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朝七省沿海圖

《盛朝七省沿海圖》為自右至左“一”字形開展式,從鴨綠江、遼東半島繪至與交趾(今越南)分界處,包括沿海的盛京(今遼寧)、直隸(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七省,故名七省沿海圖。

介紹

清嘉慶三年(1798)紙底彩色繪本。一幅,圖縱29厘米,橫888厘米,捲軸裝。

歷史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領兵最後攻占了元朝的大都(今北京),建立了明朝。但明朝北部邊疆經常受到北逃的元順帝派兵南下侵擾的威脅。與此同時,明朝東部北自遼東半島南至廣東沿海均遭受倭寇的騷擾。進入明中葉以後,倭寇侵擾更甚。明朝為配合軍事上的需要而編繪的邊防和海防圖較多。如許論的《九邊圖》(1534年進獻)、鄭若增的《萬裏海防圖》》(1561年刊)、徐必達的彩繪本《乾坤一統海防全圖》(1605年進獻)等等,均是明代較有影響的海防圖。
到了清代,東部沿海也不甚太平,因之,後人依據前人所繪沿海地圖圖式,也編繪了較多的沿海地圖,有一個省的沿海地圖,也有幾個省的沿海地圖。如傳世的《七省沿海圖》摹繪本就比較多,流傳亦廣。
《盛朝七省沿海圖》為自右至左“一”字形開展式,從鴨綠江、遼東半島繪至與交趾(今越南)分界處,包括沿海的盛京(今遼寧)、直隸(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七省,故名七省沿海圖。此圖是以陳倫炯於雍正初年(1723-1730)繪製的《沿海全圖》為藍本,再進行某些修改而成。陳倫炯的《沿海全圖》計有四海總圖、沿海全圖、台灣圖、台灣後山圖、澎湖圖和瓊州府圖(今海南島)等6幅,而《盛朝七省沿海圖》首列環海全圖,次為海疆洋界全圖,末為瓊州、澎湖、台灣前後山等圖。圖前附說,如“卷首冠以二十四籌分向環海全圖於以先見中華地之沿海大勢如此。後閱口岸細圖,其遠近險易更加明悉至中華所屬邊海界共七省。起遼左盛京,東南盤旋轉山東至廣東省南向轉西而抵安址以天度分得二十七度有零之界也。”各圖也附有較詳細的文字說明。圖的最後注出“嘉慶戊午孟夏下浣重校圖本”字樣。
全圖以上方為陸,下方為海,繪畫極為精緻,內容相當豐富。沿海府、州、縣無論抵海邊遠近均酌量方位書載並用不同符號標示,以便查核;沿海村鎮民宅和島嶼、暗礁、河口表示詳細並一一注出名稱;聯省相接界限以文字載明至州縣分界,重要地方也用文字簡述其四至大勢;山脈和名勝古蹟用寫景法繪出。全圖典雅清秀,是我國古代海防圖的代表作之一。
欄目關鍵字: 善本特藏
輔助分類項: 善本特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