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渠

百里渠,壩址位於晉江西溪龍潭溪支流,蓬萊鎮鶴廳村鴛鴦港,上游集雨面積330平方公里。1965年12月動工興建,1974年10月全面配套完工。是蓬萊鎮重要水利命脈。

龍潭溪支流

百里渠
百里渠壩址位於晉江西溪龍潭溪支流,蓬萊鎮鶴廳村鴛鴦港,上游集雨面積330平方公里。1965年12月動工興建,1974年10月全面配套完工。完成土石方97.33萬立方米,投工98.66萬工日,總投資170萬元,其中國家撥款70.40萬元。受益鄉村有鶴廳、龍溪、龍居、溫泉、寮海、新坂、嶺南、嶺東、聯盟、聯中、植洋、蓬溪、蓬新、鶴前等15個村、400多公頃農田,是蓬萊鎮重要水利命脈。 
工程以無壩右岸引水,沿山開闢總乾渠34公里,開鑿寬1.8米,高2米的穿山水利隧道——雙坑口隧道(冠名群英洞)1550米,總乾渠長34公里,左乾渠長12公里,右乾渠長15.50公里,乾渠總長61.50公里,折合103華里,故名“百里渠”。渠道引水量1.5立方米/秒。沿程灌溉16個村場,灌溉面積0.60萬畝,主要建築物計156座。其中雙坑口隧洞是重點項目工程,全長1550米,開鑿斷面寬1.80米,高2米。1972年5月1日全洞貫通,出口洞頂樹石碑一面冠名“群英洞”,為安溪迄今最長的水利隧洞。1983年8月,於左乾渠3公里處建成洞口渠道電站,裝機容量125千瓦。
1978年3月成立安溪縣百里渠管理委員會,屬蓬萊鎮管轄,現有管理人員12人。

百里渠爵士

百里渠爵士(Sir William Alexander "Alastair" Blair-Kerr,1911年12月1日-1992年12月1日),曾任於1970年代初擔任香港高級副按察司,於1973年被當時香港總督麥理浩委任成立調查香港的貪污情況,促使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
1973年6月,因為當時涉嫌貪污的總警司葛柏潛逃,引起香港市民強烈不滿,麥理浩委派百里渠徹查葛柏逃脫原因,並檢討香港當時的反貪污工作。他在調查葛柏潛逃事件後表示,政府需要一個獨立的反貪污部門,才能有能力打擊貪污。這個建議其後獲得香港總督及立法局接納,使香港於52年2月成立的反貪污部門從香港警務處獨立出來,成立“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即現在的廉政公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