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黑花罐

白地黑花罐

白地黑花罐,磁州窯系燒造。大口,圓肩,平底內凹,器身飾黑色花紋。高19.8厘米,口徑21.7厘米,底徑10.3厘米。內施黑釉,釉色漆黑油亮,外部在白地上繪黑色紋飾,肩部繪蓮花、荷葉紋,腹部繪飛風紋,線條粗獷厚重,增加了全器的穩重感。整件器物紋飾簡練古樸豪放,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這種白地黑花,是磁州窯最富特徵的裝飾手法。由於磁州窯胎質比較粗糙,一般在胎體上施以一層潔白的化妝土,然後在上面繪製黑彩,最後施一層白釉,這種白釉黑彩瓷,黑白分明,圖紋十分醒目,富有民間工藝的質樸美感。此件白地黑花罐,1957年安徽臨泉縣出土,完好無損,疑為河南省磁州窯系產品,因為臨泉臨近河南,往來方便。

簡介

元磁州窯白地黑花罐元磁州窯白地黑花罐

名稱:白地黑花罐
類別:瓷器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屬:元代磁州窯燒制
尺寸:高22.9厘米腹徑21厘米
特徵:直口,豐肩,圓腹下收,平底。肩部飾黑彩折枝菊紋一周,腹部繪有對稱的二組黑色折枝花卉海浪渦紋裝飾。

藝術賞析

白地黑花罐白地黑花罐

白地黑花罐,磁州窯系燒造。大口,圓肩,平底內凹,器身飾黑色花紋。內施黑釉,釉色漆黑油亮,外部在白地上繪黑色紋飾,肩部繪蓮花葉紋,腹部繪飛鳳紋,線條粗獷厚重,增加了全器的穩重感。整件器物紋飾簡練古樸豪放,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這種白地黑花,是磁州窯最富特徵的裝飾手法。
由於磁州窯胎質比較粗糙,一般在胎體上施以一層潔白的化妝土,然後在上面繪製黑彩,最後施一層白釉,這種白釉黑彩瓷,黑白分明,圖紋十分醒目,富有民間工藝的質樸美感。此件白地黑花罐,1957年安徽臨泉縣出土,完好無損,疑為河南省磁州窯系產品,因為臨泉臨近河南,往來方便。
磁州窯系是我國北方分布範圍最廣的一個民窯體系,這個窯系的窯場分布於現在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北邯鄲市觀台鎮窯為典型代表,該地古屬磁州,故名磁州窯。據專家從出土標本分析,磁州窯的燒造年代始自宋代元豐年間,以生產罐、瓶、碗、缸、盒之類的日用品為主,還生產瓷枕和玩具。瓷器品種除白釉瓷、黑釉瓷之外,還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醬彩劃花等十幾種之多。
宋代是我國瓷業發展史上一個繁榮時期,制瓷工藝為我國陶瓷美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磁州窯白釉釉下黑花器,繼承了唐代長沙窯青釉釉下彩的傳統,直接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現作了準備。因此,元青花器一開始就表現了畫工技巧的熟練。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