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蓋山

夏蓋山位於浙江省上虞市蓋北鎮與謝塘鎮之間,海拔169.9米。

夏蓋山位於浙江省上虞市蓋北鎮謝塘鎮之間,海拔169.9米。
夏蓋山獨立於虞北平原,方圓0.5平方公里,其形酷似饅頭。元《一統志》云:“相傳神禹曾駐於此”。故又名大禹峰、夏駕山。山上有“盤山十八井”、“白龍興雲池”、“鳴陽三亭”和姑嫂廟等古蹟。抗日戰爭時期,上虞愛國青年在石崖上,陰刻隸書“還我河山”、“臥薪嘗膽,湔雪國恥”12個大字,至今歷歷在目。山下是被譽為“江南吐魯番”的蓋北“中國葡萄之鄉”,碧波萬里
夏蓋山獨立虞北平原,山上長滿青松,站在山頂,虞北平原盡收眼底,還可以遠望大海,風景說真的在上虞也是不錯的。
夏蓋山北面是海塗,山腳下就是古浙東海塘,在虞北大地一直流傳著紹興知府俞卿造塘冤斬暗天十八日故事,夏蓋山一直是虞北精神歸宿,棲息灘頭還頭人,潮水一聲孔,夏蓋山就是最後棲息之地了這樣的日子虞北一直是到解放後的,歷經千年潛移默化,再加上夏蓋山宗教氛圍,在當地人心中可想而知了,正因為夏蓋山歷史,很多傳奇故事一直在流傳。

名稱來由:

流傳最多的說法是“大禹治水住夏蓋山” ,夏蓋山因大禹曾經在次治水得名,因為大禹姓夏,而且在古人眼中它很像個蓋子,因此叫做夏蓋山,夏蓋山之所以有名很在虞北人心中份量原因僅僅不止這些,大禹治水曾駐次山,這在上虞地方志中記載很詳盡,因此留下了盤山十八井,可惜現在只有三,四口了,百興龍雲池(一般叫做血河池),所以夏蓋山是一“禹跡山”。
此外,因為夏蓋山是“禹跡山”後晉天福4年建見明寺紀念大禹,宋朝該寺一度興旺,宋英宗賜匾“淨眾寺”當時淨眾寺占地50餘畝,寺僧眾多,後來書法家張即之慕名而來,與高僧結友,在後山建了三座亭子:望海亭,滴翠亭,(還有咯不記得了),並為夏蓋山題詞“大禹峰”,這快匾在文革前一直在夏蓋山山前小廟“雞籠寺”里,文革後就不知道去向了,後來夏蓋山周圍又有很多大大小小廟宇,因此夏蓋山有些地方又稱為“佛跡山”

歷史故事:

夏蓋山是明清兩代抗倭據點,明代紹興通判雷鳴陽抗倭駐夏蓋山,清代張顛曾抗倭駐夏蓋山,夏蓋山“高廟山曾經就是抗倭指揮部,倭亂平後被老百姓改作廟宇,從餘姚把辰州娘娘迎回故里。明代紹興通判雷鳴陽還在夏蓋山西面建了三座亭子,大致就是夏蓋山西面三個亭子,叫做”鳴陽三亭”,以前還此外夏蓋山還有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炮台,這個在上虞志中很清楚記載,據說還俘過英國人,可惜炮台在70年代夏蓋山採石後毀了。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國人繼承先輩遺志,在夏蓋山上刻下“還我河山"等大字,痛批倭寇,大呼就國!這現在已稱為夏蓋山唯一留下珍貴遺蹟了,後來在夏蓋山腳下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其實夏蓋山周圍還有很多烈士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