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詠紅姑娘

眼兒媚·詠紅姑娘是由納蘭性德寫的一首詞,片側重刻畫紅姑娘之形色,下片則述古寫懷.

作品原文

眼兒媚·詠紅姑娘①
騷屑②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乾。霞綃③裹處,櫻唇微綻,靺鞨④紅殷。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⑤,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作品注釋

①紅姑娘:酸漿之別稱。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其果實成囊狀,色絳紅,酸甜可食。楊慎《丹鉛總錄·花木·紅姑娘》引明徐一夔《元故宮記》:“金殿前有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又《飲水詞·叢錄》云:“按紅姑娘一名洛神珠,一名燈籠草,即酸漿草也。元棕擱殿前有草名紅姑娘,見《清吟堂集》詠紅姑娘題注。
②騷屑:風聲。漢劉向《九議·思古》:“風騷屑以搖木兮,雪吸吸以湫戾。”王逸註:“風聲貌。”唐高適《酬李少府》:“來雁無盡時,邊風正騷屑。”
③霞給:謂美艷輕柔的絲織物,此處形容紅姑娘的花冠。
④靺鞨(mò lè):形容紅姑娘殷紅的顏色,好像是紅色的寶石(紅瑪瑙)一樣。參見《台城路·上元》注③。
⑥玉墀三句:謂元代至正年間,宮殿前種植了紅姑娘,宮中女子爭相採摘,又爭相插戴。玉揮,宮殿前的石階。玉墀,女子之頭飾,玉制之釵,由三股合成,燕形。至正,元惠宗順帝妥歡帖睦爾第三個年號(前二年號為元統、至元),即公元1341一1367年。

作品賞析

元代棕擱殿前曾植野果紅姑娘。如今野果依稀尚存,而元代王朝卻早已淪為歷史的陳跡了,故此篇作者是借詠紅姑娘抒發了今昔之感。上片側重刻畫紅姑娘之形色,下片則述古寫懷.值得注意的是,結句點出“至正年間”,而“至正”是為元末惠宗順帝之時。順帝昏庸,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遂致各地義軍蜂起,最後元朝滅亡,政權為朱元璋所奪。此篇末明點“至正年間”,其中所含深意是耐人尋味的。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