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王蛇肉

眼鏡王蛇肉

眼鏡王蛇主要分布於印度、中國及東南亞一帶;棲息在草地、灌木林、空曠林地及樹林裡;雖然其分布地很廣泛,但此品種並不常見。[1][4] 在某些地區,眼鏡王蛇的數量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森林被過度開發的原因。本種分布於我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 名】:眼鏡王蛇肉

【來 源】:為眼鏡蛇科動物眼鏡王蛇的肉。

【功 效】:祛風通絡、除濕止癢。

【主 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口眼歪斜、肢體麻木、中風后半身不遂、麻風、頑癬、皮膚瘙癢。

【性味歸經】:甘、鹹,溫。肝、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

【別 名】: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飯匙倩、過山峰(《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用部位】:肉供藥用。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清明後到冬季入穴冬眠前均可捕獲,以立冬前後捕獲者最佳,捕得後剝皮,除去內臟,擦淨血跡,烘乾或鮮用。

【拉丁名】: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n(Cantor)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