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幼蟲移行症

眼幼蟲移行症是一種一般只感染動物的線蟲幼蟲感染人體所致的疾病,可引起對移行幼蟲的嗜酸性肉芽腫組織反應或視力受損。

本病是一種一般只感染動物的線蟲幼蟲感染人體所致的疾病,可引起對移行幼蟲的嗜酸性肉芽腫組織反應或視力受損.
病因學和發病機制
犬弓蛔蟲,貓弓蛔蟲和Baylisascaris procyonis的蟲卵在土壤中成熟,通常分別感染狗,貓和浣熊.由這些動物排出的蟲卵被人吞食後在腸道卵化,幼蟲鑽入腸壁後移行到肝,肺,中樞神經系統,眼和幾乎所有其他組織.這些幼蟲通常不能在人體內完成它們的發育,但可存活多月.攝入生的或未煮熟的各種動物的肝臟或肉也可引致感染.
症狀和體徵
內臟幼蟲移行(VLM)綜合徵根據受累的器官不同可有發熱,納差,肝脾腫大,皮疹,肺炎和哮喘發作.高球蛋白血症,白細胞增多和明顯的嗜酸性細胞增多很常見.對移行幼蟲的局灶性嗜酸性肉芽腫反應可引起組織損害.VLM最多見於有食土史的2~5歲的兒童.如果不再攝入蟲卵,本病可在6~8個月內自愈.也可偶爾侵犯腦或心臟而致死.
眼幼蟲移行症(OLM)也稱眼弓蛔蟲病,一般無全身症狀或全身症狀很輕微.OLM病變最主要的是可引起視力損害的視網膜肉芽腫反應.OLM發生於大齡兒童而在年輕成人中少見.
診斷
根據臨床,流行病學和血清學結果作出診斷.已建立了一種用於測定抗犬弓蛔蟲幼蟲抗體的具有高度特異性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肝臟或其他受累器官的活檢可顯示嗜酸性肉芽腫反應.組織切片中很難找到幼蟲,活檢的蟲體檢獲率也很低,糞檢無價值.OLM應與成視網膜細胞瘤鑑別,以免不必要的眼外科剜出術.
預防和治療
在美國,幼犬的感染率超過80%,貓的感染要少得多,但兩者均應正規驅蟲.應設法使兒童與動物糞便的接觸減至最少.
尚無經證實對VLM有效的治療,套用乙胺嗪(2mg/kg日服3次,連服1~2周),甲苯達唑(100~200mg日服2次,連服5日)或阿苯達唑(400mg日服2次,連服3~5日)的療效仍不肯定.對輕度症狀套用抗組織胺藥物已足夠;對嚴重症狀套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可起救命作用.皮質類固醇也適用於急性OLM.可試用雷射光凝療法殺死視網膜的幼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