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痰火點雪

中醫痰病學術體系,興盛於明清,近現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歷代醫家和學者的研究與套用,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不斷充實與進步,到清末已具有豐富的學術內涵,成為中醫藥學術寶庫中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痰病學術,既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也不僅是口傳心授的經驗。其自宋元以來,以其普遍套用、療效獨特的實用價值而受到臨床醫家的廣泛重視,而且始終是中醫藥學術體系的重要分支,而成為探討研究的熱點。

基本信息

明代隨著中醫藥學術的進步與成熟,痰病研究與套用,進入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階段。論痰治痰已成為諸家著述中普遍涉及的問題,乃至醫書中多有專門的篇章和門類,對此進行論述。方書、本草著述中,較之前代也多有闡發,特別是治痰方劑已在多數方書中自成一門。醫家們不僅在理論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學說、觀點,而且對以往和當代的經驗、學說、觀點加以研究、綜合,使之從理論上更為系統、深化並有顯著提高。在臨床方面,理論與實踐有 機結合,是一大特色。不僅臨床各科疾病中,普遍注意到痰濁致病,而且在防治方面積累了極 其豐富的實際經驗,明清時期的不少臨床醫案和著作中,有大量的治痰案例,不少醫案著作戶將此專列一門。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臨床各科疑難雜症的治療,及以眩暈、中風、胸痹、癲癰、哮喘等為代表的急危重症的急救,乃至一些奇異怪症的診治方面,治痰法體現了獨到的療效。甚至出現了諸如《痰火點雪》之類的專著。這些對今天的 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仍頗多啟發和借鑑。

這部癆瘵(結核病)治療專書。又名《痰火點雪》。四卷。明·龔居中撰。刊於1630年。書中以肺腎陰虧,心肝火熾為癆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腎清肺,柔肝降火為主治原則。卷一-二主論癆瘵的各種主證、兼證和治療;卷三介紹治療方法與雜症補遺;卷四為癆瘵病的灸法禁忌及保健氣功療法。是我國第一部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的癆瘵(結核病)治療專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後世亦有較大的影響。現存明刻本,多種清刻本、及《醫學大成》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內容

昔黃帝問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人年至半百,而動作衰敝,時勢異耶?人將失之耶?對曰∶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今人不能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精,耗散其真,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夫妄作則傷於形容,耗真則傷於神氣,疾之所起,二髒先損,心腎不交,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嗚呼!故上士施醫於未病之先,保養於未敗之日,善服藥,不若善保養,世有不善保養,又不善服藥,病入膏肓,非藥石所能及也。神哉!應圓龔君,業則軒岐,心則天地,囊括文雅,著述成林,於斯道得三昧焉。憫二豎之為祟,嘆庸流之偏執,乃出其纂輯《痰火》一書行世,問序於余。余閱其著論立訣,靡一不精,別門分類,靡一不詳。未病之有養生卻疾之術,既病之後,有調護攻治之法,深探隱微,窮盡玄變,一團生氣,浮於紙上,所謂紅爐飛片雪,龍虎自相隨,八卦正位,二豎消滅,將壽世人,皆為井谷中老矣。

通家弟鄧志謨拜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