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鵬[雲南省紅河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姓名:盧鵬個人履歷:漢族,1980年生,湖南平江人,2006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人文學院,獲法學(民俗學)碩士學位。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雲南省紅河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國際哈尼/阿卡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基本信息

研究概況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跨境民族(哈尼族)研究。在《廣西民族大學學報》、《黑龍江民族叢刊》、《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學術探索》、《中國民族》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出版《土家族-湖南永順縣雙鳳村調查》,《雲海梯田裡的寨子》,《國際哈尼/阿卡區域文化調查——中國元陽縣大坪哈尼族阿鄔人文化實錄》等3部民族志。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基金項目“邊疆民族跨國流動與國家認同研究”,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元陽哈尼梯田核心區民族文化開發與保護”,紅河學院碩博課題“現代旅遊中的民俗功能”,紅河學院重大項目“國際哈尼/阿卡區域支系文化研究”(元陽縣小平子村阿鄔人調查)等課題。此外,還參加了包括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邊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徵與社會穩定研究——西南地區分課題”在內的課題共9項。

目前承擔課程

《社會調查》、《人類學》、《民俗學》

論文:

1、《文化的固守與變遷》,載《紅河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8年第5期全文轉載。

2、《族別學術史的現代性想像》,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3、《政府主導與彝族傳統花燈保護》,載《黑龍江民族叢刊》2008年第6期。

4、《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發明》,載《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年第2期。

5、《經濟訴求與文化展演》,載《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第4期。

6《祭祀場所性別限制的人類學分析》,載《學術探索》2009年第1期。

7、《邊民互市的經濟與政治功能》,載《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8、《哈尼族的“昂瑪突”》,載《中國民族》2008年第2期。

9、《木刻分水:充滿民間智慧的和諧機制》,載《中國民族》2009年第3期。

10、《雙鳳村喪葬個案的人類學考察》,載《民族藝術研究》2005年第5期。

11、《現代旅遊中民俗的社會整合功能》,載《民間文化論壇》2008年第6期。

12、《哈尼山寨“昂瑪突”節祭祀活動考察》,載《尋根》2008年第3期。

13、《遊客對村民肖像付費的轉移支付》,載《旅遊研究》2009年第4期。

14、《哈尼村寨權力結構變遷研究》,載《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15、《民俗在現代旅遊中的三大功能》,載《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16、《梯田農耕與哈尼族飲食文化》,載《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17、《多元一體村社共同體的構築》,載《紅河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18、《民族村寨中的生育文化迫力》,載《紅河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19、《民俗展演的生活本真》,載《紅河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20、《從“文化持有者”角度看哈尼梯田的保護與開發》,載《紅河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21、《最後的蘑菇房》,載《今日民族》2009年第7期。

22、《鮮為學界所知的阿鄔人》,載《今日民族》2010年第2期。

23、《哈尼村落的文化空間》,載《今日民族》2011年第7期。

24、《雲海梯田裡的哈尼人家》,載《華夏文化》2009年第2期。

25、《河口歸僑群體的形成、社會適應與事業發展研究》,載《八桂僑刊》2011年第3期。

26、《現代旅遊中民俗的經濟訴求功能》,載《中國國粹》第一輯,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

27、《國家化進程中的組織融合與衝突》,載《中國民族村寨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28、《貴州苗族盤瓠崇拜探微》,載《貴州世居民族研究》,貴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29、《都市中的哈尼族飲食業——以“哈尼人家”為例》,載《紅河哈尼族文化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獲獎

1、2008年12月,《文化的固守與變遷》,獲雲南省第十二次(200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2009年12月,《從村寨層面看哈尼梯田旅遊的發展》,獲得紅河州第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政府獎)三等獎。

3、2010年被評為紅河學院“優秀青年教師”,同年入選紅河學院首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後備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