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福建省福安市]

白雲山[福建省福安市]

白雲山位於寧德福安市西北部,曉陽鄉與穆陽鎮交界處,距市區55公里,因白雲常繞而得名,於2004年被列為福建省風景名勝區,並於2008年10月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進入2009年世界地質公園推薦名單,並於2009年8月通過國家地質。

基本信息

簡介

白雲山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寧德福安市西北部,曉陽鄉與穆陽鎮交界處,距市區55公里,因白雲常繞而得名,是國級名勝風景區。海拔1448.7米,是福安最高峰,站在山頂,方圓300里景物一覽無餘。山的西南坡較平緩,是國營蟾溪林場主產區,東北坡險峻,峭壁林立,山脊如削,山上怪石嶙峋,有“猴走石山”、“石虎歸山”、“石雞欲鳴”、“仙人棋盤”、“三角仙井”、“仙盒”等自然景點。山後峰西坡建有冷水寺,以冷水寺為中心,寺後有繆仙宮,寺右有南北極宮,寺前有觀音亭;冷水寺前有一池,方圓10餘丈,池中長有眾多的午時蓮。近些年更發現了大規模古冰川遺蹟——冰臼群。

景點

白雲山白雲山

白雲山後峰西坡有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年)的“冷水寺”,後毀,1987年重建,寺前有“天池”,盛產午時蓮。該蓮十分奇特,每日午時伸出水面開花,花開時噼啪有聲,花呈白色。白雲山氣候獨特,除千變萬化的雲海奇觀時常可見外,在仙頂峰還可看到罕見的"佛光"。山中氣溫低於外界6-8度,是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以白雲山為中心,周圍有鯉魚溪、八仙過海、九龍洞、鎖泉寺、太后公廳、五顯大帝宮、冰臼群等景點。景區中常有獼猴出沒,“九龍洞”處有一條二級瀑布,落差80來米,瀑布穿潭入石。此處鯉魚溪可與周寧鯉魚溪相媲美。

鯉魚溪 位於西麓谷口村。溪最寬處12米,多年來遨遊著數百尾長達1米色彩斑斕的大鯉魚,此魚極具靈性,每值村姑在溪邊漂洗食物、衣物時群鯉便聚攏而至,敢與人競相拖拔而毫無懼意。

“八仙過海” 在路下村的黃蘭溪邊,群山眾嶺夾一澗溪流,如白帶蜿蜒。兩岸聳立著8尊形態各異的石峰,猶如傳聞中的八仙正各顯神通跨越茫茫大海。在峭壁密林中還有80多隻獼猴出沒。

九龍洞 位於白雲山西麓的南溪村附近山澗之中,兩側高達百丈的花崗岩峭壁危立。傳說有九龍出沒,故名。洞由巨大的花崗岩堆疊而成,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洞中有洞、深不可測。洞的上游,溪澗陡峭,流水常年傾入石洞,穿潭入石,所經之地,石洞一層套一層,流水一潭接一潭。有人把這裡的瀑布稱作“連級瀑布”。洞中岩石奇姿異態,表面光滑異常。

鎖泉寺 位於白雲山西麓的鎖泉村,寺前山澗環流,以澗中一石形如鎖,故名。鎖泉寺始建於宋元符年間(1098~1100年),歷史上鼎盛時有僧三百餘,建有殿堂8座,為福安八大寺之一。明末為戰火所毀,僅存法堂、及海會塔各1座,1980年重建,有大雄寶殿,清法堂;齋堂及僧尼禪房。大雄寶殿高2.76丈,面積25平方丈,面闊3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殿中6根大石柱系唐代遺物。

太后公廳 也稱皇后坊。座落於曉陽村,建築年代不詳。為木質宮殿式建築,主體的正中為舞台,兩翼為看台重檐,正面懸掛“太后公廳”匾額一面。主體建築前方,另有一座小型宮殿式建築,中有匾一面,書“太后”2字,下置石鑼石鼓。匾兩端原有木雕“聖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五顯大帝宮 在曉陽村,靠近太后公廳。始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1982年重修。大殿進深4間,面闊3間,重檐歇山頂,穿斗減柱造。中供神像,大殿前為樓閣式宮門,中間面向大殿處有戲台,兩側有看台。圓柱黃瓦,畫棟雕梁。

科研價值

主要資源

白雲山白雲山

冰臼群主要分布於曉陽、穆雲等鄉鎮境內的白雲山九龍洞景區及金鐘山龍亭溪峽谷景區,大多位於溪段河谷,長期湮沒在水底,無人知曉,近年來上游建起水電站蓄水,這些千古奇觀才得以逐漸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她的驚世容顏。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現場考察發現,這一奇觀為距今約兩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的產物,遺蹟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絕無僅有的,堪稱“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精品”,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世界級的冰川遺蹟地質公園條件。

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的精品”、“美觀、奇觀、壯觀”,6公里長的實地考察,韓同林教授和陳尚平教授用這樣的話語,對福安白雲山景區冰臼群奇觀給予了高度評價。

專家觀點

白雲山白雲山

專家們認為,白雲山風景區古冰川遺蹟資源集中、規模巨大,與其他地方相比具備三大特點:其一、冰臼數量繁多,在河谷中隨處可見,形成大規模的冰臼群,個體大的高約60米,直徑約30米,這在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次、冰臼形態類型豐富、口小腹大、特徵明顯,大小冰臼、連環相套,一些冰臼形態都屬新發現。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龍爪印”等形狀冰臼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證據,由此可推斷在距今大約二百萬至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福安曾為冰川所覆蓋。第三,大量的“U”字型底冰懸槽、冰脊、冰川漂礫及冰川鏟切等遺蹟,我國南方地區均屬首次發現。專家認為,白雲山冰川遺蹟,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世界級冰川遺蹟地質公園的條件,建議按照有關程式立即著手申報工作,保護、研究這些自然奇觀。專家們還建議,應提高冰臼分布區的可進入性,完善道路、安全等措施,讓古冰臼展現在更多世人的眼前,“走”得更遠。

保護措施

白雲山景區冰臼群的發現,對研究福安古氣候、古地貌具有極高科研價值,同時更將有助於提升白雲山風景區規劃、建設、發展的等級,是“閩東北親水游”的一大亮點。目前福安市委、市政府已將冰臼群列入白雲山風景區旅遊總體規劃,景區面積由原來的32平方公里擴大至95.88公里,並將白雲山風景區作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向上申報,同時還專門指定兩位市領導牽頭組織申報冰臼遺蹟國家及世界地質公園工作,保護、發展等各項措施正有條不紊進行中。

景區地位

國務院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福安白雲山被列為新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白雲山景區於2004年被列為福建省風景名勝區,並於2008年10月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進入2009年世界地質公園推薦名單,並於2009年8月通過國家地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