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黑花瓷罐

磁州窯系瓷器中以白地黑花者最負盛名。這種技法是在唐代長沙窯釉下彩繪的啟發下,於北宋時期發展成熟的。其做法是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層潔白的化妝土,然後用富含鐵元素的黑彩作畫,最後再施一層透明的玻璃釉。燒成後的畫面黑白分明,主題突出,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概述

名稱
中文名稱: 白地黑花瓷罐英文名稱: Jar with black floral design over white ground
介紹
白地黑花瓷

樸實自然的風格

地黑花瓷器在宋金元時期的河南民窯中普遍燒造,這件帶蓋罐就是出自河南省魯山縣段店窯遺址。它直口微斂,深腹圈足,白地上繪出兩組寫意的蔓草,圓蓋上也有同樣的構圖,色調明快,筆法流暢,其昂揚隨意的情緒在御用汝瓷中是絕難見到的。而且白地黑花的作品均出自史失其名的民間藝人,他們對藝術的追求蓋無成法,既受商品經濟的制約,又有自娛自樂的成分,雖不免稚拙或粗鄙,但其間流露出的質樸和自然則誠非北宋及其以後的文人畫所可比。
魯山段店窯
除燒造磁州窯系的瓷器外,段店窯還有自己獨特的產品即魯山花瓷。這種花瓷起源於唐代,是在黑釉中浸漫流溢藍白色釉,如行雲流水或水乳交融,變幻之法渾然天成,宋代鈞窯的窯變釉就是吸收了魯山花瓷的技術成就而形成的。但宋代以後,段店窯已極少有花瓷,而以白地黑花、劃花等磁州窯瓷器為主要內容了。
圖片
Image
規格: 口徑11厘米 底徑6.4厘米 通高11.9厘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類型
質地類型: 瓷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 大家閨秀與小家碧玉 牧女村姑與市井儈婦—隋唐至明清 貯藏具 飲食具
收藏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題詞或關鍵字: 罐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