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旁的山西:集權政治與地域文化

皇權旁的山西:集權政治與地域文化

《皇權旁的山西:集權政治與地域文化》是2007年新星出版社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劉景。

基本信息

一、圖書信息

作 者:劉景 著

皇權旁的山西:集權政治與地域文化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9-1

版 次:1

頁 數:289

字 數:210000

印刷時間:2007-9-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2253421

包 裝:平裝

二、內容簡介

本書以“表里山河“的山西為研究案例,嘗試探討中國地域文化形成模式。歷史上山西常在京師左右的政治地理特點,使其長期呈現外向型的區域發展格局,遲至清中期以後,通過省級政區的長期確立和晉商的地域性轉變,最終形成以太原為中心都會,晉中為核心區,包含晉南、晉東南、晉北各文化亞區的地域文化概念。

研究進一步指明在兩千年集權政治體制下,中國地域文化受到行政層級和經濟網路雙重規整的重要特徵。該結論得到陝西、福建、廣東、湖南、浙江、江西等有代表性省份比較研究的支持。

三、目錄

序論 地域文化研究什麼

引論 三晉文化是山西文化的源頭嗎?——兼論地域文化與國家文化

上篇 皇權旁的山西——論歷史上山西外向型的區域發展格局

一、上黨與河內一體

1.上黨區域的形成過程

2.上黨區域的發展特點

二、河東與關中一體

1.河東區域的形成過程

2.河東區域的發展特點

三、雁北與邊塞一體

1.雁北區域的形成過程

2.雁北區域的發展特點

四、核心區與中心都會

中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西文化的地域差異及其區域特徵

一、行政區?自然區:山西歷史人文區域擬測

二、歷史文化區基本要素之一:方言

1.高台與低地:山西方言分布的地域模型

2.戲曲流布與方言格局的關係

三、歷史文化區基本要素之二:民俗

1.婚俗層級遞進的分布格局

2.喪俗的南北差異及點狀分布

四、山西歷史文化區及其特徵

下篇 晚清以來“山西文化”的逐漸形成——兼論晉商的區域整合作用

一、區際流動:晉商活動的省內地域背景

二、網路重建:晉商地域性的轉變

1.明代北部邊關與南部鹽商的興起

2.清代晉中祁、太、平及汾水一線的經濟中心地位

三、觀念整合:商與學的矛盾對立

1.“學貴踐履”的學術特徵與卑靡的士風

2.尚商?次農?下士

四、山西文化的形成及其模式特徵

附表1 明代山西進士的地理分布

附表2 清代山西進士的地理分布

餘論 其他省區文化地理研究

一、陝西

二、福建

三、廣東

四、湖南

五、浙江

六、江西

七、小結

附錄

附錄1 明代山西進士的地理分布

附錄2 清代山西進士的地理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