癆病

癆病

癆病:結核病的俗稱,是結核桿菌侵入體內引起感染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解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核病已基本控制,但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和愛滋病的傳播,結核病又捲土重來,發病率欲演欲烈需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癆病即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結核病。結核病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本病傳染的主要方式。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解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核已基本控制,隨著環境污染和愛滋病的傳播,結核病發病率越發強烈。

基本信息

簡介

結核俗稱“癆病”,是結核桿菌侵入體內引起的感染,是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解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和愛滋病的傳播,結核病又捲土重來,發病率欲演欲烈。

病因

1.原發性
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經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體的結核菌,常在肺部或腸壁形成原發灶,90~95%發生在肺部。
2.血型播散
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大量結核菌一次或在極短時間內多次侵入血循環而引起,此時,由於機體變態反應增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強。
3.繼髮型
指原發感染過程中肺內遺留下的潛在性病灶重新復燃或結核桿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

臨床表現

侵入不同部位表現不一。肺結核早期或輕度肺結核,可無任何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被忽視,若病變處於活動進展階段時,可出現以下症狀:1.發熱表現為午後低熱,多在下午4-8時體溫升高,一般為37~38℃之間,這時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間盜汗,女性可導致月經不調或停經。2.咳嗽咳痰是肺結核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但也最易使患者或醫生誤以為是“感冒”或“氣管炎”而導致誤診。3.痰中帶血痰內帶血絲或小血塊,大多數痰內帶血是由結核引起的。胃結核的臨床表現很不一致,有些無症狀或很輕微,有些類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數似潰瘍病,病人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噯氣,腹痛與進食無關。幽門梗阻所表現的嘔吐多以下午、晚間為重,嘔吐物為所進之食物,不含膽汁,潛血可為陰性,嘔吐後腹脹減輕。除胃症狀外還可伴全身結核症狀,如乏力、體重減輕、下午發燒、夜間盜汗等。體格檢查上腹有時可觸及不規則的包塊,有幽門梗阻時,在上腹部可見胃型、蠕動波及震水音。肝結核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和乏力。其他症狀還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發熱多在午後,有時伴畏寒和夜間盜汗;有低熱者也有弛張型者,高熱可達39~41℃。身患結核病者可長期反覆發熱,若要診斷肝結核需排除其他發熱原因。腸結核的臨床表現在早期多不明顯,多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如與腸外結核並存,其臨床表現可被遮蓋而被忽略。因此,活動性腸外結核病例如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症狀。應警惕腸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檢查

1.塗片檢測
將病人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製成塗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
2.X線檢查
X線檢查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兆的部位、範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
3.結核菌素試驗
(1)陽性表示結核感染,但並不一定患病。稀釋度一作皮試呈陽性者,常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灶。
(2)陰性提示沒有結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況。①結核菌感染後需4~8周變態反應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變態反應前期,結素試驗可為陰性。②套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者營養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病人,結素反應可暫時消失。③嚴重結核病和各種危重病人對結素無反應。④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統缺陷(白血病、結節病)病人和老年人的結素反應也常為陰性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確診。

治療

結核病臨床上有初、復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別,結核菌有處於繁殖生長期和休眠靜止期之別。抗癆藥物有作用於酸性環境和細胞內酸性環境的藥物,還有作用細菌外得鹼性或中性環境的藥物,一個合理正規的化療方案必然有二種或二種以上的殺菌藥,合理的劑量、科學的用藥方法,足夠的療程,還要規律、早期用藥,才能治癒結核病。缺少哪一個環節都能導致治療失敗。
我國對於肺結核病人提供免費化驗痰、拍X光胸片和治療肺結核的藥品。
1.早期
對任何疾病都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特別對結核病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早期治療以免組織破壞,造成修復困難,肺結核早期、肺泡內有炎症細胞浸潤和纖維素滲出,肺泡結構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時細菌繁殖旺盛,體內吞噬細胞活躍,抗癆藥物對代謝活躍生長繁殖,旺盛的細菌最能發揮抑制和殺滅作用。早期治療可利於病變吸收消散不留痕跡。如不及時治療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導致不治癒,一害自己,二害周圍人。
2.聯合
無論初治還是復治患者均要聯合用藥、臨床上治療失敗的原因往往是單一用藥造成難治病人。聯合用藥必須要聯合二種或二種以上得藥物治療,這樣可避免或延緩耐藥性的產生,又能提高殺菌效果。既有細胞內殺菌藥物又有細胞外殺菌藥物,又有適合酸性環境內的殺菌藥,從而使化療方案取得最佳療效。並能縮短療程,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浪費。
3.適量
藥物對任何疾病治療都必須有一個適當的劑量。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又不給人體帶來毒付作用,幾乎所有的抗結核藥物都有毒付作用,如劑量過大,血液的藥物濃度過高,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特別對肝肺可產生毒付反應,劑量不足,血液濃度過低,達不到折菌、殺菌的目的、易產生耐藥性。所以一定藥採用適當的劑量,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卡介苗接種
4.規律
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律用藥,因為結核菌是一種分裂周期長,生長繁殖緩慢殺滅困難大的頑固細菌。在治療上必須規律用藥,如果用藥不當,症狀緩解就停停用,必然導致耐藥的發生,造成治療失敗。日後治療更加困難,對規律用藥必須做到一絲不苟,一頓不漏,決不可自以為是。
5.全程
所謂全程用藥就是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療方案,完成化療方案所需要的時間,一個療程三個月。全療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於6個月或10個月。
要想徹底治療肺結核必須遵循以上五個原則、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才能確保查出必治、治必徹底。

預防

1.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的目的,主要是對那些已經感染結核菌並有較高發病可能的人進行預防性服藥以減少結核病的發生。因為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不一定發病,是否發病主要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即感染結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體抵抗力的強弱。結核菌毒力強而抵抗力低則容易發生結核病,反之則暫時不發病,而在身體抵抗力明顯下降時才可能發病,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一生中發生結核病的機率大約10%左右。而人體是否受結核菌感染主要套用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PD)進行皮膚試驗,依據皮膚反應結果來判斷。
2.其他措施

(1)加強衛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結核病的危害和傳染方式。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衛生習慣。對結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燒或藥物消毒。
(2)要定時對青少年進行體格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除此之外,還要按時給嬰幼兒接種卡介苗,以使機體產生免疫、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3)發現有低熱、盜汗、乾咳、痰中帶血絲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結核病以後,要立即用鏈黴素、雷米封、乙胺丁醇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增加營養,以增強體質。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徹底,結核病是完全可以冶愈的。
(4)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主要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和大聲說話時噴出的飛沫來傳播,所以為了避免傳染,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對他人;房內要經常換氣,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還要多鍛鍊,提高免疫力。

分類說明

結核病分原發和繼發性,初染時多為原發(Ⅰ型);而原發性感染後遺留的病灶,在人抵抗力下降時,可能重新感染,通過血循環播散或直接蔓延而致繼發感染(Ⅱ型~Ⅳ型)。

(1)原發性肺結核(Ⅰ型):常見於小兒,多無症狀,有時表現為低熱、輕咳、出汗、心跳快、食慾差等;少數有呼吸音減弱,偶可聞及乾性或濕性羅音。

(2)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起病急劇,有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多呈弛張熱或稽留熱,血白細胞可減少,血沉加速。亞急性與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病程較緩慢。

(3)浸潤型肺結核(Ⅲ型):肺部有滲出、浸潤及不同程度的乾酷樣病變。多數發病緩慢,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漸出現發熱、咳嗽、盜汗、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

(4)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反覆出現發熱、咳嗽、咯血、胸痛、盜汗、食慾減退等,胸廓變形,病側胸廓下陷,肋間隙變窄,呼吸運動受限,氣管向患側移位,呼吸減弱。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值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X線顯示空洞、纖維化、支氣管播散三大特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