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腎病綜合症

進入夏季,全國各地不少豬場的豬場都發生豬皮炎腎病綜合症(PDNS)。據筆者調查,近年來,我國的許多省份的豬場,經常可以見到生長育成豬舍和部分保育豬舍皮膚上出現急性的紅色到粉紅色甚至紫癜性的皮疹,與疥蟎性皮炎、滲出性皮炎和豬痘有明顯的區別。有的豬場獸醫在豬發病初期以為僅是疥蟎引起的皮膚病,但單純使用敵百蟲、伊維菌素、阿維菌素等驅蟲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發病豬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死亡率上升。此種被稱為豬皮炎腎病綜合徵的疾病於1993年在英國首次報導,隨後歐洲北美、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均有報導,目前該病基本上已傳播至世界各地。

病因

病原:此病的病原尚不清楚,病變的形成可能是由於豬圓環病毒感染異常性產生的抗原-抗體複合物沉積在皮膚、腎臟上所致(堵塞皮膚毛細血管和腎小管所致的m型超敏反應)。另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胸膜肺炎放線性桿菌、鏈球菌等細菌和病毒均可引發豬皮炎腎病綜合徵的發生,近幾年發現皮炎腎病綜合徵的發生與仔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徵有關。
飼料中的黴菌毒素:飼料中黴菌毒素是一個主要的誘發因素。豬只長期攝入黴菌毒素時,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較容易發生本病。春夏季節,是黴菌活動較活躍的時期,豬皮炎腎病綜合徵發病率較高,與之是否有一定的關係,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應激因素:

豬場飼養條件差、豬群轉欄和混群的頻繁,豬群飼養密度、豬舍濕度和溫度過高、通風不良,均能使本病發病率升高;當豬場存在本病時,接種口蹄疫滅活疫苗後的生長育成豬,本病的發病率會上升。

症狀與病變

病豬皮膚出現散在斑點狀的丘疹,開始呈紅色,發展為圓形或不規則的隆起,呈現紅色、紫紅色的病灶,繼由中心部位變黑並逐漸擴展到整個丘疹,病變主要發生在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並可延伸至下腹部以及前肢,嚴重的可覆蓋全身各處。體外寄生蟲(疥蟎)感染嚴重的豬場該病的症狀相對較嚴重;個別豬出現發熱、喜堆一起、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結膜炎,拉黃色水樣糞便、呼吸急促、甚至衰竭死亡。症狀輕微者可於一周后逐漸康復,症狀嚴重的豬通常在3天內死去,也有一些病豬在出現臨床症狀後2-3周才死亡。
主要的病變一般發生於皮膚和腎臟。剖檢常見淋巴結出血性腫大,腎臟早期腫脹,外觀呈土黃色貧血狀態,腎皮質變薄易碎,中晚期質地堅實,腎包膜較難剝離,透過腎包膜可見到表面有大小不一、灰白色的壞死灶;心包積液、心肌柔軟;肺可見間質性肺炎、大葉性肺炎等病變;個別豬可見關節腔出血。腎臟的變化可作為診斷該病的主要依據。

防制措施

在廣東、廣西、浙江、福建、河南、江西、北京、遼寧等省市,許多豬場採用下述防制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控制方法介紹如下:
1、加強飼養管理。儘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加強豬舍通風,降低生長育成舍的濕度和溫度。適當降低豬飼養密度,建議生長豬應有0.8平方米左右的生活空間,育成舍最好為1.2平方米/頭,每欄豬的數量最好在10-12頭左右,可相對降低該病的發病率。
在天氣悶熱、通風不良、斷奶、免疫、仔豬閹割、豬群轉欄、密度較大擁擠時,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多維等抗應激添加劑,減少應激誘發本病的發生,增強動物機體素質。
2、加強環境衛生。清除豬舍周圍的雜草,加強豬場環境和豬舍的消毒和滅蚊工作。將病豬集中隔離在遠離健康豬群的地方,進行飼養和治療、並及時將病情較嚴重的患豬淘汰或撲殺作無害化處理;
3、添加黴菌毒素處理劑。在該病的高發期和雨季或濕度高的季節,豬飼料中應加入黴菌毒素處理劑,一般的黴菌毒素吸附劑只能吸附黃麴黴毒素,最好能選用一些新型廣譜的黴菌毒素處理劑,如“霉消安-Ⅰ”等,既能降解黴菌毒素,又能吸附多種黴菌毒素和促進豬群生長,防止飼料中的黴菌毒素危害豬群的健康。並定期在飼料中添加酸製劑,以抑制黴菌的生長。

藥物控制

藥浴:蘭州獸醫研究所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試驗顯示:威牌“複合醛”對豬圓環病毒PCV2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可使用“複合醛”,按1:250稀釋,對發病豬只病患噴灑,每天1-2次,連用7天。
豬群出現紅色斑點時,可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可在飼料中添加“加康”等藥物,並在飲水中使用對細菌和病毒有較好效果的“安泰”或“駿感克”,按1000克/噸量添加,飲用5-7天,通過藥浴和加藥輔助治療,病豬突出皮膚表面的紅色或紫色的丘疹和斑疹慢慢結痂,並逐步痊癒。
做好豬群的驅蟲工作,在飼料中投放複方驅蟲藥品,如“肯維滅”,按500克/噸在飼料混飼,連用1周,連續2次飼喂,每次間隔7天。
豬場在豬群從保育舍豬轉入生長舍之前,在飼料添加“加康”等抗菌素藥物,連用1-2周。
病狀較嚴重的豬,可注射頭孢噻呋或長效強力黴素、地塞米松等針劑。
採取上述措施仍取不到有效控制的豬場,可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採集病豬病料製作自家組織苗結合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預防,效果較好。發病嚴重的豬場,生長育成舍豬群暫時停止豬口蹄疫、豬肺疫、丹毒等疫苗的免疫接種,等疫情控制後再接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