一範疇中展開的。
而作為一種別具個案特徵的藝術形態,瞿忠謀書法中的形式方法基本上是以不規則的“塊面”結構為單元的。他很少因為追求書法創作中那種由“做”的成分來取得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力與完整性,而放棄書法作品中由紙質材料而自然產生的結構層次;相反,無論淡墨還是濃墨,他都著意強化一個“寫”字,由此生髮墨象的排列、對比來達到自然的表現節奏。在近期的書法小品、斗方系列中,這種偏執的營構似乎稍作改觀,少數作品突破了“理性拘法”的筆墨觀感,書寫法度的弱化與抒情表意更加強化了。但是,就他整個的書法創作狀態而言,還不能指證瞿忠謀的書風毫無保留地接受了傳統的“以情馭筆”的書法創作法則的影響。

在傳統中國文化體系中,當書寫文字作為一種單純的指事會意的手段逐漸發展為“書法”,並在觀念上被看作人格品位的象徵物的時候,書畫藝術才開始在共同的工具材料領域尋找到結合的媒介。近百年來,每當書畫藝術出現“危機”的時候,復興“傳統”總是被作為一種自我療救的“良劑”。事實上,所謂“傳統”,簡而言之就是“一味復古”的傳統。或者大談“詩、書、畫、印”、“書家學者化”的傳統,而瞿忠謀是成功地走出了“詩、書、畫、印”結合、“書家學者化”這一傳統樊籬的書法家。更多的時候,瞿忠謀是以書法策劃家及書法活動家的面目聞名鄂渚書界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