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濮

百濮

百濮是古代稱西南少數民族。濮夷無君長揔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

簡介

百濮,古族名。又稱濮人、卜人。主要分布在今長江以南一帶。最早見於《尚書·牧誓》, 曾參加周武王“伐紂”會盟。據《華陽國志》載,越xi郡會無(今四川會理縣)為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即今安寧河流域的大石墓。濮人演變有三說:一說戰國以後演變為百越,發展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各民族;一說百濮與百越是兩個不同的族體,元代以後稱蒲人,再後發展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各民族;另說前期之百濮與百越有密切關係,後期即為孟高棉語族各民族

文獻記載

"濮即卜,古代濮、卜通用。上古之濮,文獻記載甚多《逸周書 · 王會解》說商周時代濮人屢次入貢,“商、產里、百濮以象齒、文犀、翠羽為獻”,孔安國《傳》說濮在江漢之南。唐 · 張守節《史記正義》說濮在楚西南。《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古代元江稱為濮水,就是因為濮人居於水域而得名。春秋戰國時的濮人,主要居住於楚國西南部,即現在的雲南、貴州,四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摘自黃現璠《試論百越和百濮的異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