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窄吉丁

白蠟窄吉丁

是木犀科梣屬樹木的一種重要蛀乾害蟲。主要分布於亞洲部分國家(中國、同本、朝鮮、蒙古)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國內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內蒙古、 河北、天津、台灣等地。

信息

白蠟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又名花曲柳窄吉丁)屬鞘翅目、吉丁總科、吉丁科

..

為北京市補充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

寄主:

白蠟屬(主要絨毛白蠟、白蠟、水曲柳花曲柳)的苗木、帶皮原木、木材,其中以大葉白蠟受害最重。

形態特徵:

1、成蟲:體銅綠色,具金屬光澤,楔形;頭扁平,頂端盾形;複眼古銅色、腎形,占大部分頭部;觸角鋸齒狀;前胸橫長方形比頭部稍寬,與鞘翅基部同寬;鞘翅前緣隆起成橫脊,表面密布刻點,尾端圓鈍,邊緣有小齒突;腹部青銅色。

..

2、卵:淡黃色或乳白色,孵化前黃褐色,扁圓形,中部寬,中央微凸,邊緣有放射狀褶皺。
3、幼蟲:乳白色,體扁平帶狀;頭褐色縮進前胸
4、蛹:乳白色,觸角向後伸至翅基部,腹端數節略向腹面彎曲。

生活史:

一般為一年一代。以不同齡期的幼蟲在韌皮部與木質部或邊材坑道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6月中旬為末期。成蟲於5月中旬開始羽化,6月下旬為羽化盛期,成蟲羽化孔為“D”型。成蟲羽化後在蛹室中停留5-15天,之後破孔而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產卵,每頭雌蟲平均產卵68-90粒。幼蟲於6月下旬孵化後,即陸續蛀入韌皮部及邊材內為害。10月中旬,開始在坑道內越冬。

危害特點:

白蠟窄吉丁對小到胸徑4-5cm,大到直徑1m的白蠟、水曲柳等樹木均可危害。以幼蟲在樹幹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鑽蛀危害為主。受害樹木第一年的典型症狀是樹勢衰敗;第二年,枝葉稀疏,主幹出現裂縫;第三年,可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看到填滿幼蟲糞便的“S”型蛀道,且常在主幹基部發生萌櫱。

發生規律

一般為一年一代。以不同齡期的幼蟲在韌皮部與木質部或邊材坑道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6月中旬為末期。成蟲於5月中旬開始羽化,6月下旬為羽化盛期,成蟲羽化孔為“D”型。成蟲羽化後在蛹室中停留5-15天,之後破孔而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產卵,每頭雌蟲平均產卵68-90粒。幼蟲於6月下旬孵化後,即陸續蛀入韌皮部及邊材內為害。10月中旬,開始在坑道內越冬。

防治方法

1.由於白蠟窄吉丁的為害主要在幼蟲期,蛀入樹皮內取食,極具隱蔽性,從外表看無明顯症狀,因此給防治上帶來很大麻煩。且當幼蟲鑽人樹皮內後,常規的防治措施很難湊效,至今,對於該蟲尚無有效的防治策略。
2.合理造林,造林時應避免單一的白蠟樹種,宜營造混交林,特別是在林緣互動種植其它樹種,創造有隔離環境的保護,降低擴散速率。同時可提高林內天敵種類和生物多樣性,從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由於幼蟲難以防治,而成蟲羽化後必須經1周左右補充營養後才能交配產卵,因此抓住成蟲羽化後的產卵前期進行化學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羽化盛期(約5月上旬至6月上旬)採用“高殺死”策略,每周噴施1次殺蟲劑,連續4—5次,可以大大減少當代卵量及次年害蟲種群的數量。此外,成蟲羽化期用性引誘劑或利用成蟲的趨性進行物理防治亦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4.保護天敵,加強生物控制作用保護啄木鳥,人工創造環境招引啄木鳥,如在林間懸掛或捆綁心腐木段供啄木鳥營巢定居。利用白蠟吉丁柄腹繭蜂、棒小吉丁矛繭蜂等天敵控制白蠟窄吉丁,通過人工擴大繁殖,助長天敵種群的數量。如在每年白蠟窄吉丁的幼蟲盛發期(6—8月)人工釋放飼養的繭蜂成蜂。
5.伐除死樹,減少次年蟲源每年冬季檢查林中受害嚴重的植株,已經死亡或瀕死的樹木應及時伐除,移出林間,集中燒毀,或浸入水中,以減少下代蟲源基數。
6.選種抗蟲樹種在調查中發現,樹皮十分光滑、不開裂的植株受害輕。樹皮薄而光滑的植株繭蜂的寄生率也高。因此選育抗蟲樹種用於造林也是一種有效策略。
總之,對於成蟲的防治可採用物理防治或化學防治,而對於幼蟲的防治,採用生物防治較為合理,因為化學農藥不易達到靶標害蟲,根灌和注乾防治既費時費工又成本太高。此法只宜在某些公園內數量較少、珍貴的觀賞樹實行,而對於白蠟林不宜採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