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症[常見的關節炎類型]

痛風症[常見的關節炎類型]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一種疾病,是細小針尖狀的尿酸鹽的慢性沉積,其臨床表現為高尿酸鹽結晶而引起的痛風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它會讓你周身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俗語說:痛風痛起來真要命。只有飽受痛風煎熬的人才會有如此深的感覺,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痛風性腎炎,尿酸腎結石,以及性功能減退,高血壓等多種併發症。因此每日要對飲食著重的進行調理,每天要堅持多飲隨帝降酸茶,可以促進尿酸排除,控制預防痛風不復發。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

基本信息

概述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謝障礙,屬於關節炎一種。痛風是人體內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

診斷要點

關於痛風診斷國內尚無統一標準。一般多採用美國風濕病協會標準,美國Holmes標準以及日本修訂標準。茲介紹美國風濕病協會關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分類標準(1977):
1.滑囊液中查見特異性尿酸鹽結晶;
2.痛風石經化學方法或偏振光顯微鏡檢查,證實含有尿酸鈉結晶;

痛風症痛風症
3.具備下列臨床、實驗室和X線徵象等12項中6項者。
⑴1次以上的急性關節炎發作;
⑵炎症表現在1d內達到高峰;
⑶單關節炎發作;
⑷患病關節皮膚呈暗紅色;
⑸第一跖關節疼痛或腫脹;
⑹單側發作累及第一跖趾關節;
⑺單側發作累及跗骨關節;
⑻有可疑的痛風石;
高尿酸血症
⑽X線顯示關節非對稱性腫脹;
⑾X線攝片示骨皮質下囊腫不伴有質侵蝕;
⑿關節炎症發作期間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
總之,急性痛風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治療反應不難診斷。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需要認真進行鑑別,並應儘可能取得尿酸鹽結晶作為依據。

發病機理

(1)痛風發病病機:主要在於人體正氣不足,脾腎功能失調,濕熱痰瘀等病理產物聚於體內,留滯經絡,復因飲食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內外合邪,氣血凝滯不通,濕濁流注關節,發為痛風。久病入絡,氣血失暢,淤血凝滯,痰淤互結而導致的關節腫大畸形,病久不愈。脾腎陽虛,陰毒內蘊。可發為尿酸性腎病、腎功能不全。以上所述可歸結為一點,即正虛邪實。

臨床上痛風多呈發作性,多由疲勞、房室不節、厚味多餐或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誘發,發作時表現為某一局部劇烈疼痛,重則背不能動,或手不能舉,或足不能履地,並且有日輕夜重和轉移性疼痛的特點。經休息和治療雖可好轉,但時息時發,日久可致受損部位出現腫脹、畸形,恢復較為困難,甚至可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危重症狀,所以一定要及時堅持治療。

(2)痛風發病病因:痛風是先天遺傳基因〔體質〕及後天飲食環境兩個因素共同造成,若無遺傳痛風體質〔不一定要有痛風家族史〕,則不容易因飲食過度而引起痛風,但若有尿酸過高體質,則可透過飲食控制來減少或預防痛風的發病。痛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大部分(占85%~90%)在30~40歲以上發病,近十幾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許多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得到痛風,可能與飲食過盛有關。痛風好發於成年男性,男性占95%。女性多於更年期停經之後發病(占5%),這個年紀也是退化性關節炎假性痛風的好發年齡,應特別細心留意,以免造成誤診。原發性痛風常有家族遺傳史。由特異酶缺陷所致者可在青少年發病。以下描述是痛風最常見的情況,有一些特殊病例出現的情況可能不同,若有疑問應與醫師討論,以免延誤診斷與治療。

痛風的遺傳因素:痛風患者可有家族遺傳史,或稱之為有家屬性發病傾向,但在世代和家系中,痛風出現是不規則的。原發性痛風患者,約10-25%痛風患者有痛風家族史,各國報告範圍為8-30%。痛風病人近親中,15%-25%有高尿酸血症。原發性痛風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外顯性不完全。很多因素可影響痛風遺傳的表現形式,如年齡、性別、飲食及腎功能等。已確定有兩種先天性嘌呤代謝異常症是性連鎖的遺傳,見痛風分類中的酶代謝缺陷章節。繼發性痛風中糖原積累病I型(vonGierke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高尿酸血症的遺傳情況變異極大,可能是多基因性的。
痛風緩解,不可麻痹:痛風發作時非常疼痛,嚴重時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療也會在數天內自然痊癒,來去如風,因此有人稱之為痛風。但也因為如此使患者以為是吃草藥或拜神好了,或以為不痛就沒事了,因而失去警戒心不去管它,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

臨床表現

痛風發病的源頭為高尿酸血症,故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風是由先天嘌呤代謝異紊亂引起屬遺傳性。繼發性痛風主要是由疾病、濫用藥物等引起,多發男性及絕經期婦女,重

痛風的症狀痛風的症狀

男輕女,男女比例20:1由於疼痛像疾風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被稱為痛風其臨床特點為:1、高尿酸血症;2、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3、痛風石形成和沉積痛風石性漫性關節炎;4、關節畸形等。
常伴有發熱、劇痛、畸形、僵硬、關節受阻、痛風石產生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結石形成。
其損害方式為漸進行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痛風性腎結石、腎損害……還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症、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陽萎、早泄等。
痛風的分類及臨床分期
本病按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兩類。
一、原發性痛風原發性痛風占絕大多數〔90%以上〕。
1、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
①產生過多:尿酸產生過多。可能屬多基因遺傳缺陷。發病率占10%。
②排泄減少:腎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礙,使腎臟尿酸排泄不足,可能屬多基因遺傳缺陷。發病率占90%。
2、酶及代謝缺陷
①PRPP(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加,引起PRPP合成過多,尿酸產生過多,遺傳特徵為X-聯。②HGPRT(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苷酸轉移酶)部分缺少,引起PRPP濃度增加,尿酸產生過多,遺傳特徵為X-聯。女性為攜帶者,男性發病。原發性痛風由酶缺陷引起者占1~2%。而大多數病因未明。有學者認為部分可能與抗氧化物質、營養素或白蛋白缺乏等有關。
二、繼發性痛風
1、伴有嘌呤合成增多(繼發於其他遺傳性疾病)
①HGPRT完全缺乏:尿酸產生過多,Lesch-Nyhan綜合徵。遺傳特徵為X-聯。女性為攜帶者,男性發病。②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尿酸產生過多和腎臟清除尿酸減少,糖原積累病I型(vonGierke病)。遺傳特徵為自體(autosomal)、隱性(recessive)。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伴有核酸轉換增加:
尿酸產生過多,如慢性溶血、紅細胞增多症、惡性腫瘤、骨髓或淋巴增生性疾病、化療與放療時、白血病(含有大量尿酸的白血球破壞過多而增加尿酸的產量)。
其他可能因素: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不足、肥胖、飢餓時(可能是因為核甘酸分解太多的緣故)等引起。
3、伴有腎臟清除減少:腎臟功能減退(腎臟病變時尿酸排泄減少)、多種藥物〔如服用利尿劑、阿司匹林、抗結核藥物〕、中毒或內源性代謝產物抑制尿酸排泄和/或吸收增加。
三、特發性高尿酸血症
持續血尿酸增高,而無痛風發作。遺傳特徵未明。

四、高尿酸

尿酸高的症狀也可以歸納為痛風症狀範疇因為它同樣具有一些痛風的症狀表現:
高尿酸血症:抽血化驗可發現血尿酸農度增高,但未出現關節炎、高尿酸.石或腎結石等臨床症狀。這時期除非做化驗,一般不易察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可持續10~20年,有的可終身不出現高尿酸.。一般說來血尿酸水平越高,出現高尿酸.的危險性越大。這時期尿酸高的症狀跟痛風的早期症狀幾乎沒有差別。
高尿酸性關節炎:四季均可發病,以春、秋季最多。關節局部損傷、飽餐暴飲、過度疲勞、受濕冷、某些藥物、感染及外科手術等均可誘發急性發作。這些因素可使本已呈過飽和狀態的尿酸形成針狀結晶沉積在關節滑液中,結晶體被體內白細胞視為異己而被吞噬,被吞噬後釋放炎性因子,引起急性發作。與痛風性關節炎症狀有所差別。
同樣的病發時間:典午夜痛醒,起病急,疼痛約在48小時左右達高峰,狀如刀割和咬噬,甚至不能忍受被單覆蓋和周圍震動。起病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可見受累關節周圍軟組織紅、腫、熱、痛,邊界清楚。半數患者首次累及單側趾關節,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肘、腕和指,也可累及一些關節外組織。
五、臨床分期:
痛風是終生性疾病,它的病情發展全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期:
(1)高尿酸血症期:又稱痛風前期,在這一期病人可無痛風的臨床症狀,僅表現為血尿酸升高。
(2)痛風早期:此期由高尿酸血症發展而來。突出的症狀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在急性關節炎發作消失後關節可完全恢復正常,亦不遺留功能損害,但可以反覆發作。此期一般皮下痛風石的形成,亦無明顯的腎臟病變如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的形成,腎功能正常。
(3)痛風中期:此期痛風性關節炎由於反覆急性發作造成的損傷,使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骨破壞與功能障礙,形成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可出現皮下痛風石,也可有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的形成,腎功能可正常或輕度減退。
(4)痛風晚期:出現明顯的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皮下痛風石數量增多、體積增大,可以破潰出白色尿鹽結晶。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有所發展,腎功能明顯減退,可出現氮質血症及尿毒症。

合併症

糖尿病

 糖尿病與痛風兩者都是因為體內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並發於患者身上。糖尿病是因為調節血糖的胰島素荷爾蒙缺乏,導致體內持續處於高血糖的狀態;而尿酸值與血糖值之間大有相關,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會比較高。

高血壓、高血脂

心肌梗賽

痛風患者的心臟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的情形,導致血液無法充分送達心臟,血液循環機能不良,引起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機率就特別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風患者更是容易發生心臟疾病。

腦血管障礙

同樣是導因於動脈硬化的問題,差別是在腦部發生。其症狀包括頭痛、頭昏眼花、手腳發麻或麻痹等,嚴重的話,病人有失去意識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診時除了血管攝影外,還需做腦部的CT、MRI檢查。

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1、秋水仙鹼

痛風藥物痛風藥物

療法:用於治療急性期痛風性關節炎
缺點:對慢性痛風無效,有毒副作用:胃腸不適、脫髮、肝腎功能受損害、引發精神抑鬱等。
2、消炎藥物
療法:主要是雙氯芬酸鈉、布洛芬等。
缺點:多服久服將導致血小板減少、頭痛眩暈、肝腎功能損害等。
3、口服中藥
療法:主要藥物有葛根、淡竹葉、絞股藍、女貞子、蟲草菌等,有降尿酸之用,對治療痛風有一定效果。
缺點:見效慢。

二、痛風食療偏方-雌性紅蘿蔔食療法
1、食用量(1)急性發作期:一次帶皮生食兩個“雌性紅蘿蔔”(每個50—240克),每隔30min一次,連食三次,可在60min左右快速緩解疼痛(2)發病期:一次帶皮生食2個東北雌性紅蘿蔔,日食2-3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臨睡前一次,連食7-21d據調查顯示,有85%以上的痛風患者的症狀可完全消除。(3)恢復期:痛風症狀消除後,每日臨睡前食用1個“雌性紅蘿蔔”,一個月後,可以逐步恢復正常飲食。(4)保健期:飲食恢復正常後,每日臨睡前食用0.5-1個“雌性紅蘿蔔”,即可在無需控制飲食的前提下,長期保持正常的身體狀態,且身體健康水平會大幅度提高,故有專家稱其為“痛風病的天敵”!
2、食用方法
(1)帶皮生吃:將洗淨的“東北雌性紅蘿蔔”切條或切片帶皮生吃即可,但要細細咀嚼,以免造成胃部不適。如果是在白天,那就再配上一壺清淡好茶,效果會出奇的好。(此方法尤其適宜辦公室工作人員,可立竿見影地提神醒腦)。古代有句詼諧的諺語:“蘿蔔就熱茶,氣得醫生滿地爬”。
(2)榨汁、渣混合汁:將“東北雌性紅蘿蔔”帶皮清洗乾淨後,切成一厘米見方的塊,將榨汁機的過濾網摘除,然後放入200毫升45℃以下的溫水,加適量的橄欖油、蜂蜜、生薑,榨成的“汁、渣混合汁”在10分鐘內喝光,否則易被空氣氧化,影響療效。
註:①此方法不適宜在臨睡前使用,臨睡前宜生吃細嚼;②胃病患者不可榨汁,必須細細咀嚼,否則會造成胃部不適。
(3)糖醋蘿蔔絲:將“東北雌性紅蘿蔔”洗淨,帶皮切成絲,放入適量白糖和醋拌勻即可;特點是酸甜適口,入口清爽,別有風味.注意:食用蘿蔔一小時內不能食用其他任何其他東西,以免影響療效。
3、作用分析
雌性紅蘿蔔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又名萊菔,其種子、鮮根、葉均可入藥。蘿蔔種類繁多,紅蘿蔔味甘,性微溫,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安五臟等功效。
雌性紅蘿蔔屬鹼性食品,含有豐富的鉀,具有調節痛風患者身體酸鹼平衡的作用。含有多種促進代謝、幫助消化的甘酶、觸酶、澱粉酶、糖化酶等多種酶類,同時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腺素、失水戊糖、氣化黏液素、組織胺基酸、膽鹼等成分,具有超強促進肝腎代謝功能,對營養代謝平衡起到有益作用,有效糾正嘌呤代謝紊亂。
三、中醫治療:

痛風的中醫治療,常見的處方藥對症治痛風:

痛風中醫治療痛風中醫治療

1、急性發作期
病人發熱、頭痛、關節明顯紅腫、脹痛,證屬風濕熱痹。治宜清熱利濕、祛風通絡。方用四妙散加味湯。
2、實證型
關節紅腫、疼痛,口渴不欲飲,苔白兼黃,脈洪無力。方用六味地黃湯,以滋陰補腎、清利濕熱;加桂枝、刨附片以溫經通脈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絡佐以引藥下行。
3、慢性期
關節疼痛,反覆發作,灼熱明顯減輕,關節僵硬、畸形,活動受限。治宜調理氣血,補益肝腎,酌加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療法,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4、合併尿路結石
可取具有鹼化尿液和促進尿酸結石溶解作用的青皮、陳皮、金錢草煎湯內服,加用鴨跖草,兼有降尿酸和利尿作用。
家建議
服用西藥有副作用,而口服中藥則見效慢。思華堂鎮風貼採用純中藥療法,不含西藥成分、不經口服,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另外,思華堂鎮風貼直貼患處,藥力直接滲入病變組織,抑制尿酸合成、抵禦濕寒邪氣、通經舒脈、行氣活血,避免了口服中藥見效緩慢的弊端。因而是治療痛風的首選良藥。
痛風的合併症
糖尿病
糖尿病與痛風兩者都是因為體內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並發於患者身上。糖尿病是因為調節血糖的胰島素荷爾蒙缺乏,導致體內持續處於高血糖的狀態;而尿酸值與血糖值之間大有相關,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會比較高。
【高血壓/高血脂】
痛風患者大多是較為肥胖體型,體內蓄積過多的脂肪容易使動脈硬化而引起高血壓;且由於痛風患者日常飲食上偏向攝取高脂、高熱量食物,因此體內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當高,膽固醇值通常也都超過正常標準,是高脂血症的好發族群之一。
【心肌梗塞/狹心症】
痛風患者的心臟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的情形,導致血液無法充分送達心臟,血液循環機能不良,引起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機率就特別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風患者更是容易發生心臟疾病。
腦血管障礙
同樣是導因於動脈硬化的問題,差別是在腦部發生。其症狀包括頭痛、頭昏眼花、手腳發麻或麻痹等,嚴重的話,病人有失去意識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診時除了血管攝影外,還需做腦部的CT、MRI檢查。

檢查

1、常規檢查:血象、大小便常規、肝腎功能、B超、心電圖、全胸片。檢查目的:常規檢查是全面了解人體健康狀況所必須的。有條件者應儘量進行檢查。
2、痛風患者的為確立診斷必要檢查:血尿酸(是診斷痛風的最重要的檢查項目)、24小時尿尿酸測定、尿PH測定、肌酐清除率、關節病變部位的X線檢查(了解關節病變是否痛風所致)、腎圖

痛風檢查痛風檢查

和腎活檢(了解高尿酸血症對腎臟的損害情況)、腹部平片和靜脈腎孟造影(為排除泌尿系統尿酸鹽結石)
3、鑑別診斷所需的檢查:如有發熱時應做血培養排除感染。
4、診對藥物副作用應做的檢查:服用痛風藥物之前應作血象、肝腎功能檢查,因在白細胞減少和肝腎功能異常時有些痛風藥物不能服用。
注意:不同的檢驗單位,可能使用不同的檢驗方法,所以正常參考值可能不同,應請醫師作判斷。
一、血尿酸測定
檢查血中尿酸〔UricAcid〕值,需要空腹8小時以上再抽血〔晚上12點後禁食,但可喝水〕。血尿酸正常值:血尿酸正常值:210-420umol/L。或<7mg/dl。或男性約為0.38mmol/L-0.42mmol/L(6.4-7mg/dl),女性為:0.309mmol/L。血尿酸超過正常值時稱高尿酸血症。37℃、pH7.4時血漿尿酸飽和度(尿酸鹽最高溶解度)為:0.38mmol/L。當超過0.38mmol/L則易形成結晶物而沉積在人體的組織中,導致痛風。痛風急性發作期血尿酸常超過420μmol/L(7.0mg/dl),緩解期可以正常。
在20年前,人類血液中尿酸的正常濃度約是4mg/100ml(237μmol/L)。而現在我們去做健康檢查,尿酸濃度在7mg/100ml(420μmol/L)以下時,醫生會判定為合格,其實近年來我們血液中尿酸含量已較20年前提高約1倍。此現象顯示在生活中,由於工作的緊張狀況,導致尿酸的形成與排出方面,已經出現很大的危機。
檢查血中尿酸值,需要空腹8小時以上再抽血〔晚上12點後禁食,但可喝水〕。一般制訂尿酸的正常參考值,是以一群人的血中尿酸平均值加上2個標準差為上限〔Mean 2SD〕,大約有10%的人會尿酸偏高,但這只是一種生化上的異常,不能與痛風混為一談。
專家提醒患者:雖說尿酸值越高者,患痛風的機率越大。不過有高達30%的病例,都是在尿酸值正常的情況下,仍有痛風的毛病。值得一提的是,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的前、中和後期,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可以沒有什麼大幅度的變化,這是由於身體在症狀出現以後,進行了自我調節,加速了尿酸的排出。例如痛風急性發作時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可促進尿酸排泄。進水、利尿和藥物套用等因素均可影響血尿酸水平。所以千萬不能僅以血尿酸的水平作為診斷痛風的唯一標準。
二、尿酸測定
對急性關節炎診斷意義不大,因1/2的痛風患者小便尿酸排出正常,但通過尿液檢查了解尿酸排泄情況,對選擇藥物及鑑別尿路結石是否尿酸增高引起有所幫助。可將痛風或高尿酸血症可分為產生過剩型和排泄不良型。
產生過剩型:在一般飲食狀況下24小時尿中尿酸含量超過800mg。若低嘌呤飲食5~7天之後測量,則是超過600mg/24小時尿液。這類原發性痛風患者在痛風人群中不足10%,因此高嘌呤飲食不是痛風的原發病因。卻常常是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
排泄不良型:在一般飲食狀況下24小時尿液中尿酸含量低於800mg。若低嘌呤飲食5-7天之後測量,則是少於600mg/24小時尿液。絕大多發生痛風的原因,都是因尿酸鹽排泄不足所致,約占90%。
24小時尿液的收集法:建議24小時收集時間是,從早上8點〔或7點〕起,到隔天早上8點〔或7點止〕,總共24小時整。要完全收集,否則會影響尿液總量計算的準確性。收集期間不要喝咖啡、茶及可可豆,也勿吃維生素C及小蘇打。收集瓶需加蓋置於冰櫃下層冷藏,但不可有結冰現象。收集第一天早上8點〔或7點〕無論您有無尿意,都要解光小便丟棄,這是我們不要的。從此以後24小時中任何時候解出的小便都要放入收集瓶中,不可遺漏否則要重留。第二天早上的8點〔或7點〕無論您有無尿意,也要準時上廁所解尿,這次解出來的小便要放入收集瓶中,這是我們要的。收集好24小時小便後,須觀察測量尿液的總量並將它紀錄於檢驗單上,然後要先把尿液搖晃均勻,再立刻倒出一小部分裝於檢驗試管內,送至醫院檢驗科檢查。
尿液中的尿酸檢驗〔24hoursUrinaryUricAcid〕24小時尿液的收集檢驗,可以作為使用哪一種藥物的參考。在一般飲食情況下,以每天由小便排出800毫克作為標準,如果大於800毫克,則稱為生產過剩型;若小於800毫克,則稱為排泄不良型。〔如果採用低嘌呤飲食5-7天之後再檢查,則以600毫克為區分標準。〕。
三、其他檢查
1、尿液檢查:可以看尿液的pH值,有無血尿、蛋白尿等。
2、X線攝片檢查:受累關節的X線檢查。早期急性痛風關節炎在受累關節僅顯示關節內非對稱性腫脹。反覆發作後,先有關節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繼之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內及骨髓內均可見痛風石沉積,骨質疏鬆,鄰近關節鄰近關節的骨質有不整齊的穿鑿樣或圓形透亮缺損區,大小不一,其邊緣銳利呈半圓形或連續弧形,邊緣可有增生鈣化,嚴重者有骨折。系由尿酸鹽侵蝕骨質所致,為痛風的X線特徵。腎可見結石陰影。
3、滑液及痛風石檢查:關節腔穿刺:急性發作期關節腔穿刺,取滑囊液進行旋光(偏振光)顯微鏡檢查,可發現尿酸鹽結晶呈針形在白細胞內或游離,有弱折光現象(雙摺光現象)見左圖。滑液常規檢查:白細胞只要為中性分葉核細胞,(10-70)×109/L(10005-7000/mm3)。滑液檢查對確定診斷或是檢查有無合併感染或假性痛風等有幫助。痛風石特殊檢查:對痛風結節可作活組織檢查,或特殊化學檢查(Murexide)鑑定,還可作紫外線分光光度計測定及尿酸酶分解測定。
4、其他檢查:
(1)發作期白細胞總數可增高、血沉加快。晚期尿中常有蛋白,血中非蛋白氮升高。(2)作腎B超探測、尿常規、腎功能和腎活檢等檢查,以了解痛風后腎病變情況。(3)尿液的pH值,如尿液為酸性不利於尿酸排泄。(4)血象和一般生化檢查(包括肝腎功能檢查、血糖血脂、電解質等)以了解是否可以安全用藥。(5)心電圖、全胸片檢查作為體檢必備的檢查。(6)腎圖、同位素腎功能系列,作為腎臟功能早期異常的檢查。
痛風病人的預防及保健
痛風病10大飲食原則:
痛風常並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症,患者應遵守飲食原則如下:
1.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麵食等。
3.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並以牛奶、雞蛋為主。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後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或滷肉。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痛風並發高脂血症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5.大量喝水,每日應該喝水2000ml至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6.少吃鹽,每天應該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7.禁酒!酒精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
8.少用強烈刺激的調味品或香料。
9.限制嘌呤攝入。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細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動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較多。患者禁食內臟、骨髓、海味、發酵食物、豆類等。
10.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

自我保健

痛風病人除在醫生指導下套用適當藥物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方面究竟要不要“忌口”,這是許多病人十分關心的問題。雖然食物中所含的嘌呤不是痛風發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低嘌呤飲食7天后也僅能使血尿酸值降低1-2毫克/分升,但是無節制的飲食可使血尿酸濃度迅速達到隨時發作狀態,因此,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減少關節炎的急性發作次數仍然是必需的。豬、牛、羊肉、火腿、香腸、雞、鴨、鵝、兔、鴿、沙丁魚、海鰻以及各種動物內臟(肝、腎、心、肺、腸、腦)、骨髓、蛤、干貝、松花蛋、蟹等含嘌呤量高,應儘量少吃,另外,火鍋中的肉類、海鮮和蔬菜等混合涮食,由於嘌呤具有很高的親水性,湯汁內含有極高的嘌呤,亦應少吃;魚蝦類、菠菜、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米、扁豆等含有中等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數蔬菜、豆製品、各種水果、牛奶和奶製品、雞蛋、米飯等含嘌呤很少,當然可以吃。應多食鹼性食物,如白菜、油菜、胡蘿蔔與瓜類等,此類黃綠色蔬菜呈鹼性,可促進尿液中尿酸溶解,增加尿酸排出量,防止形成尿酸性結石。
為促進尿酸排泄,宜多飲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因尿路結石的發生和小便尿酸濃度及小便的酸鹼度有關,必要時可服用鹼性藥物,以預防尿路結石的發生。
嚴格忌酒,尤其不能酗酒。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血乳酸濃度升高,後者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分泌,可降低尿酸的排出;同時乙醇還能使尿酸合成增加。研究表明,乙醇對痛風的影響比膳食嚴重得多,特別是在飢餓後同時大量飲酒和進食高蛋白高嘌呤食物,常可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即使啤酒,因其中含有大量的嘌呤,也不宜飲用。
還應注意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餓。不喝濃茶、咖啡等飲料。
(2)妥善處理誘發因素,禁用或少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青黴素四環素、大劑量噻嗪類及氨苯喋啶等利尿藥、維生素B1和B2、胰島素和小劑量阿司匹林(每天小於2克)等。
(3)積極治療與痛風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防止體重超重。,肥胖者要積極減肥,減少熱量攝入,以降低體重,糖量占總熱量的50%-60%以下,蛋白質每千克標準體重1克左右。
(4)臨床上常可見到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往往與病人長途步行、關節扭傷、穿鞋不適及過度活動等因素有關,這可能與局部組織損傷後,尿酸鹽的脫落所致。因此,痛風病人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精神緊張、感染、手術、穿鞋要舒適,勿使關節損傷等。一般不主張痛風病人參加跑步等較強的體育鍛鍊,或進行長途步行旅遊。
飲食治療目的
痛風病急性發作時要儘快終止其發作症狀,控制急性痛風症性關節炎。要積極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攝入,減少尿酸的來源;用一切治療手段促進尿酸從體內排泄。對於繼發性痛風症,要查清病因,積極對症對因治療。通過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完全可以控制痛風症急性發作,阻止病情加重和發展,逐步改善體內嘌呤代謝,降低血中尿酸的濃度,減少其沉積,防止併發症。
急性痛風飲食治療
(一)限制總熱量
總熱量根據病人理想體重按休息狀態計算,通常不超過每日105~126kJ(25~30kcal)/kg。臨床經驗表明,成年病人若屬度以上肥胖者(超重30%~50%),每日總熱量超過6300kJ,往往不能使體重下降。下述方法,可供限制總熱量,減輕體重參考。
1.超重30%~50%及以上病人總熱量以6300kJ/d起始,分為三餐供給。一個月後改為5460kJ/d;或在原飲食基礎上減少熱能2310~4620kJ/d,以每周減輕體重0.5~1.0kg為目的。
2.超重或輕度肥胖者總熱量以6300kJ/d起始,分三餐供給;或在原飲食基礎上減少熱能525~1050kJ/d,藉以達到每月減肥.5~1.0kg的目的。
(二)三大營養的分配
在限制總熱量前提下,三大營養素的分配原則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質和低脂肪。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應占總熱量的65%~70%。這也符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如此,可以減少脂肪分解產生酮體,有利於尿酸鹽排泄。但應儘量少食蔗糖或甜菜糖。
2.蛋白質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1%~15%,通常每日為0.57~1.0g/kg。主要選用牛奶、乳酪、脫脂奶粉和蛋類的蛋白部分。因為它們既是富含必需胺基酸的優質蛋白,能夠提供組織代謝不斷更新的需要,又含嘌呤甚少,對痛風病人幾乎不產生不良影響。但優酪乳因含乳酸較多,對痛風病人不利,故不宜飲用。
3.脂肪總熱量的其餘部分,則以脂類補充,通常為40~50g/d。由於脂肪氧化產生熱量,約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二倍,為降低病人體重,無疑應該限制。
正常嘌呤攝取量為600~1000mg/d,病人應長期控制嘌呤攝入。急性期應選用低嘌呤飲食,攝入在150mg/d之內,故需選含嘌呤低的食物,禁用含嘌呤高食物,如動物內臟、沙丁魚、鳳尾魚、鯖魚、小蝦、扁豆、黃豆、濃肉湯,及菌藻類等
(三)限制熱能
痛風病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症等關係密切。痛風症病人糖耐量減退者占7%~?4%,高甘油三酯血症者達75%~84%。因痛風病患者多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故應降低體重、限制熱能,體重最好能低於理想體重10%~15%;熱能根據病情而定,一般為6.28~7.53MJ(1500~1800kcal)。切忌減重過快,應循序而進;減重過快促進脂肪分解,易誘發痛風病急性發作。
(四)蛋白質和脂肪
適量供給,標準體重時蛋白質可按O.8~1.0g供給,全天在40~65g,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可選用牛奶、雞蛋;因牛奶、雞蛋無細胞結構,不含核蛋白,可在蛋白質供給量允許範圍內選用。儘量不用肉類、禽類、魚類等,如一定用,可將瘦肉、禽肉等少量,經煮沸棄湯後食用。脂肪可減少尿酸正常排泄,應適當限制,控制在50g/d左右。
(五)維生素和礦物質
供給充足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多供給蔬菜、水果等成鹼性食物。蔬菜1000g/d,水果4~5次;在鹼性時能提高尿酸鹽溶解度,有利於尿酸排出。再則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組織內尿酸鹽溶解。痛風病人易患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等,應限制鈉鹽,通常每天2~5g。
(六)水分
多喝水,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液體量維持在2000ml/d以上,最好能達到3000ml,以保證尿量,促進尿酸的排出;腎功能不全時水分宜適量。
(七)禁用刺激性食品
禁用強烈香料及調味品,如酒和辛辣調味品。過去曾禁用咖啡、茶葉和可可,因分別含有咖啡鹼、茶鹼和可可鹼。但咖啡鹼、茶葉鹼和可可鹼在體內代謝中並不產生尿酸鹽,也不在痛風石里沉積,故可適量選用。
慢性痛風病飲食治療
給予平衡飲食,適當放寬嘌呤攝入的限制,但仍禁食含嘌呤較多的食物,限量選用含嘌呤在75mg%以內的食物,自由選食含嘌呤量少的食物(表20—10)。堅持減肥,維持理想體重;瘦肉煮沸去湯後與雞蛋、牛奶交換使用;限制脂肪攝入,防止過度飢餓;平時養成多飲水的習慣,少用食鹽和醬油。

飲食原則

1、少脂肪,少蛋白質食物,可根據《痛風有飲食療法嗎》進行參考。

痛風的飲食痛風的飲食

2、每天堅持飲用大量的水,以白開水為主,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放。
3、因每餐裡面都含有鹽成分,作為痛風患者來講,在痛風飲食套餐中要與常人進行區分,患者的食物中儘量不要加過多的鹽,少許即可,清淡一點。
4、忌酒是痛風患者的一個大忌,不管多嚴重的痛風,都是不可以飲酒的。具體信息在《白酒和啤酒都是痛風飲食的大忌》做了詳細的說明,希望痛風患者仔細閱讀。
5、碳水化合物的補充液可以達到利尿的效果。
6、痛風患者尤為注意,含有嘌呤成分較多的食物不能進食,比如說動物內臟,海產品等等。
7、痛風患者不能亂用藥,如果有需要用藥的地方,都必須嚴格遵照正規醫院醫生的囑咐。
8、生活調料品的運用有講究,對於那些調料品而言或者是香料,都是強烈的刺激物,所以不推薦痛風患者食用。
9、每天蛋白質的攝入不能根據肉類進行,最好是通過瘦肉,雞蛋,牛奶為主,這樣攝入的量可以控制,而且營養成分高。
10、保持平衡的體重效果,肥胖的痛風人群其實是一種不好的徵兆,只有控制肥胖發生才會更有效的避免高效率發生疾病。

痛風的注意事項

1、儘量少吃含有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產、貝殼食物、肉類、黃豆食物等。尤其是急性發作期間以及以後的一兩周之內;

痛風的飲食痛風的飲食

2、適量限制過多食物熱量的攝入,病情較重時,一日三餐應該以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食物為主;
3、以鹼性食物為主,少吃酸性食物。食用蔬菜、水果、堅果、牛奶等鹼性食物,可以促進組織內淤積的尿酸鹽溶解;
4、多飲水,不沾酒。充足的水分有利於尿酸的排出,而酒中就含有大量的嘌呤,不適宜使用;
5、不宜食用使神經興奮的食物,如濃茶、咖啡以及辛辣性調味品;
6、不能夠吃高膽固醇的食物 :動物內臟、肥肉、魷魚、墨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