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瀝海塘

至民國13年(1924),在潭村、塘灣兩處修建混凝土塘1554.5米。 1949年,百瀝海塘高僅2至3米,塘體多處存有險情隱患。 1969年起,百瀝海塘外有六九丘塗地圍成,自後倪至夏蓋山段,外圍有各丘堤塘建成,百瀝海塘處於二、三線備塘。

百瀝海塘位於今上虞市境內,南起百官龍山頭,向北至娥江鄉中利村,轉向西北至三聯鄉呂家埠,又轉向北至瀝海鎮後倪村,轉東至夏蓋山西麓止。由前江塘(百官龍山頭至張家埠,即0+000至20+876);會稽縣後海塘(張家塘至蔣邵村東,即20+876至29+514);上虞後海塘(蔣邵村東至夏蓋山,即29+514至39+729)三段組成,全長39.73公里,保護上虞26.73萬人口和15.94萬畝農田安全。?
百瀝海塘自宋代以後,塘線基本不變。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紹興路史王永督修,砌築條石丁由塘1944丈。歷明、清兩代,海塘又經多次修築,石塘規模漸次擴大。至民國13年(1924),在潭村、塘灣兩處修建混凝土塘1554.5米。1949年,百瀝海塘高僅2至3米,塘體多處存有險情隱患。?
1950年起,採用國家投資,農民投工辦法,分別對百瀝海塘進行搶險補缺;統一加固和加強外圍堤岸建設;臨水地段進行分期加固等三期修建工程。其中趙家村東至中利三叉塘,迎水面灌砌塊石二級直立塘,百官立交橋至余塘下建成標準塘1.72公里,自中利三叉塘至呂家埠一段之外,建有王公沙塘;花宮到前倪一段建有保江塘,百瀝海塘從此逐漸轉為二線塘。1969年起,百瀝海塘外有六九丘塗地圍成,自後倪至夏蓋山段,外圍有各丘堤塘建成,百瀝海塘處於二、三線備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