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秀才

白鶴秀才,典故,寓意很有文采的人,多用於讚揚別人會對歌,褒義詞。傳說劉三姐與白鶴秀才對歌,七日七夜不分勝敗,於是都升天化為歌仙。

基本資料

歌仙名三妹,其父漢劉晨之苗裔,流寓貴州西山水南村,父尚義,生三女,長大,妹皆善歌,早適有家,而歌不傳。少女三妹,生於唐中宗神龍五年己酉,甫七歲即好筆墨,聰明敏捷,時呼為“女神童”。年十二,通經史,善為歌,父老奇之,試之頃刻立就。十五艷姿初成,歌名益盛,千里之內,聞風而來,或一日,或二日,率不能和而去。十六,來和歌者終日填門,雖與酬答不拒,而守禮甚嚴也。十七,有邕州白鶴鄉少年張偉望者,美丰容,讀書解音律,造門來訪,言談舉止,皆合節,鄉人敬之,築台西山之側,令兩人登台為三日歌。台階三重,乾以紫檀,幕以彩緞,百寶流蘇,圍於四角。三妹服鮫室龍鱗之輕綃,色亂飄露,頭作兩丫鬢絲,發垂至腰,曳雙縷之笠帶,躡九風之絞履,雙眸盼然,抉映九華扇影之間。少年著烏紗,衣繡衣,節而立於右。是日,風清日麗,山明水綠,粵民及瑤壯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百層,鹹望以為仙矣。

兩人對揖三讓,少年乃歌《芝房燁燁》之曲,三妹答以《紫鳳》之歌,觀之人莫不嘆絕。少年復歌《桐生南嶽》,三妹以《蝶飛秋草》和之。少年忽作變調,曰《朗陵花》詞,甚哀切,三妹則歌《南山白石》,益悲激,若不任其聲者。觀之人皆為欷歔。自此迭唱迭和,番更不窮,不沿舊辭,不夙抅時,依瑤壯諸人聲音為歌詞,各如其意之所欲出,雖彼之專家,弗逮也。於是觀眾者益多,人人忘歸矣。三妹因請於眾曰:“此台尚低,人聲喧雜,山有台,願登之為眾人歌七日。”遂易前服,作淡妝。少年皓衣元裳,登山偶坐而歌。山高詞不復辨,聲更清邈,如聽鈞天之響。至七日,望之儼然,弗聞歌聲,眾命二童子上省,還報曰:“兩人化石矣!”共登山驗之,遂以為兩人仙去,相與羅拜。時元宗開元十三年乙丑正月中旬也。至今粵人會歌盛於上元,蓋其遺雲。

粵西風淫佚,其地有民歌、瑤歌、俍歌、壯歌、蛋人歌,俍人扇歌、布刀歌、壯人舞桃葉等歌,種種不一,大抵皆男女相謔之詞。相傳唐神龍中,有劉三妹者,居貴縣之水南村,善歌,與邕州白鶴秀才登西山高台,為三日歌。秀才歌芝房之曲,三妹答以紫鳳之歌。秀才復歌桐生南嶽,三妹以蝶飛秋草和之。秀才忽作變調曰朗陵花,詞甚哀切,三妹歌南山白石,益悲激,若不任其聲者,觀者皆欷歔,復和歌,竟七日夜,兩人皆化為石,在七星岩上。下有七星塘,至今風月清夜,猶仿佛聞歌聲焉。同年睢陽吳冉渠(淇),為潯州推官,採錄其歌,為《粵風續九》。雖侏之音,時與樂府子夜讀曲相近,因錄數篇。

相關典故

據說,小瑞城原名未束島,是異龍湖三島只一,來鶴亭原稱海山亭,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當時,異龍湖水面廣闊,煙波浩瀚,有三島九曲之勝,清朝康熙年間,外地到石屏任知州的王光鼎,仰慕異龍湖山水美景,泛舟游湖,欣然登上海山亭,遊玩賞景,當他走下海山亭時,忽見一為身著青衣,腰插玉笛的秀才,坐的亭台石桌邊,獨自飲酒,秀才見王光鼎走來,便相邀同飲,王光鼎見秀才胸襟坦蕩,氣宇不凡,就過去同他對醉同飲,談詩論對,由於兩人興趣相投,只顧吟詩飲酒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王光鼎抬頭一看,太陽當空,好似未動,不覺驚異,便想尋問秀才究竟何人。卻見秀才取下玉笛.輕輕一吹,太陽就流星般落了下去,天色漸暗,一隻白鶴自天而降。秀才跨上鶴背,騰空而去。王光鼎恍然醒悟.原來是遇上八仙中的呂洞賓。事後,他請來塑匠,在亭內塑了一尊呂仙駕鶴吹笛的彩像,並將海山寺改名為來鶴亭。

來到村頭,穿過村中街巷,走向臨湖一面.就到了來鶴亭的大門。大門是一間磚木結構的瓦屋,門頭懸掛一面,上書“未束島”。走人大門,沿石頭鋪就的小徑隨坡而上,往右一轉,就是青石砌成的高高的亭台。轉過亭台,後面有兩幢土木結構的樓房廟宇,上面較為高大的一幢稱為文昌閣,下面較小的一幢稱為魁星閣。兩閣中間為一平台,上下以台階相連。整個來鶴亭建築群,錯落有致,大小和諧,布局合理。所有檐角都飛翹而起,插向雲霄,並垂掛風鈴。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的感覺。

回到亭台,只見來鶴亭面向東方,背依文昌閣後牆。裡面隨牆而下是兩尊彩塑,上面一尊是呂洞賓駕鶴騰空,下面一尊是呂洞賓醉臥牙床。兩尊彩塑色彩鮮明,栩栩如生,寄意深遠。亭柱上垂掛著五副木刻對聯,其中一副“憶舊遊三島.願與輕鷺飛鷗訂南山北山之約;讓西湖一步,試看春蘆秋柳比蘇堤白堤何如。”委婉道出異龍湖景色之奇美堪與杭州西湖相比。整座亭子,亭檐為雙層結構,下層檐下一塊橫匣,匾上是草書“來鶴亭”三字。亭旁一塊青石碑上刻著“天下第一亭”。

坐於亭中或立於亭台,憑欄遠眺,但見整個異龍湖景盡收眼底,四面青山盡入眼中。湖面輕舟點點,湖上鷗鷺成行,湖邊良田萬頃。儘管過去四面波光、萬頃碧浪的景色已不復存在,然而現代的新景卻更加迷人。隔湖遠望,壩心鎮上的高樓依稀可見;南北湖邊山麓的一個個村子,新建的樓房鱗次柿比;周圍萬頃良田,水稻、甘蔗、水果、蔬菜四季芬芳……好一幅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生活美景!走下來鶴亭,懷著未盡的遊興即將離去,卻聽見飛檐下的風鈴隨風送來清脆悅耳的“叮噹……”之聲,仿佛辭別時,朋友贈與的一聲聲美好祝福。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