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村

眉山村

眉山村位於化龍鎮的西南面,毗鄰石基、南村,地處金山大道的中段,交通四通八達。改革開放以後,在村兩委的帶領下,該村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也開始發展工業。眉山村的工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速。

基本信息

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眉山村

 眉山(Méishān)又名蘇坑。在番禺縣城東北10公里。屬化龍鎮。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蘇姓退役軍人集結在山間盆地上建村,稱蘇坑。後村人認蘇軾為祖,以蘇軾故籍四川眉山縣為村名。眉山村位於化龍鎮的西南面,毗鄰石基、南村,地處金山大道的中段,交通四通八達。2009年人口總數1453人,總戶數473戶,種養面積1228畝,其中常年蔬菜、玉米、花生、豆類208畝,木本水果64畝,魚塘300畝,花卉656畝。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2465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0325萬元,村集體收入376萬元;全村勞平收入10286元,人均收入9183元。2009年村文明戶473戶,村文明標兵戶1戶,區文明標兵戶1戶;全體村民免費參加合作醫療;火化率達100%,被評為番禺區安全文明村。據眉山村老一輩人說,這條村的村民是蘇東坡後裔的其中一脈。南宋時期,蘇氏的其中一脈離開了四川開始向南遷移,後來到了廣東的珠璣巷,而其中又有一些族人繼續南移,來到了番禺,其中一家人選擇在化龍定居下來,慢慢開枝散葉,形成了一個村落。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這條村起名為眉山村。雖然他們從來沒有以集體名義組織去四川尋根,但是村民基本上都自發地去過四川眉山縣蘇東坡生長的地方尋根問祖。蘇氏宗祠是眉山村的標誌,它建於何年已經無從可考,但是從其牌匾上寫著光緒年間重修可以猜到它是修建於清光緒年間之前。蘇氏宗祠的建築充分體現了嶺南建築特色,雖然它已經有點破舊,但是仍可從殘留下來的壁畫和雕刻看出它曾經的華麗。宗祠大門兩邊有一副對聯,上面寫著“文鑄巴西節高漠北”,可以看出當時修建這宗祠的蘇氏祖先對自己的後代有著多么大的期望。另外,還有人猜測這蘇氏宗祠是他們蘇家人自己建的,因為在清末他們這一族曾經出過一位有名的建築工匠,在族譜上是有名的。2009年夏,眉山村人踴躍捐輸及以集體經濟對蘇氏宗祠進行重修,使這一古建築得以煥發新光。改革開放以後,眉山村的很多村民都走了出去,或打工或自己搞小生意做老闆,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而在村兩委的帶領下,該村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也開始發展工業。農業一直是眉山村的主要產業,隨著公路的修建以及在化龍花卉業蓬勃發展的影響下,土地價值提升了,眉山村的土地每畝的租金達到2000元。眉山村的工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速,眉山村引進的世門手袋廠在這裡買了100多畝地建廠,已正式投產。一家世門手袋廠就為眉山村招來了5000多名外地人,這為眉山村發展商業、房屋租賃帶來了契機。在手袋廠的對面建的一條100米左右的商業街,街內有綜合市場,在為工業發展提供配套設施的同時也發展商業。現在眉山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為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基礎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