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傳智

盧傳智

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處長盧傳智認為,廣東的網路問政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是因為有天時地利人和神助。 近年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網路問政已成為廣東和諧社會建設一項經常性、創新性的工作。 高效、有序的工作機制,是推動網路問政常態化運作的重要保障。

基本信息

傳智
男,現任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處長。曾任廣東省委辦公廳信息中心副主任,省委辦公廳信息調研處副處長、調研員。為中國總量經濟學會榮譽理事、廣東省市場經濟促進會理事、廣東省社會科學情報學會顧問、廣東省信息化專家組成員。
1994年出版專著《傳智速記》。廣東省委辦公廳盧傳智創製的新型速記方案——《傳智速記》,具有易學、易記、易認、速度快、符形美的特點:(1)只要記住27個基本符號就可組成漢語的400多個音節,用來記錄任何一個漢字;(2)符號取自手寫體拼音字母,不易遺忘,容易回譯;(3)符形一個角度二級比例,自由度大;(4)詞組採用拖線連寫法,上下錯落不大;(5)省略規則合理、直觀,不易混淆,不需死記;(6)與電腦漢字輸入法——自然碼相結合,學習本式速記可以通過自然碼輸入法在電腦上快速轉譯。
盧傳智關於網路問政的觀點:
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處長盧傳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網路發言人的職責主要是定期收集處理本單位網站、人民網、南方網等網站上的留言,對外宣傳政策、解答民情民生問題。”
“網路發言人是一個符號,畢竟不是百科全書,件件事情都能辦理是不現實的。對一些社會上反響比較強烈的問題或現象,才會公開回復。”
2003年,廣東省委辦公廳成立網路信息資源處,負責整合信息資源,為領導決策服務,把網友的輿論引向正確的導向。盧傳智笑談,“當時是全國第一家。”
廣東15個省直單位中,有的單位公布“網路發言人”信箱,接受民眾的詢問,還有7個單位建立了QQ和QQ群。“網路發言人是新生事物,各單位的進度不一,有些單位是新聞發言人兼任,他代表單位的形象;而有的則是宣傳與業務部門協同來做。”盧傳智說。
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處長盧傳智說,面對這么多的網民意見,目前採取的是分類處理的辦法,而不是每條都去回復,首先每天安排專人對網友留言進行蒐集整理、綜合分析,從中選取一些網友反映集中、涉及面廣、符合政策要求、通過黨委政府的努力可以解決的事來交辦。省委領導希望通過探索建立與網友的長效良性互動機制,以點帶面地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至於涉及巨觀政策領域的問題將定期彙編報送省領導參閱,而涉及個案、個人利益訴求的微觀問題將通過信訪等部門解決。
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處長盧傳智認為,廣東的網路問政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是因為有天時地利人和神助。“天時是指廣東正處在新一輪解放大思想的時期,地利是廣東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人和是指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各地對網路問政有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認可,廣東媒體也非常重視,不止說,而去做,不止聽,而去辦。神助指的是大家都有這樣一個精神支柱,通過網路問政來推動民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探索網路問政方式 不斷推陳出新

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獲2010年"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長盧傳智領獎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長盧傳智領獎
人民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楊伊)1月8日,“責任中國”人民網2010年度評選頒獎儀式在人民日報社舉行。會上,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等55家留言辦理單位獲得2010年“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其中,省級網民留言辦理單位20家,市級單位35家。有87位各地獲獎單位代表到會領獎,部分獲獎單位領導會後與人民網進行了座談。
近年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網路問政已成為廣東和諧社會建設一項經常性、創新性的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和省長黃華華同志多次與網民代表座談、線上互動、發拜年信,既為廣東省各級黨政部門、各級領導幹部做好網路問政工作親身示範,又為廣東省推進網路問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廣東省領導帶動下,廣東各地各部門積極推動網路問政工作,網路問政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各級黨委、政府與網友良性互動關係正在形成,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好評。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連續兩年被人民網評為“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惠州市網路問政工作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7項,並被《人民日報》等作為“惠州樣本”和“惠州經驗”廣為宣傳報導;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韶關市等被奧一網、南方網等主流網站評為“廣東網絡問政榜樣機構”。新華社、《人民日報》、《法制日報》等多家中央新聞媒體,《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十餘家省內主流媒體先後對廣東省委辦公廳“網上交辦”、“手機信訪”和廣東省公安微博等工作進行了報導,發表評論文章,充分肯定廣東省在網路問政方面的創新舉措。日前,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推出的“地方應對網路輿情能力分析報告”認為,廣東是全國“網路問政”做得最好的地區。
廣東探索網路問政方式 不斷推陳出新
目前,廣東各地各單位積極探索網路問政方式,不斷推陳出新,讓更多網民“網路參政”,拉近了網民和黨委政府之間的距離。廣東省委辦公廳積極探索建立與網友良性互動機制,依託南方網等媒體搭建了網路問政平台,以聽取網友意見建議,接受網友監督,汲取網友智慧,不斷改進工作,現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時,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用快報、日報、周報三種形式,及時將網上信息和網友留言報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參閱,同時還通過創新舉措如召開網友集中反映問題交辦會、建立網路發言人制度、辦理日常留言機制等進一步加強網路問政工作。
在省委辦公廳部署和帶動下,廣東省各市和省直部門勇於開拓創新,創造出各式各樣有利於網路問政發展的新舉措,推動了廣東網路問政的蓬勃發展。
領導參與網友線上交流,實現跨層級聽證和治理。各地級以上市如深圳、雲浮、汕尾等市一把手,省直部門如省科技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一把手紛紛站到了網路的前沿,帶頭與網友線上交流,衝破了原有政治體制中層級治理模式的限制,從原來相對固定的場所拓展到網路空間,由原來的層級治理轉變為跨層級治理。
潮州市先後舉辦了2場有網友代表參加的各界人士座談會,邀請網友當面“灌水”、“拍磚”,共同探討破解潮州發展難題的對策。佛山市制定了《領導線上交流排期表》,對市、區和部門領導上線工作進行統一部署。2009年至今,已成功舉辦40場與網民線上交流會,現場解答網民問題700多個,各部門通過分辦共回復網民問題近萬個,帶動解決了一大批民生等熱點難點問題。惠州市每月各安排一名市領導和一名市直職能部門負責人在“惠民線上”論壇上線,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網民可以現場提問和發表意見,與上線領導直接交流。
廣東省各地各部門還紛紛設立網路發言人,搭建起與網友溝通的橋樑。廣東省工商局於2009年率先探索設立網路發言人,隨後在廣東省委辦公廳推動下,廣東省多個地區和部門都逐步建立了網路發言人制度。
各地各單位紛紛通過建立制度,組建團隊等方式積極開展網路發言人相關工作。廣東省公安廳率先於2009年10月13日在全國開設了公安網路發言人QQ群,2010年12月升級為警民互動QQ,基於更先進的企業QQ平台,亦是全國公安機關第一個網上QQ客服平台,並制定了定時值守、信息提示、交流監管、分類引導、信息保密、主題討論、成員流動和限時督辦等8項制度,確保與網民的交流取得實效。據統計,2010年以來,廣東省公安廳網路發言人團隊通過網路問政平台公開回應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330個,答覆網民業務諮詢3.8萬人次,收集舉報違法犯罪線索和治安情況反映4200餘條,全部在規定時限內辦結。佛山市自2009年9月,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組建起一支共3000餘人的網路發言人團隊(由網路發言人和網路評論員、網路主持人等構成)。如中山市共130個單位設立了網路發言人,總共發表話題731個,已受理話題725個,受理率99%;已辦結話題703個,辦結率96%。
廣東省同時也利用“微博”拓展網路問政渠道。微博剛推出不久後,就被我省一些部門作為網民與政府的溝通工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廣東省公安廳於2010年5月11日,與 21個地級以上市公安局的微博以“廣東公安微博群”正式亮相,受到網民熱捧和媒體高度關注。“廣東公安微博群”不僅承擔著收集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的職能,同時還以網路發言人身份隨時通報最新警情,使老百姓真實地了解治安狀況和公安工作。據統計,截至12月20日,廣東公安新浪微博群和騰訊微博群的成員總數達到70個,冬粉數超過725萬,主動發布信息3.9萬條,回復網友提問和評論12.6萬人次,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公安微博。惠州、河源等市市委書記也紛紛開通個人微博,加強與網友的交流。
廣東還將網路問政與黨政入口網站相結合,搭建網路問政平台。許多單位如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外經貿廳、省智慧財產權廳和陽江、梅州等市積極探索網路問政平台的建設,在原有的黨政入口網站上增加了領導信箱、意見徵集、線上辦公、線上訪談、公眾互動等欄目,以加強與網友的互動聯繫。河源市2009年11月將原有的“公僕信箱”成功擴容,延伸到全市所有縣直部門和鄉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民眾足不出戶,輕鬆上網就可反映問題、諮詢求決、建言獻策,截至今年10月31日,“公僕信箱”共收到有效信件29506,已經辦結件28651,占有效信件的97.1%。潮州市市委書記在人民網、南方網等媒體上公布個人電子信箱,為市民提供了“無障礙溝通平台”,至今共收到郵件1000多件,其中以建議類居多,大多數訴求都得到了解決。此外,惠州市於2008年11月,在政府入口網站推出網路問政綜合信息平台,為民眾提供24小時的意見受理渠道,民眾還可以通過手機簡訊、電話提交意見和建議。各部門通過該平台予以回復,實現前台受理、後台辦理的“一站式”網路問政。
廣東省各地和各單位將工作重點與網路問政相結合,有效利用民間資源。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並將其中有價值的真知灼見吸納到行政決策中,許多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問計求策於民,取得了良好效果。汕尾市政府各部門通過 “網上調查”等欄目,對汕尾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民生問題的重大決策,在出台前廣泛收集和採納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另外,廣東也嘗試在網上直播各種會議,實現與網友互動交流。湛江市2010年8月,湛江市縣委書記向市委述職述廉活動在電視和網路上直播。現場互動回答網友問題,當場打分、計票、公布評議結果,並進行電視、網路同步直播,網路點擊量超過1380萬人次、跟帖量5萬多條,網友提出意見建議4.8萬多條。
建立和完善網路問政長效機制,注重網路問政工作實效
高效、有序的工作機制,是推動網路問政常態化運作的重要保障。廣東各市和省直有關單位在工作中經過探索和嘗試,紛紛建立了一系列規範化的工作機制,一方面建立信息處理和網友留言辦理機制,保證網路問政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也構建嚴格考核問責制度,確保網路問政工作的實效。惠州市在綜合信息平台設定“紅黃綠”燈和評分制度,提出回復網民問題的“四部曲”。同時,還將市直各部門的網路問政工作情況納入“行風評議”和“萬眾評公務”考評範圍。韶關市把網路問政工作納入市績效考評範圍。
廣東省網路問政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廣東經濟和信息委員會的統計,廣東全省21個地市和40個省直部門政府網站的政民互動平台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功能齊全,網民參與網路問政的熱情很高。據統計,2010年1-8月, 21個地市政府網站收到網路問政件數量達80多萬件,較2009年增加了300%以上,答覆率為92.7%;40個省直部門網站收到網路問政數量14多萬件,較2009年增長了13.4%,答覆率為91.3%。
廣東網路問政工作成效顯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尤其是網民的讚許,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廣東科學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廣東網路問政已經歷了從“聽”到“答”,從“答”到“辦”,從“辦”到“果”的探索和跨越。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表示,不僅“網上聽民聲”,更要“網下辦實事”,真正解決民眾反映的實際問題,讓人民民眾滿意。
盧傳智發表的有關文章:
廣東網路問政走向常態 《南方雜誌》(2010年第20期)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要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網際網路在民眾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為公民行使“四權”的重要渠道,網路問政也成為新時期做好民眾工作的重要載體。 推動網路問政,就是在黨政部門與網民之間建立一種積極、良性的雙向互動,一方面是黨委政府主動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並對網民提出的問題認真辦理、積極回應;另一方面是廣大網民對黨政工作進行建言、質詢、投訴和評議,從而使黨委政府通過網際網路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接受監督,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當前,廣東正處在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大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全國多次思想解放的策源地,廣東具有敢為天下先的傳統,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社會建設各個領域一直發揮著排頭兵的作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廣東網路問政風生水起。近日,人民網“地方應對網路輿情能力分析報告”高度評價廣東為全國網路問政做得最好的地區。
“網路問政”對推動公民的政治參與,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從廣東實踐看,要開展好網路問政工作,首先,需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近年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為首的新一屆省委,深刻認識網路時代的新特徵新變化,從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努力打造政務公開、表達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的網路平台。連續三年,汪洋書記與網民代表座談,一起“灌水”,接受“拍磚”,線上互動,為全省網路問政親身示範;連續三年,汪洋書記和黃華華省長向廣大網民發出拜年信,為廣東網路問政健康有序蓬勃發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級黨政部門積極回響,大力推進,開拓創新,以開放的視野、平等的心態,把網路作為了解社情民意、改進公共服務、吸納民間智慧、提高執政水平的重要渠道。全省各地、各部門推出了“網路發言人”“手機信訪”“公僕信箱”等許多創新舉措,解決了一批又一批網友反映的問題。省內多家新聞、政務網站大力配合,紛紛設定了問政類欄目,搭建起黨政部門與網民溝通互動的平台。
其次,要開展好網路問政,需要廣開言路,培養公民積極有序參與公共管理的意識和素養,營造出黨委政府通過網路廣泛了解社情民意的濃郁氛圍。
目前,廣大網民“手握滑鼠、胸懷天下”,思想活躍、社會責任感強、敢說真話實話,成為推動廣東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對各類社會熱點問題的網路熱議,還是為省委省政府重大課題的建言獻策,以及對政府行為及黨政官員的有效監督,都體現出網民的積極理性參與,成為廣東網路問政良性開展的必要條件。
如今,廣東網路問政已經歷了從“聽”到“答”,從“答”到“辦”,從“辦”到“果”(有結果)的探索和跨越。通過網路問政推動廣東網路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已成各方有識之士的廣泛共識,“官民”攜手,互信、互動、互補的網路問政和諧關係已初步建立。當然,儘管廣東網路問政走向常態化、制度化已成大勢,但也仍處起步階段,一些問題需要在進一步實踐中得到解決。如部分領導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對網路問政或態度默然或應對水平較低、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際網路管理難度較大等。
深入推進網路問政,我們需要繼續朝著“七化”努力:一是網路問政制度化。進一步完善對網民留言收集、辦理、跟蹤、督辦和回復的長效機制,使網路問政成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隊伍建設專責化。進一步加強網路問政隊伍建設,指定部門,落實責任。三是解決問題常態化。建立有效機制,把網友反映的問題納入現實工作渠道加以解決。四是問政方式多元化。從方便網民角度出發,繼續創新整合多種手段,搭建網友與黨委政府互動的便捷平台。五是政務信息公開化。把網路問政與政務公開結合起來,實事求是,態度真誠,及時準確地將信息公布給民眾。六是問政目的實效化。不僅“網上聽民聲”,更要“網下辦實事”,真正解決民眾反映的實際問題,讓人民民眾滿意。七是工作開展縱深化。網路問政要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向全省各級黨政部門全面鋪開。
來源:《南方》雜誌
廣東網路問政風生水起 《南方都市報》:
對待網路問政,領導幹部既不能恐懼,也不能作秀,而是要把其作為新時期密切黨群乾群血肉聯繫的新途徑。
廣東擁有超過5000萬的網民,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是網民。面對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日益龐大的網民群體,近幾年來,廣東給力網絡問政,使網際網路逐步成為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新的重要渠道,充分激發了廣大網民參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精彩紛呈———“網路發言人”頻頻與網友線上交流;網友集中反映問題交辦會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手機信訪”、“公僕信箱”、“公安微博”使百姓足不出門也能排憂解惑;“民間拍案”、“民眾論壇”令千萬粉絲齊“萌”、民間智慧閃亮登場。
各種問政手段方興未艾,猶如開通了聽取民意、匯聚民智的“直通車”,搭起了排解民憂、改善民生的“連心橋”,推出了轉變作風、提升服務的“助推器”,構築了引導輿論、處置輿情的“前沿哨”和反腐倡廉、治懶治庸的“保健室”。日前,人民網“地方應對網路輿情能力分析報告”高度評價廣東為全國網路問政做得最好的地區。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連續兩年被人民網評為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
廣東網路問政風生水起,局面喜人關鍵有四:
一是高層推動,營造氛圍。以汪洋書記掛帥的省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網路問政工作,把依託網路、善用網路加強和改進民眾工作以及推動民主政治建設作為施政的重要手段,運籌帷幄,率先示範,親自部署和推動我省網路問政工作。
二是載體先行,築牢基礎。各級黨政部門以本單位入口網站或主流媒體網站為陣地,紛紛搭建起互動網路問政平台,傾聽網聲,重視網意,採納網言,辦理網事,構建了規範有序、便捷高效的通道。
三是制度保障,服務百姓。網路問政的實效,關鍵要體現在為民服務上,要將網路問政落到實處,制度保障是前提。目前,我省多數地區和部門都逐步建立起網上信息處理機制、網友留言辦理機制、網路發言人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網路問政機制,推動了全省網路問政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實效化,努力做到交必辦、辦必督、督必果、果必復。
四是網民參與,良性互動。廣大網民無論是參與討論社會熱點問題的熱情,還是建言黨政重大決策的激情,以及對黨委政府及幹部行為的監督,無不體現出網民的積極理性參與以及對廣東發展、社會進步的關注,為我省網路問政工作良性有序開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事實上,網路問政就是黨委政府通過網路與民眾進行互動交流,以達到了解民情、匯集民智、排解民憂、接受監督的目的。因此,網路問政既是對黨委政府政務公開意識和服務意識的考驗,更是對黨政領導幹部執政理念執政能力的考驗。對待網路問政,領導幹部既不能恐懼,也不能作秀,而是要把其作為新時期密切黨群乾群血肉聯繫的新途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廣大民眾和網友大多生活在基層,他們對民生的冷暖、民眾的需求感受最深,了解最多,自然最有發言權。只有傾聽民眾心聲,才能了解老百姓想什麼、盼什麼、急什麼,才能集思廣益,避免閉門造車,使決策儘可能切合實際,真正體現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網路問政工作要落到實處,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切實可行的機制。“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有效對接,才能真正展現其內在價值與優勢魅力。各級黨委政府只有致力於“網事並不如煙”,給力使網路反映出來的民意、民聲、民智最終在現實的公共決策和政策執行過程中有效體現出來,尤其對於涉及民生的普遍性問題,不要滿足於辦結,更要著力於辦成,這樣,廣大網民的真知灼見、錦囊妙策才不會化為“浮雲”,而是轉化成老百姓看得到、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實惠,轉化成廣東新一輪大發展的成果。
推動網路問政工作,還應加強網路法制建設。在保障網民依法表達訴求、參政議政等權利的同時,也應規定網民應該擔當的相應責任和義務,這樣才能達到誠信、和諧的良性溝通,才能營造出廣大公民積極有序參與公共管理的濃郁氛圍,才能使噴涌勃發的民間智慧,更具理性和決策參考價值,真正成為黨政部門制定決策的不竭源泉。
只有在理性精神和制度健全的基礎上,網路問政才能真正有利於黨政部門體察民情、疏導民意、排解民憂、改善民生,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對社會穩定發揮緩衝作用;才能真正有利於政務公開和依法行政、科學行政,對黨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公務行為發揮監督作用;才能真正有利於匯聚民智,激發廣大網民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情和激情,對建設幸福廣東發揮更給力的推動作用。
(來源:《南方都市報》)
整合信息資源 服務領導決策 《秘書工作》(2007年第01期)
黨委系統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是為黨委了解情況、制定決策並推動決策落實服務的。所以,整合黨委系統的信息資源,應根據黨委工作的需要,把握好“六個度”。
一要提升高度。整合信息資源站位要高,要適應為領導提供決策服務和信息諮詢的需要,著眼於服務決策的全過程。要緊扣決策不同階段的需求特點,適時調整信息收集的方向和重點:決策前的信息收集更多的是強調資料性和超前性,重在提供情況、提供線索。這一階段應儘可能全面準確地收集有關方面的總體情況、環境條件等基本信息,使黨委對決策涉及的事物有個總體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還要注重收集有關專家的意見,作為制定決策的參考和借鑑。決策中的信息收集主要強調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一階段要注意上報的,一是工作中的成績、經驗、困難和問題,幹部民眾特別是有關單位的意見和建議;二是統計數據,包括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普查的結果。決策後的信息收集應著重於對決策落實的跟蹤、反饋。這個階段要著力反映決策貫徹落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決策的實際效果,幫助上級黨委掌握地方領導的態度、廣大幹部民眾對決策的看法、意見和建議以及基層創造的好的經驗,還要幫助領導發現問題、解決矛盾、完善決策。
二要拓寬廣度。要從多領域、多層面和多角度收集信息資源,擴大信息資源的覆蓋面,同時擴大信息資源的共享面。省委領導很重視把本省放到全國大棋盤上甚至全球大背景下進行研究分析,通過了解各地的發展動態,來確定本省加快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總方向。因此,我們所整體利用的信息資源覆蓋面廣,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下領導決策工作的需要。信息價值的最終實現在於綜合利用。要使每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都得到充分利用,除上報上級外,還應將一些不涉密的重要信息供有關部門和地區使用。要通過信息共享,充分發揮信息服務決策、交流經驗和推動工作的作用。
三要挖掘深度。要強化精品意識,注重收集有情況、有分析、有綜合、有比較、有對策、有建議的信息材料,提高所編髮的信息刊物的決策參考價值。要加強對領導關注問題的調研和跟蹤反映。領導同志關心的問題,就是有關方面的工作重點、難點和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要抓住這些重點信息開展調研,將調研成果和有關的工作進度連續反饋,直到問題徹底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發現問題、反映問題,還要在推動問題的解決上下功夫。既要善於反映成績,又要注意反映問題。發現問題,反映不足,可以幫助各級領導掌握情況,完善決策。蒐集問題類信息要把握好四個重點:一是上級黨委決策的“空白點”。就是要把上級黨委應當注意卻沒有注意的問題及時上報,引起領導的重視。二是上級黨委決策與基層實際的“矛盾點”。比如決策不符合基層實際,難於實施或實施後適得其反∑些政策承受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情的變化,已不再適用等等。三是上級黨委的決策在具體實踐中的“癥結點”。即基層黨組織在落實上級決策中遇到的阻力、困難及其原因。四是工作中的“敏感點”。特別是要注意反映敏感單位、敏感日期和敏感問題方面的信息。
四要確保精度。要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對待每一條信息,認真分析、仔細核對,信息中涉及的重要細節和統計數據都要準確無誤。如,反映工作進展和成果的信息,應當明確“開始做”、“正在做”和“已做完”等不同階段;反映苗頭性、突發性事件的信息,既要區別輕重、緩急、大小等不同程度,又要區別“可能發生”、“正在發生”和“已經發生”等動態過程;即使是預測性的信息,也要有客觀依據,避免造成決策指揮的失誤。在談到工作成效時,要用事實說話。統計數據一定要準確,符合實際,不能搞“三分統計,七分估計”。
五要把握熱度。在抓熱點信息、熱點專題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冷門信息的收集整合。不但要突出黨委所關注的重點信息,而且還要注意篩選那些黨委雖然一時沒有顧及到,但仍有必要向黨委反饋的非重點信息。這些信息的篩選和反饋,對黨委了解情況、指導工作能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
六要加快速度。一方面,要信息加工處時間縮短到最低限度,使領導儘快得到最需要的信息;對重大突發事件應在第一時間報送有關情況,並連續跟蹤報送事件的發展、處理情況、原因和結果。另一方面,整合信息資源時要用最簡潔的語方表達最豐富的內容,用最精簡的文字來說明事物的本質,讓領導花最少的時間及時掌握了解最全面的情況。黨委信息刊物的篇幅應儘量短小精悍,語言應力求鄭重、平實、簡潔、明快,做到段無冗句、句無冗詞、詞無冗字。
(作者系廣東省委辦公廳信息資源處處長 盧傳智)
2011年2月27號在河源市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暨2010年度廣東網路問政排行榜揭曉儀式的現場。
主持人:下面揭曉第一件經典案例。下面有請“文以載粵”的頒獎人:網友代表、廣東德勝創意產業園總經理,2010年7月2日與汪洋書記對話的7名奧一推薦網友之一周宏。領獎人: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處長盧傳智,同時有請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
盧傳智:我感覺到這個獎牌非常重,這個獎牌是複合材料做成的,這裡面有省委和辦公廳領導的心血,有全省各地、各單位的汗水,也有社會各界對網路問政的期待,還有媒體的擔當,更有廣大網友熱情的參與。作為省委辦公廳具體負責網路問政工作的處長,我願意與大家繼續共同加油給力,努力讓廣大老百姓的合理建議不化浮雲,努力把老百姓的合法訴求落到實處,謝謝!
主持人:謝謝盧處。朋友們,我們知道網路問政當中“問”的對象是--各級職能部門的參與。正是他們以前瞻的視野、開明開放的姿態、為民辦實事的舉措,把網路問政打造成聯繫民眾的新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