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內注射

皮內注射

皮內注射,是把藥物注射到皮膚的表皮以下,一般是真皮層以上,不到皮下組織。(一些疫苗多是這樣的,還有藥敏實驗,還有局麻的前部操作)肌肉注射位置更深一些,深達肌肉組織。

概述

皮內注射皮內注射
皮內過敏實驗一般都在前臂掌側面下1/3段,因該處皮膚薄,如果用4.5號針頭做皮內過敏試驗,以5度角刺入皮內,損傷皮膚為3mm,才能達到0點;若以45度角進入皮內0.4mm就能達到0點,此時針尖斜面不能都進入皮內,故再平行將針尖送入2mm即可,此時損傷皮膚約2.4mm。

5度角進針的疼痛程度比45度角進針高,而成功率則低於45度角進針,提示45度角進針法較適用於臨床。

顧名思義,皮內注射是指將藥液注入皮膚的表皮之間與真皮之間。主要用於三種目的:①為了預防過敏而進行的藥物試驗,如青黴素皮試;②手術局部麻醉之前的準備工作,如普魯卡因皮試;③疫苗接種,如卡介苗。如果你注意觀察,進行皮內注射時有三小:針頭小,注射器小,進針角度小。另外,注射的藥液一般也是少量的。由於皮膚神經末梢豐富,皮內注射時你會感覺到比較痛,實際上,它確實比其他幾種注射方式感覺要痛一些。皮內注射常打在前臂內側,因為那裡皮膚薄,注射後的局部反應容易辨認。皮內注射後,在皮膚表面會形成隆起,這是正常現象,多數會在半個小時內消失。

皮內注射,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主要是藥物試驗引起的過敏反應,如皮疹、面色蒼白、冷汗、呼吸困難以至於昏迷休克,其發生比較迅速,所以注射後應多逗留一會兒再離開醫院,萬一出問題醫護人員能夠迅速處理解決。如果是過敏體質,應預先向醫護人員說明。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注射後不可以碰撞、擦拭注射部位,以免影響觀察。
皮內注射法是將小量藥液注入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方法。

皮內注射皮內注射
(一)目的
1.用於各種藥物過敏試驗,以觀察局部反應。
2.預防接種。
3.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
(二)部位
1.皮膚試驗取前臂內側下段。因該處皮膚較薄,皮色較淡,易於注射和辨認。
2.預防接種常選用三角肌下緣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盤內放無菌1ml注射器和4.5~5號針頭,按醫囑備藥液。

注射方法

1.將用物備齊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做皮試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如對需要注射的藥液有過敏史,則不能作皮試,應和醫生取得聯繫,更換其他藥物後再作試驗。
皮內注射皮內注射
2.用1ml注射器及針頭,抽取藥液,排盡空氣。
3.選前臂掌側(或三角肌下緣部位),用70%酒精棉簽消毒皮膚待乾,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頭斜面向上,和皮膚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內。
4.待針頭斜面進入皮內後,放平注射器,注入藥液0.1ml,藥量要準確,使局部形成一圓形隆起的皮丘,皮膚變白,毛孔變大。
5.注射完畢,迅速拔出針頭,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時觀察反應。
6.如需作對照試驗,用另一注射器和針頭,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滲鹽水20分鐘後,對照觀察反應。

注意事項

1、該注射法不可使用碘酊、碘伏消毒,以免影響對局部反應的觀察。
2、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做藥物過敏試驗者,注射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過敏史、家族遺傳史,如有過敏史,則不可對有過敏的藥物進行皮試。
3、做藥物過敏試驗者,事先準備好急救藥品,防止意外發生。
4、進針角度不宜過大,避免將藥液注入皮下,影響結果的判斷和觀察。

相關搜尋

皮內注射法 皮內縫合
皮內針 皮內痣
紅花注射液 法力藥水注射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