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海塘

"明代屢次增修

浙東海塘。錢塘江南岸海塘通稱浙東海塘,自山至上虞市境為江塘,其中蕭紹段(蕭山至紹興)長103km,百瀝段(上虞市百官至上虞夏蓋山、瀝山)長39km,夏蓋山至鎮海段為海塘,長115km自蕭山至鎮海總長257km。因錢塘江口南岸有山,潮災較輕,歷代修治工程規模較北岸小。
開元十年有增修會稽(今紹興)防海塘百餘里的記載。
代修塘記載不多,但已有石塘出現。
代屢次增修,蕭山有海塘500餘丈,紹興海塘6100餘丈,其中三分之一為石塘。餘姚海堤始建於北宋,在慶曆年間有海堤2800丈。南宋時增修4200丈,其中石塘570丈,元代又修石堤3100餘丈。上虞有海堤2000餘丈,明洪武年間又築4000丈。
代南岸潮災加重。康熙五十九年沖坍上虞夏蓋山以西土塘,後改修為石塘1700餘丈。雍正二年(1724)大風潮水沖毀會稽、上虞、餘姚三縣石塘7000丈。乾隆二十一年紹興一帶發生險工,增築魚鱗大石塘400丈嘉慶年間蕭山、山陰(今紹興一部)兩縣改土塘為柴塘,這些都是較大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