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絲帶

白絲帶

白絲帶運動(The white ribbon Campaign)是加拿大男士結束男人對婦女的暴力的運動。白絲帶,作為這個運動的標誌,象徵著男人對男人的暴力不再寬恕,不再沉默。每年11月25日到12月6日,都有男人戴上白絲帶。

概述

白絲帶在不同語境之下有不同的含義。與其他顏色的絲帶相比,白絲帶有時在政治運動中當作展示和傳播信念之用。那種情況下,白絲帶通常戴在衣服上或用宣傳資料(傳單、海報等)的形式替代。

白絲帶是1873年由Frances Willard創建的基督教婦女禁酒聯合會(縮寫:WCTU)的徽章。WCTU是全世界最早的未間斷的非宗教派別女性組織。白絲帶領結被選作純潔的象徵。 比起更加現代的remembrance loop,WCTU傳統上傾向於使用蝶形領結。

白絲帶在近段時間最值得注意的使用時作為對女性使用暴力或其他相關用途的象徵。使用白絲帶作為美國或加拿大的州郡展覽會以及類似農業園藝競賽的標誌也有很長的傳統。

白絲帶圖示白絲帶圖示

2013年,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成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致力於推動更多男性參與終止針對婦女的暴力的運動中來

由來說明

白絲帶白絲帶

1960年11月25 日發生了一起慘案,一家姓米拉貝爾的三姐妹慘遭殺害,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自1981年起世界各國的婦女活動家們,就將這一天作為反對暴力的紀念日,並從這一天起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活動從11月25日一直延續到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共16天。事隔二十九年後的12月6日,在加拿大,一位對婦女運動和傑出女同學心懷不滿的暴徒,槍殺了14個年輕的工科女大學生。悲劇發生後,當時加拿大的一群男士認識到自己有責任站出來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決定將佩帶白絲帶作為男人反對男人對婦女施暴的象徵,開始致力於消除對婦女的暴力。

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

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成立於2013年,為國際男性參與聯盟的團體成員。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致力於推動更多男性參與終止針對婦女的暴力的組織。

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目前在中國各地擁有400多名的志願者,他們中一半以上的人為執業的心理諮詢師、家庭輔導師、社會工作師。白絲帶志願者網路利用自己的人才優勢,主要致力於針對施暴者、暴力目擊者的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工作,同時致力於終止性別暴力的宣傳倡導工作。

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下設:部、宣傳部、學術部、國際交流部、國內交流部、人事部。網路常設的“白絲帶終止性別暴力男性熱線”提供針對施暴者、受暴者、暴力目擊者的免費諮詢服務。

網路現任總召集人為:聯合國秘書長“聯合起來制止針對婦女暴力運動”男性領導人網路成員、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博士。

其它含義

白絲帶的在醫學領域裡的一個含義,是對白癜風患者的保護性稱呼,也是白癜風患者的象徵。每個白癜風患者雖然遭遇不幸,但是他們每個人就好比一條白絲帶,在任何困境下都不放棄,迎風飛揚。

電影白絲帶

中文名: 白絲帶

英文名: The White Ribbon

譯名白絲帶/白色絲帶/色緞帶(台)

國家奧地利/法國/德國/義大利

類別懸疑/犯罪/劇情

語言德語/義大利語/波蘭語/拉丁語

IMDB評分 8.2/10 (2348 votes)

片長144 Mins

別名: The White Tape or the Teacher's Tale

IMDb: 8.2/10 (2,838 votes)

資源格式: DVDScr

發行日期: 2009年

導演: 麥可·哈內克 Michael Haneke

演員: 蘇珊娜·羅莎 Susanne Lothar

提奧·特雷博斯 Theo Trebs ....Ferdinand

瑪利亞-維多利亞·德拉古斯 Maria-Victoria Dragus

艾諾·特雷布斯 Enno Trebs ....Georg

萊納德·朴羅夏夫 Leonard Proxauf ....Martin

詹妮亞·福特茲 Janina Fautz ....Erna

烏爾里奇·圖克爾 Ulrich Tukur

伯格哈特·克萊斯納 Burghart Klaußner

約瑟夫·貝爾比奇 Josef Bierbichler

Jadea Mercedes Diaz ....Evas Schwester

Marisa Growaldt ....Magd

地區: 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

語言: 義大利語,德語,波蘭語,拉丁語

主演蘇珊娜·羅莎 Susanne Lothar

提奧·特雷博斯 Theo Trebs ....Ferdinand

瑪利亞-維多利亞·德拉古斯 Maria-Victoria Dragus

艾諾·特雷布斯 Enno Trebs ....Georg

約瑟夫·貝爾比奇 Josef Bierbichler

Jadea Mercedes Diaz ....Evas Schwester

Marisa Growaldt ....Magd

Michael Schenk

Steffi Kühnert

Anne-Kathrin Gummich

Paraschiva Dragus

Sebastian Hülk ....Max

Kai-Peter Malina ....Karl

Michael Kranz ....Hauslehrer

Ursina Lardi ....Baronin Marie-Luise

Leonie Benesch ....Eva

Christian Friedel ....Lehrer

Lilli Trebs

Vincent Krüger

Sara Schivazappa ....Nursemaid

Hanus Polak Jr. ....2. Kriminalbeamter

Marvin Ray Spey ....Hans

Leonard Boes

Ole Joensson

Levin Henning ....Pfarrerssohn Adolf

Aaron Denkel

Ernst Jacobi ....The School Teacher (voice)

Fion Mutert ....Sigi

Johanna Busse ....Margarete

Thibault Sérié ....Gustav

Gabriela Maria Schmeide ....The Steward's Wife

Rainer Bock ....The Doctor

Eddy Grahl ....Karli

Branko Samarovski ....The Farmer

Klaus Manchen ....The Farmer (voice)

波奇特·密尼梅雅 Birgit Minichmayr ....Frieda

Kristina Kneppek ....Else

Stephanie Amarell ....Sophie

德勒夫·巴克 Detlev Buck ....Eva's Father

白絲帶白絲帶

在陰森冰冷的環境中,講述了一戰前夜的一個德國小山村里,一群合唱團的孩子們,生活在城堡主、傳教士、醫生、農民這個大家庭中,奇怪的事情接連發生,仿佛宗教儀式般的懲罰。

影片開始於小村莊裡發生的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怪事:先是本地醫生在騎馬回家的路上,被一根繩子絆倒,而且受了不輕的傷,然後是地主的兒子被人捆起來拿鞭子猛抽了一頓。片名“白絲帶”此時登場了,它意味著純潔和無罪,卻更是屈辱的象徵,那些被懷疑跟這兩件事情脫不了干係的孩子必須戴上它,以時刻提醒他們,他們背負了深重的罪孽,需要淨化心靈。理所應當的,報復性的暴力事件接踵而至。

故事背景發生在1913-1914年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德國北方一個鄉村,並透過一名曾在這個鄉村教過書的老師和她的未婚妻的眼中,來回顧這裡曾發生的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這些事件環繞在公爵、佃農、醫生、寡婦、牧師和一群德國孩子們之間,充滿著出軌通姦、背叛剝削和嚴厲的體罰管教,為這個寧靜的鄉村,種下了不可預知的禍因。然而,如同麥克漢內克過去作品,最駭人的事件,絕對超越觀眾所見。《白絲帶》真正讓人不寒而慄之處,其實是在這樣一個備受體罰壓迫、環境剝削下所長大的孩子們,在二次大戰時成了納粹吸收的精英分子,最終危害並撼動了整個歐洲大陸。

幕後製作

話劇導演出身的哈內克1997年自編自導的影片《大快人心》,參加了坎城電影節的展映,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影片被提名最佳劇本。2000年他再次自編自導了影片《未知密碼》,贏得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劇本獎。2001年他又帶來了影片《鋼琴教師》(La Pianiste),這部有些驚世駭俗的影片更是引發了轟動,在各大電影獎項中頻頻獲獎,並且獲得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2005年他自編自導的影片《隱藏攝像機》使他終於贏得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另外,他的其他作品如:《第七大陸》(1989)、《螢光血影》(1992)、《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1994)和《趣味遊戲》(1997),都曾入圍坎城電影節各單元或進行展映。

2009年力作《白絲帶》是一部乾淨透亮的黑白片,影片的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德國北部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裡。麥可·哈內克的新片回到了他賴以成名的經典主題,也就是罪惡、背棄和暴力。他的演員們表現得無可挑剔,至於導演本人,則一如既往地把他的典型風格——冰冷、精確、嚴苛和樸素——注入到了影片之中。

真相要靠觀眾自己去尋找,固執的哈內克絕不會讓投機取巧者看懂他的影片。《隱藏》里就沒給出最終的答案,只有各種猜測的痕跡。《白絲帶》同樣也是,到底這個沉默的山村為什麼會發生此類詭異事件,誰又是幕後黑手,鄉村教師帶著疑惑離去,觀眾也是。

哈內克精心布置了一個迷陣,封閉的環境下,舞台上的人都畏畏縮縮,觀眾是猜謎者,只能從那些細節里去聯想他們幕後的所作所為,並給出邏輯上的解釋。在這個層面上,哈內克其實是邀請了觀眾同他一起創作,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導演的這種意圖,在《遊戲》里曾走到極端,當著銀幕讓角色自我否定劇情。相比之下,《白絲帶》就更加的隱喻晦澀,大量的空鏡頭把畫面打造的如同布景,鄉村遠景里的空曠,如同素描寫生里的留白,引出劇情的想像空間。這部黑白膠片上的懸疑劇,在攝影上與哈內克以往的作品稍有不同,傾向於俄羅斯等東歐導演的風格。哈內克之所以如此描繪,就是想突出細節的繁複和冷峻。空鏡頭和畫外音的多次運用,每每在沉悶的劇情里埋下一個“誘發點”,離間了觀眾們的判斷。

要在兩個多小時的放映中,自始至終做到這種有誘發性,需要影片的劇本有足夠的張力,哈內克是此中高手,主觀、客觀鏡頭在他的手上運用自如,當此處暗流即將蓬勃而出時,巧妙的轉換了場景,有看到另一邊有了新的跡象。《白絲帶》里上場了十幾個孩子,三四個不同背景的家庭,他們的關係錯綜複雜。牧師,貴族,醫生,女僕,農夫,這幾個代表社會階層的成年人表面上統治著小山村,卻在孩子們被虐時無所作為。兒童間的對白成了解密的鑰匙,他們可能知道真相卻不敢說,也可能他們就是兇手。如果真像確實如第二種假設,那帶來的就不僅僅恐懼,而是一種絕望,對暴力和價值體系的絕望,難怪教師要逃離這個壓抑的小山村了。

獲獎情況:2009年第62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發展情況

反家暴行動

1985年,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了提高婦女地位的《奈洛比前瞻性戰略》,突出強調了針對婦女的暴力問題。

1993年,聯合國發表了《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宣言》,第一次給“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下了定義:即不論發生在公共場所或私人生活中,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為上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宣言》指出,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是對婦女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侵犯,是男女不平等的結果。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反家庭暴力也是大會的一個主題,並成為通過的行動綱領的一項重點內容。

1999年11月5日,由多米尼亞共和國提議,60多個國家支持,第54屆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第134號決議,將每年的11月25日定為“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將白絲帶活動推向了高潮。其目的是作為一種機制來提醒各國政府:有責任消除對婦女的暴力,這是為阻止悲劇發生而採取的全球行動。

白絲帶運動

白絲帶白絲帶

白絲帶運動已擴展到美、歐、紐澳以及南非等地,加拿大每年幾乎有50萬人配帶白絲帶。中國第一次“白絲帶”活動在2001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前舉辦。

在全世界有許多男性,覺得男性不能夠再對男人加諸女人的暴力保持沉默,因此發起白絲帶運動,希望藉此提升男性對性暴力的反省,並選在每年11月25日的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佩帶白絲帶一至兩周,宣示男性反對男人以暴力加害於女性的決心。

社會問題

白絲帶白絲帶

對婦女的暴力可以有很多形式, 既包括性騷擾、強姦、性暴力、拐賣、殺嬰以及家庭暴力,又包括心理上的虐待和脅迫等。暴力來自各個方面,時常來自於身邊親近的人——親戚、朋友、戀人或者上司、同事等。所有的婦女,即便年齡不同、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有差異, 都有可能遭遇暴力。

而家庭暴力是一種最為普遍的對婦女的暴力形式,大致包括身體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經濟封鎖四種形式。在中國,至少有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每個婦女理應都享有零暴力的人生,這是她們的基本權益。因此,聯合國於1999年將每年的11月25日定為“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而白絲帶成為了這一天的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