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鐵線蕨系

白堊鐵線蕨系

白堊鐵線蕨鐵線蕨科,植株高4-14厘米。群生於濕潤的岩壁、石縫或山洞中的白堊土上,海拔620-1 500米。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白堊鐵線蕨系Ser.GravesianaChing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1)卷||鐵線蕨科ADIANTACEAE||鐵線蕨屬AdiantumL.||白堊鐵線蕨系Ser.GravesianaChing
系2.白堊鐵線蕨系—Ser.GravesianaChing,1.c.
種名:白堊鐵線蕨
學名:AdiantumgravesiiHance
科:鐵線蕨科
屬:鐵線蕨屬

植物形態

白堊鐵線蕨系,根狀莖短而直立。葉簇生,近紙質,奇數一回羽狀,葉軸頂端從不伸長成鞭狀並著地生根,而是具有1片和側生羽片同形的頂生羽片;末回小羽片倒卵形或扇形,兩側對稱,全緣,有短柄,柄頂端具關節,乾後羽片易從此處脫落而柄宿存(種2-6)。
植株高4-14厘米。根狀莖短小,直立,被黑色鑽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2-6厘米,纖細,栗黑色,有光澤,光滑;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2-2.5厘米,奇數一回羽狀,羽片2-4對,互生,斜向上,相距1-2厘米;羽片闊倒卵形或闊卵狀三角形,長寬各約1厘米,圓頭,中央具1(罕2)淺闊缺刻,全緣,基部圓楔形或近圓形,兩側呈微波狀,有短柄,長可達3毫米(約等於羽片長度的1/5或更短),柄端具關節,乾後羽片易從關節脫落而柄宿存,頂生羽片與側生同形而稍大。葉脈二歧分叉,直達軟骨質的邊緣,兩面均可見。葉乾後厚紙質,上面淡灰綠色,下面灰白色,兩面均無毛;羽軸、小羽柄和葉柄同色,有光澤。孢子囊群每?鵪?1枚(罕2枚);囊群蓋腎形或新月形(罕近圓形),上緣呈彎凹,棕色,革質,宿存。
群生於濕潤的岩壁、石縫或山洞中的白堊土上,海拔620-1500米。

物種與產地

白堊鐵線蕨系有5種,產產廣東(靈山)、廣西(桂林、陽朔)、湖南(黔陽)、湖北(宣恩)、貴州(遵義、惠水、通州)、雲南(麻栗坡)等省區的低山石灰岩上或石洞中。
下級分類:
1、北江鐵線蕨AdiantumchieniiChing
2、白堊鐵線蕨AdiantumgravesiiHance
3、仙霞鐵線蕨AdiantumjuxtapositumChing
4、粵鐵線蕨AdiantumlianxianenseChingetY.X.Lin
5、小鐵線蕨AdiantummariesiiBak.

代表物種

代表物種白堊鐵線蕨,植株高4-14厘米。根狀莖短小,直立,被黑色鑽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2-6厘米,纖細,栗黑色,有光澤,光滑;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2-2.5厘米,奇數一回羽狀,羽片2-4對,互生,斜向上,相距1-2厘米;羽片闊倒卵形或闊卵狀三角形,長寬各約1厘米,圓?罰醒刖?1(罕2)淺闊缺刻,全緣,基部圓楔形或近圓形,兩側呈微波狀,有短柄,長可達3毫米(約等於羽片長度的1/5或更短),柄端具關節,乾後羽片易從關節脫落而柄宿存,頂生羽片與側生同形而稍大。葉脈二歧分叉,直達軟骨質的邊緣,兩面均可見。葉乾後厚紙質,上面淡灰綠色,下面灰白色,兩面均無毛;羽軸、小羽柄和葉柄同色,有光澤。孢子囊群每羽片1枚(罕2枚);囊群蓋腎形或新月形(罕近圓形),上緣呈彎凹,棕色,革質,宿存。

白堊鐵線蕨近似於粵鐵線蕨A.lianxianenseChingetY.X.Lin,其區別點主要在於形體較高大、粗壯和堅挺,羽片也較大,為闊倒卵形或闊倒卵狀三角形,下面灰白色,羽柄較短,長度僅等於羽片長的1/5。

鐵線蕨屬植物

鐵線蕨屬植物屬於陸生中小形蕨類,體形變異很大。根狀莖或短而直立或細長橫走,具管狀中柱,被有棕色或黑色、質厚且常為全緣的披針形鱗片。本屬現有200多種,廣布於世界各地,自寒溫帶到熱帶,尤以南美洲為最多;我國現有30種,5變種和4變型,主要分布於溫暖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