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梗死

白色梗死

發生於組織結構較緻密側支循環不充分的實質器官,如脾、腎、心肌和腦組織。當梗死灶形成時,病灶邊緣側支血管內血液進入壞死組織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稱為貧血性梗死(又稱為白色梗死)。發生於脾、腎梗死灶呈錐形,尖端向血管阻塞的部位,底部靠臟器表面,漿膜面常有少量纖維素性滲出物被覆。

介紹

貧血性梗死貧血性梗死

白色梗死(white infarct):發生於動脈阻塞,常見於心、腎、脾等組織結構比較緻密和側支血管細而少的器官, 當梗死灶形成時,從鄰近側支血管進入壞死組織的出血很少,故稱為貧血性梗死。梗死灶呈灰白色,因而又稱白色梗死。

心肌梗死灶呈不規則地圖狀。梗死的早期,梗死灶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因炎症反應常見一充血出血帶,數日後因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後轉變為含鐵血黃素而變成黃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質地變堅實,黃褐色出血帶消失,由肉芽組織和疤痕組織取代。鏡下呈缺血性凝固性壞死改變,早期梗死灶內尚可見核固縮、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變,細胞漿呈均勻一致的紅色,組織結構輪廓保存(如腎梗死)。晚期病灶呈紅染的均質性結構,邊緣有肉芽組織和疤痕組織形成。

此外,腦梗死一般為貧血性梗死,壞死組織常變軟液化,無結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