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器官

例如生活於大西洋西部沿海的電瞻星魚,發電器官位於眼後,起源於眼肌,其放電電壓通常在1OV以下,最高可達50V。 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電鰩科魚類,全部是電魚,發電器官位於體盤兩側,起源於鰓肌,放電電壓一般是20—80V。 生活在南美河流的電鰻,發電器官位於尾部兩側,由尾部肌肉演變而來,其放電能力是現在知道最強的一種,最高電壓可達600—800v。

魚類的發電器官,絕大多數的發電器官由橫紋肌演變而來,通常是由許多扁平的細胞叫做電細胞(電板)組成,每個電細胞有神經分布。但發電器官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放電的強弱,則是因種而異的。

例如生活於大西洋西部沿海的電瞻星魚,發電器官位於眼後,起源於眼肌,其放電電壓通常在1OV以下,最高可達50V。

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電鰩科魚類,全部是電魚,發電器官位於體盤兩側,起源於鰓肌,放電電壓一般是20—80V。

生活在南美河流電鰻,發電器官位於尾部兩側,由尾部肌肉演變而來,其放電能力是現在知道最強的一種,最高電壓可達600—800v。

更為有趣的是產在非洲淡水的一種長頜魚用尾部的發電器官向四周發射電波,而在背鰭有特殊的器官能感受反射回來的電波,這樣的結構很象個雷達

發電器官在神經的支配下起放電作用,如果受到外界刺激連續放電時,電流將逐漸減弱,最後甚至消失,此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休息才能恢復其放電功能。

魚類放電有多種作用,利用其放電進行獵取食物和防禦敵害,探測水下目標,以及作為它和同伴間的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