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藥

白蒺藜藥

白蒺藜藥是豆科的一種植物。主治麻風、癌症、化膿性炎症等症。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蒺藜藥 白蒺藜藥

白蒺藜(蒺藜),一年生草本。莖平臥,無毛,被長柔毛或長硬毛,枝長20-60厘米,偶數羽狀複葉,長1.5-5厘米;小葉對生,3-8對,矩圓形或斜短圓形,長5-10毫米,寬2-5毫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稍偏科,被柔毛,全緣。花腋生,花梗短於葉,花黃色;萼片5,宿存;花瓣5;雄蕊10,生於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棱,柱頭5裂,每室3-4胚珠。果有分果瓣5,硬,長4-6毫米,無毛或被毛,中部邊緣有銳刺2枚,下部常有小銳刺2枚,其餘部位常有小瘤體。花期5-8月,果期6-9月。2n=12,24,36, 48。

生長環境

生長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

分布範圍

全國各地有分布。全球溫帶都有。模式標本產於歐洲南部,存倫敦。

主要價值

青鮮時可做飼料。果入藥能平肝明目,散風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間,有損皮毛質量。為草場有害植物。

【藥 名】:白蒺藜藥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白蒺藜藥的根。

【功 效】:消炎止痛。

【主 治】:用於麻風、癌症、化膿性炎症、丹毒等症。

【性味歸經】:苦,涼。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 15一30克,水煎服。外用:搗敷患處。

【別 名】:基拉木藍(《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一豆科》)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