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博物館

廬山博物館

廬山博物館位於牯嶺東谷,蘆林湖畔,九奇峰下。那是毛澤東在廬山期間曾住過的地方,人稱蘆林別墅。別墅1961年興建,單層平頂,中有內院,總面積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館館址。院內松柏交翠,花草爭芳,環境幽靜秀麗。

基本信息

(圖)廬山博物館廬山博物館

廬山博物館位於牯嶺東谷,蘆林湖畔,九奇峰下。院內松柏交翠,花草爭芳,環境幽靜秀麗。館內藏品反映了廬山歷史文化的輝煌,有當地出土和及從外地蒐集的古代青銅器和歷代陶瓷,有唐宋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米芾、黃庭堅等在廬山的手書碑拓,有明清著名書畫家唐寅、鄭板橋、朱耷的字畫捲軸,最珍貴的則是《五百羅漢羅圖》,血書《華嚴經》和水晶佛珠,皆屬國家一級文物珍品。

博物館介紹

蘆林1號---毛澤東舊居,1985年起為廬山博物館,廬山建築代表作之一 。
蘆林1號別墅,由武漢中南設計院設計,建於1960年.第一期工程峻工於1961年7月(第二期工程未施工),石塊與鋼筋水泥整體澆制相結合的結構.主體為"四合院"式.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出現了以南北 為軸線的"四合院".此別墅是這古典傳統與現代建築的藝術精神的完美結合.它中間有個約340平方米的矩形天井,四邊是內走廊,朝內庭全為大玻璃窗.
它的南向的主立面有寬,高均5米的敞廊,其西頭與亭式外廊連貫,東側立面中部有個長,寬均小圩西側立面同式樣的封閉式外廊.
不知您注意了沒有,在南面的敞開式外廊兩邊的水磨石長凳下面,墊的不是簡單的幾何體,而是中國古典建築中特有的"斗拱"中的"斗".這裡的"斗"還有意仿廬山黃龍寺旁明代"賜經亭"的石"斗".造型的凸凹,層次變化非常生動.別小看了這個凳腳的細節,它說明設計師再次點明了,此別墅風格的主流是民族的,而且廬山的古建築的音韻也深藏其中.
在這條敞開式外廊的西頭,成45度地連綴著一個八角亭.它高約7米.平頂,與屋面非常平緩的主體,保持風格上的和諧.亭的各條邊,皆為由檐及地的大玻璃窗,晶亮透明,亭直徑約5米,內淨空約6.5米.內頂以八角的對角線構成的井藻,這也是一種民族風格.
敞開式外廊中部前面是車道東,西貫道的門廊.這條車道環繞整個別墅。

(圖)廬山博物館廬山博物館

毛澤東臥室在南大門西側。這裡仍然陳列著床、沙發、躺椅、辦公桌、衣櫃、立柱檯燈等原物。隔一個衛生間,便是他的辦公室。
在別墅的西北位置,原為中共中央常委會議廳,面積144平方米,長方形。其北面有一排大窗。西面原為由檐及地的玻璃牆,並有門通向內院。1985年,別墅改為廬山博物館後,此面牆用磚封砌。
這個會議廳,淨空高約6米。在高4.5米處環建了檐帶約1.2米的燈槽。
這裡,有兩個直徑1.5米的紫銅製的吊燈。12盞玉蘭花狀的燈圍繞。中心是個0.5米直徑的弧形白燈。它的造型既吸收了蘇式吊燈的組合方式,又富有中國的民族特色。
蘆林一號海拔約997米,別墅主體的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庭院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植有多種珍貴的喬木、灌木、花卉。有的樹是已有兩三丈高的時候移植過來的,都成活了。
從蘆林橋,或者蘆林湖南岸往這裡眺望,高大如塔的密林,隱約顯露的別墅輪廓,倒映在碧清平靜的湖水之中,是一幅妙不可言,色彩異常動人的油畫。
起霧了,乳白色的霧,輕盈漫舞,貼著湖面,使蘆林一號的叢林和背後的山嶺,都變紀成夢一般的意境。這,又是國畫的神品長卷。蘆林一號別墅,選址在蘆林湖畔,含蓄在環山之中,是一種相當開闊,遠視的藝術目光,它和高山平湖、如虹的蘆林橋、橫亘雄偉的九奇峰等組合成為一個令人暢懷的審美大環境。設計者頗有大氣盪懷、揮灑自如的豪放詩魂。廬山,多少人夢寐以求在這晨一展雄才啊!
人的生命的本質是創造,我們今日徘徊於蘆林湖畔,漫步於蘆林別墅之中,不禁對當年的建築設計師肅然起敬。
蘆林一號別墅院子駁坎前有個半島,是毛澤東遊泳下水的地方。1961年夏秋,毛澤東在廬山住了1個月。他幾科每天中午11點至1點來蘆林湖游泳。現在,許多陪游的同志的家裡,還掛有他和大家游泳之後,在別墅駁坎前的合影。1970年8月21日中午,他剛上廬山,就在蘆林湖游泳。半島上原有個更衣室,是個簡易的木板房。
自1978年後,蘆林湖改為飲用水庫,不允許游泳了。
1970年8月21日,毛澤東主席上山,主持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期間,亦曾在蘆林一號工作休息,至9月9日。1980年,蘆林一號別墅改為友誼俱樂部,對國內外遊客開放。1985年,廬山博物館由火蓮院遷到這裡。2003年4月,此處改為免票參觀。

地圖

(圖)廬山博物館廬山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