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

首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

基本情況

時間:2010年4月16日
地點:廣東省惠州市
主題:網路問政――新時期下的南粵政治文明
組織架構:
主辦單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承辦單位:南都全媒體・奧一網、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支持單位:南方日報、《南方》雜誌、雲南信息報、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南方民間智庫、人民網、凱迪網、紅網、中國江西網、東南新聞網、今日惠州

相關報導

作為我國網民人數最多的省份,廣東省在網路政治文明的構建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頭。從首創的政府部門網路發言人、政府部門財政預算在網路上罕見曝光,再到2010年11月1日舉行的廣東網民論壇,廣東省政府部門、媒體機構、熱心網友理性溝通、充分互動,將網路問政推向高潮,形成了網路問政的“廣東經驗”。
4月16日,在惠州舉行的廣東首屆網路問政研討會,將這些令人記憶深刻的生動“網事”,評選為“最受網民關注的――廣東網路問政十大經典案例”;並用頒獎的形式,為這個經濟大省過去兩年多來在網路問政上的主動探索,做了一個註腳。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任劍濤說,從中央到地方,網路正在成為新的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強有力的手段和橋樑。網路問政不僅是公民責問政府、政府到網上搜羅信息簡單被動和機械的過程,而是一個虛擬空間向現實空間推進的狀態。地方政府官員放下身段將網民不當作一般的草民和子民,網民也不是暴力心態對社會發泄不滿,雙方達成理性思維是非常關鍵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認為,網路問政似乎超越了地方的求計獻策,中國的政治在悄然地發生變化。但網路問政提出了一系列的尖銳的問題:誰來問政?向誰問?是否可以問出結果?如果不能回答這些問題,網路只能成為官員走秀的T型台。一個社會不能過於依賴網路問政,而需要在現實生活中發力,依靠制度推進民主實踐。從民眾的角度來講,他們需要的不是親民的姿態,而是有關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實際解決,從社會層面來講,網路無法解決社會政治問題,一切都靠網路輿論將中國的事情改變的話,整個社會不會是健康發展的社會。
活躍在網路地深圳網友公民證說,他在網路上問政的時間比較長,最尷尬的就是問了沒有答。
對於專家觀點的交鋒和網民的無奈,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邱震海表示,對於網路問政,政府多是實用派,利用網路平台蒐集民意,學者存在積極樂觀和謹慎樂觀的分野,而網友是在積極參與姿態下的迷茫者。三大族群的感受體現了中國正在發展的變化,每個不同的群體都有自己的訴求。
有媒體如是看待網路問政:網路問政不能包打天下,但它培養了中國的公民意識的,對政府官員公民意識也是一次訓練,網路問政是一種福祉。

2009年度廣東網路問政排行榜

2009年度廣東網路問政十大經典案例:
1 網上交辦 2 網路發言人 3民間拍案 4 惠州經驗 5廣東網民論壇
6 網上市長 7 婦聯問策 8公僕信箱 9 網曬預算 10網通“斷頭路”
廣東網路問政榜樣機構:
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 廣東省工商局辦公室 廣東省婦聯宣傳部
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河源市委辦 韶關市委辦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新聞信息處 惠州市委宣傳部 佛山市委宣傳部網路科
東莞市委宣傳部網路科 汕尾市委宣傳部宣傳科 雲浮外宣辦
湛江雷州市委宣傳部 廣州白雲區委宣傳部 深圳龍崗區委督察室
廣東年度網路問政城市:
惠州市
年度網路公民:
首屆廣東網民論壇參與網民

第二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

基本情況

時間:2011年2月27日
地點:廣東省河源市
主題:網路問政與幸福廣東
組織架構:
主辦單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指導單位: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廣東省網際網路新聞信息中心
承辦單位:南都全媒體・奧一網、南方民間智庫
聯合承辦:南方雜誌社
協辦單位;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
支持單位:人民網、紅網、大河網、膠東線上、《網路傳播》雜誌、南方日報
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導、新京報、雲南信息報、凱迪社區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河源日報河源廣播電視台河源晚報、河源網

媒體報導

機緣巧合,一南一北兩件網路問政大事竟於昨日上午同時發生:
在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到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訪談室,同海內外網友進行線上交流,這是溫總理第三次同海內外網友進行線上交流。
而在廣東河源,第二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舉行,政界、學界、傳媒界以及網友代表圍繞網路問政新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這種機緣巧合折射出中國網路問政正在走向常態化。與會人士認為,廣東對網路問政的摸索,已經初步找到規律,進入常態化、制度化的階段。
下一步,網路問政將走向何方?中央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在這方面,網路問政被與會人士寄予厚望。
以“網路問政與幸福廣東”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暨2010年度廣東網路問政排行榜揭曉儀式,27日在河源萬綠湖東方國際酒店隆重舉行。
人民網原總裁何加正、廣東省委副秘書長王衍詩、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處長盧傳智、省網際網路新聞信息中心主任曾勝泉、省信訪局網上信訪處處長王鶴等中央和廣東省有關單位領導,以及河源市委書記、河源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主任、南方日報社社長、奧一網董事長楊興鋒等主辦與承辦單位領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任劍濤、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邱震海等專家和特邀觀察員代表,以及廣東有關省直機關、河源市、廣東其它相關城市的領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南方都市報系的領導,國內專家學者、傳統媒體代表、網路媒體代表、南方民間智庫成員、網民代表,共200多人參加大會。
本屆大會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由南都全媒體?奧一網、南方民間智庫承辦,聯合承辦單位是南方雜誌社,指導單位是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和廣東省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協辦單位是河源市委、河源市政府。
本屆大會,旨在總結2010年度網路問政在全國開展的經驗,盤點成果,展望未來。2011年初,廣東省委全會提出“十二五”藍圖――“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為貫徹這一目標,本屆大會主題定為“網路問政與幸福廣東”。會上,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就網路問政的走向進行了充分交流,不乏激烈的思想碰撞,而會議達成的共識是:網路問政在全國方興未艾,在廣東已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的良好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力推網路問政,並親作表率,2008年以來連續三年與網民代表座談,社會反響巨大。2011年2月25日,汪洋書記主持召開廣東省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2011年第一次會議,提出“建立健全網路問政和網上信訪制度”。以奧一網為代表的廣東網路媒體對網路問政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顯著成果。奧一網的網路問政平台獲得第20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是對廣東網路問政的充分肯定。

2010年度廣東網路問政排行榜

最受網民關注的廣東網路問政十大經典案例:
1.文以載粵;2.公安微博;3.民眾論壇;4.公僕微博;5.網上信訪;
6.惠州樣本;7.網播庭審;8.青春第一棒;9.韶關突起;10、城管問計。
最受網民關注的廣東網路問政榜樣機構:
1.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 2.廣東省網際網路新聞信息中心;
3.省公安廳公共關係處; 4.廣東省婦聯宣傳部;
5.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6.廣東省工商局網路發言人團隊;
7.廣東省質監局辦公室; 8.河源市委辦;
9.惠州市委宣傳部; 10.佛山市委宣傳部;
11.汕尾市委宣傳部; 12.揭陽市委宣傳部;
13.雲浮市外宣辦; 14.廣州市檢察院;
15.廣州白雲區委宣傳部; 16.深圳市人居環境委;
17.珠海香洲區委宣傳部。
最受網民關注的2010年度廣東網路公民:
諶毅兵
2010年度廣東網路問政城市:
河源市
2010年度中國網路問政年度事件: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聯合推出的“直通中南海”――中央領導和中央機構留言板

第三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

基本情況

主題:網路參政問政制度化
時間:2012年9月23日
地點:廣東省惠州市
主辦單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奧一網、南方報網、南方民間智庫
學術支持: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廣東省網路文化協會
特別支持:鳳凰衛視
審數據支持:億贊普科技集團

媒體報導

學習時報:網路問政促進執政理念轉變
政府如何應對網路監督,如何發揮網路問政的作用,如何推進網路問政制度化建設等問題,已成為政界、學界和網路界關注的熱點話題。近日,第三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在廣東惠州舉行,來自中央黨校、中宣部、廣東省委省政府、中央編譯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惠州市委市政府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黨政官員、網路“大蝦”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針對如何進一步推動網路問政服務社會治理等問題,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共中央黨校原教育長郝時晉認為,網路時代是民意爆發的時代,民意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事實上已經在影響政府的決策。令人欣喜的是在這樣一場新興的攻堅戰中,政府沒有缺席,反而迎難而上,以主動的姿態積極地參與其中。網路問政成為網際網路時代推動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形勢和新情況,促進了政府與人民之間直接、即時、高效互動交流與溝通,也是人們實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政府努力實踐政務公開化、透明化,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加強民主監督,提供高效便利服務的有效方式。中國社科院博士生導師、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周瑞金認為,網路輿論就是檢測和研判“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的最新鮮、最豐富的信息源。藉助網際網路的問政參政,喚醒和激活我們的體制機制,改進公共治理,撬動民間社會,促進官民溝通,是當前成本最小、風險最低的政治體制改革舉措。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認為,網路問政光有口號、許諾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落實,要讓網路問政轉化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習慣思維、習慣方式,網路問政必須治庸治懶、問效問責,通過發揮制度的剛性作用,
把倒逼壓力轉為工作動力,以實際成效保障網路問政的深入持久開展。
網路問政改變的不僅僅是政府姿態,更是網民對政府的監督和約束,有助於推動執政理念的轉變。就網路問政如何能夠制度化等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認為,網路已經成為討論中國政治和社會的渠道,網路創造了一個開放的政治背景,就是政治網際網路平台。網際網路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的民主化,尤其是民主政治體系的建立。網際網路的技術特徵是分散化、分權化,是一種完全扁平化的開放。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技術,可以打破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界限,成為打破界限最有效的工具,網際網路在官員和社會民眾之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促進兩種溝通交流,共同促進問題的解決,推動社會的進步。周瑞金認為,從民意政治發展到民主政治應該具備幾個條件:一是黨政幹部要提高媒介素養,能夠和民眾一起通過網路這一平台建設民主政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二是形成一系列有關的制度,保證網路問政的經常化、程式化,能夠使網路問政參政保證質量;三是制定一系列必要的法律法規,使網路問政參政走向法制化,不隨著領導人的更換,不受領導人素質的影響,能夠使網路問政依法進行,取得有效的成果。
網際網路作為個人、民間組織之外的第三種社會力量,正改變著傳統的“強政府弱社會”格局,尤其是日益發展的微博,已經成為政府轉型的最大社會推手,並激發了公民社會的產生。網路是虛擬的,生活是現實的,官民要通過網路問政實現共同治理。北京大學胡泳副教授認為,網路問政要從線上走到線下,由於現實中制度是有欠缺的,導致很多問題集中到網際網路上,這是很危險的。網路問政不能是姿態性的,不能成為走秀台,要使官員通過網路問政導向為一種責任政治,即問責政治。
鳳凰衛視:以網民為載體的公民社會正在興起
核心提示:9月23日,由惠州市委、市政府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在惠州舉行。來自政界、學界、傳媒界的嘉賓及網民代表近200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圍繞“網路參政問政制度化”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鳳凰衛視9月24日《時事開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邱震海(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但現在這個惠州的很多做法又有進一步的深化,如果說過去的整個做法還是取決於某一個政府官員本人的開明,比如說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自己本身比較開明,但是現在會落實到很多的機制上去,比如說他已經把網路問政,你一個官員、處長局長是不是能夠傾聽網民的聲音,已經作為未來你政績考核的一部分,也就是落地了,這個落地以後,第一他就已經成為官員未來機制考核的一部分,就說已經成為整個的政治體制或者官場裡面的一個部分。
第二個,它不會因為某一個領導未來的更替產生所謂我們中國說的“人亡政息”。講到網路問政,網際網路我們大家現在非常,如果關心微博的朋友們都知道,現在網路上一個非常流行的“表哥”,山西的安監局的局長楊達才的幾塊手錶。就是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由於大家在網路上一步一步的不斷地進行搜尋,不斷的進行跟蹤,最後把它拉下台,所以由此折射一個現象,我們現在不能說網際網路是萬能的,是全能的,但它折射一個現象,就是今天以網路為代表的這種新技術為代表,由網民為主要載體的公民社會正在不斷的興起,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昨天第三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還達成了“六加二”的一個惠州共識,就是六家網站加另外兩個機構有一個共識,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認為裡面有些信息供其他地方的朋友都可以有所參考。
第一,他們表述確保信息自由流動、有序流動、安全流動。
第二,他們認為凡是要進行網路問政,黨委和政府是網路問政的重要推動力,換句話說,如果政府認知不到位的話,網路問政無從談起。
第三,我們要相信人民民眾的智慧是網路問政的基本源泉,這就剛才我說的,其實中國現在以網民為載體的公民社會已經是不可忽略的。
第四個,當然新技術,它是一個網路問政的根基。同時後面有兩番表述,我提醒大家注意,蠻有意思的,一個是網路問政的孕育,離不開公共媒體的自覺自律,網際網路在中國,不應只有經濟屬性,還要有公共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後一個說網路問政塑造了一種新型、健康的網路文化。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既然網際網路這么新的技術手段產生,既然以網民為載體的新的一個公民階層已經出現了,所以中國的各地,尤其是地方政府作為一個執政者來說,也已經無法迴避這個問題了,所以我認為在惠州幾年的網路問政的經驗,尤其是昨天公布了這么一個六加二共識,而且從領導幹部的開明到最後機制的建立落地,其實我認為惠州的做法或者稱之為惠州的經驗、惠州模式,其實相當程度已經有了給各地可以借鑑和參考的一些價值在裡面。

網路問政“6+2惠州共識”

研討會上,歷年來先後獲網路問政類中國新聞獎的6家全國優秀網站大河網、紅網、人民網、膠東線上、奧一網、中國寧波網和網路問政表現突出的2個地市網站金山網(中國・鎮江)、今日惠州網一起發布了網路問政“6+2惠州共識”,提出要為實現網路參政問政的制度化而不懈努力。
網路問政“6+2惠州共識”全文:
喜迎十八大,再創新輝煌。借第三屆中國網路問政研討會召開之機,我們聚首廣東惠州,以實際行動傳承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精神,總結過去六年來全國開展網路問政的思路和經驗,為實現網路參政問政的制度化而不懈努力。
我們認識到,網際網路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技術革命,已經成為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平台。以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技術為載體開展網路參政問政,是建設和諧社會和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成為中國特色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熔鑄多元觀點,並充分體現網路世界的平等、透明、效率精神,我們充分理解參與各方由於所處地域領域、文化教育和社會分工各有不同,必然有著豐富多樣的訴求和立場,但都有著共同推動社會穩定進步的願望,協力尋求理性溝通解決問題的決心。基於此,我們八家網站,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政界、學界、傳媒界和網民參會代表,達成如下共識:
1、我們共同致力於營造文明和諧的網路環境,確保信息自由流動、有序流動、安全流動,促進我國網際網路健康發展。
2、黨委政府是網路問政的重要推動力。網路問政是新時期密切聯繫民眾、了解民意、凝聚民智的創新手段,是具有國際視野和政治遠見的中國官員,基於對轉型期中國國情的深刻洞察,主動順應時代的變革之舉。
3、人民民眾的智慧是網路問政的源泉。智慧與真知蘊於民間,通過網路平台,原生態草根的輿論和智慧可以被集納和傳播。“圍觀改變中國”實質是網民渴望參與公共社會建設的強大意願,是網路問政參政的民眾基礎。
4、新技術是網路問政的根基。140字有大乾坤,微博異軍突起,自媒體時代到來,網路問政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網路問政,一定要站在技術的潮頭,方能引領時代,倒逼制度改革。
5、網路問政的孕育,離不開公共媒體的自覺、自律。網際網路在中國,不應只有經濟屬性、娛樂屬性,還要有公共價值、社會價值。
6、網路問政塑造了新型健康的網路文化。構建充滿活力、和諧有序、建設性的網路互動平台,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我們將加強交流合作,建立共享機制,推動網路問政在全國深入、有序發展。我們承諾,共同打造創新型、服務型、陽光型平台,踐行社會責任,創造網上幸福家園。

網路問政2011-2012 年度排行榜

廣東網路問政十大經典案例:
1、幸福惠州;2、常委網聊;3、@中國廣州發布;4、向上的力量;5、美韶癌帖;
6、南粵智多星;7、打擊制假售假網路平台;8、湛江清風;9、陽江探索;10、坤叔轉正。
十大政務微博:
1、@黃業斌;2、@醫生哥波子;3、@廣東政法;4、@平安南粵;5、@廣東共青團;
6、@廣東省工商局;7、@鳳城之聲;8、@莞香花開;9、@珠海卡公安;10、@番禺發布。
廣東網路問政榜樣機構:
1、廣東省委辦公廳網路信息資源處 2、廣東省網際網路新聞信息中心
3、廣東省紀檢監察網路輿情中心 4、廣東省信息中心
5、廣東省婦聯宣傳部 6、廣東省工商局辦公室
7、廣東省信訪局網上信訪處 8、廣州市委宣傳部網際網路宣傳管理處
9、湛江市委辦 10、韶關市委辦
11、雲浮市委外宣辦 12、東莞市委宣傳部
13、揭陽市委宣傳部 14、陽江市電子政務辦
15、順德區公共決策諮詢委員會 16、雲浮市雲城區委宣傳部
17、佛山市南海區委宣傳部
最受網民關注的廣東網路公民:
楊馥銘
廣東2011-2012網路問政年度城市:
惠州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