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忙族

瞎忙族

現代社會裡,為了應對巨大的生存壓力,實現自我價值,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快節奏的生活,忙碌成了一種常態。有人是真忙,而有人的“忙”意義不大,忙忙碌碌卻沒有結果,被稱為“瞎忙族”。

生活現狀

瞎忙族瞎忙族
每天忙忙碌碌、疲於奔命,卻發現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還有很多人“瞎忙”、“裝忙”,陷入了忙碌的陷阱,最終回過頭來發現一事無成。

“最近忙什麼呢?”“瞎忙!”成了人們見面時的慣用語。《生命時報》聯合網際網路進行的一項1500餘人參加的調查結果顯示,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幾乎沒時間休息”,56.6%的人會習慣性地問朋友“最近你在忙什麼”,38.4%的人表示每天幾乎沒有休閒時間,32.1%的人表示不知道都忙了什麼,就是覺得沒時間。

三大特徵

瞎忙族瞎忙族
1.安排不好時間。網上聊天、瀏覽新聞、刷微博這些瑣事,讓很多時間白白溜走了。一會兒忙這個一會兒忙那個,時間碎片化,效率很低,導致事情越堆越多。

2.不分主次。很多人做事前沒有合理的計畫,做事不分主次,導致自己像一個“消防員”隨時要去“救火”,成了急事瑣事的奴隸,最重要的事反而未能及時完成,做事效率低。

3.閒下來就焦慮。不怕忙,就怕無事可做,這也許是現代人最普遍的一種心態。就像一個瘋狂的陀螺,習慣了高速鏇轉,一旦停下來,反而會焦慮、恐懼、空虛,有的人甚至有了假期反而不會休閒了。

產生原因

一是不懂得取捨,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身兼數職,被各種事務纏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但是,他們又很難將這些關係平衡,最終導致什麼事都做不專、做不精,工作生活一團糟。

二是虛榮心作怪,這是現在盛行的文化觀念,認為忙才是有所作為,閒著就是沒本事,甚至有人虛榮地“裝忙”尋求心理安慰,或努力在領導面前表現出忙碌狀態,認為這樣會給領導留下勤奮的好印象。

三是追求完美,這也是導致做事效率低、習慣拖延的重要原因。有些人事無巨細要求做到完美,不停地挑選、反覆地修改,最終偏離了最重要的目標。

專家建議

忙碌,不但指動作行為上快手快腳,也包括心理處於緊張、高壓的狀態,長期處於“壓力山大”的忙碌狀態,對身心健康的傷害不容小覷。長期被繁雜的事務纏身,不僅容易導致職業倦怠,還會造成身心疲憊,產生疲倦、易怒、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所以,應該學著把自己從忙碌中解脫出來,生活得有張有弛、快樂充實。對此,心理專家提出了以下建議:

1.活用“死時間”。回顧一天的事務,以半小時為單位列一個詳細的時間表,了解自己一天的時間是如何花掉的,並分析總結哪些時間段被白白浪費,成了莫名溜走的“死時間”。將這些時間用來做一些瑣碎的小事,比如打電話、填單據、回覆郵件等。

2.不要到處“救火”。以要事為先,將一天的事務列表,然後用80%的時間先做既緊急又重要的事,其次做重要的事,最後做緊急的事,儘量把精力集中在能獲得最大回報的事情上。

3.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工作時,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有緊迫感,不要把工作場所當成社交場合。一次專心做一件事,並且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之後立刻進入下一項工作,不要許多事情同時處理。

4.學會說“不”。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核心價值觀,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尊重內心的感受,不攀比,不被別人的評判標準“綁架”;對別人提出的要求懂得適當拒絕,學會放棄;將自己從信息海洋中解脫出來。

5.每天有1個小時不使用電子設備。無論多忙,也要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培養一兩個興趣愛好,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比如澆花、養魚、閱讀或者思考,放鬆心靈,儲存能量。

網路文化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