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忽

疏忽

。疏忽,指粗心的、大意的。疏忽就可能造成事故。語出清顧炎武《日知錄·元史》:“《元史》之成,雖不出於一時一人,而宋(宋濂)王(王禕)二公與趙君(趙壎),亦難免於疏忽之咎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疏忽
拼音:shūhū
英文:carelessness
注音:ㄕㄨㄏㄨ
同義詞:大意
反義詞:仔細、謹慎
解釋:粗心大意

詳細解釋

⒈亦作“疎忽”。1.忽略;不留意。
清顧炎武《日知錄·元史》:“《元史》之成,雖不出於一時一人,而宋(宋濂)王(王禕)二公與趙君(趙壎),亦難免於疏忽之咎矣。”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他只覺得這是一個關鍵,卻因自己的疏忽而輕輕滑過了。”
⒉輕率;隨便;任意。
清馮桂芬《潘母張太夫人墓志銘》:“刑官關係人命,勿恃律例熟,疏忽致貽悔。”清鈕琇《觚賸·觀人之法》:“蓋人未有意氣傲慢,舉動疎忽,而能成大器、享大名者也。”《紅樓夢》第五五回:“眾媳婦們方慢慢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輕慢疏忽了。”

其它含義

同本義[dredge]
疏,通也。——《說文》。疋者,破包足動也。孕則塞,生則通。因轉注為開通分遠之誼,俗字作疎,故漢疏廣之後,隱其半為束氏。
疏為川谷,以導其氣。——《國語·周語》。註:“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為川瀆、溝洫、陂池。——《柳宗元《天說》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溝洫,隨山浚川。——《史記·河渠書贊》
又如:疏決(疏浚;開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開浚);疏滌(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鑿(打通阻塞,使流暢無阻)
分開;分散[scatter]
知伯圍襄子於晉陽,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知伯。——《淮南子·道應》
疏石蘭兮為芳。——屈原《湘夫人》
又如:疏分(猶瓜分);疏析(分開;隔開);疏索(分散;離散);疏逸(散失);疏越(疏散)
分賜,分給[reward]
疏爵分祿以褒賢。——《鹽鐵論·毀學》
清除;排除[clearaway]
又如:疏決(清除積滯、疏通管道);疏整(疏理整頓);疏瀹(洗滌沐浴);疏林(修剪林木的枝條);疏剔(清理剔除)
趙主父令工施釣梯而緣播吾,刻疏人跡其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如:疏玉(玉雕繪飾);疏柱(刻鏤彩畫的柱子);疏鏤(雕刻)
分條記錄或分條陳述[record]
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疏名(分別署名);疏舉(逐條列舉);疏記(分條記載);疏條(逐條陳述)
疏忽;粗疏[neglect;slack;beinattentive]
有疏,則為強國制也。——《韓非子·五蠹》
又如:疏懶(散漫;疏忽);疏略(疏忽大意);疏虞(疏忽;差錯);疏防(疏於防備);疏遺(疏忽遺漏);疏懶(鬆懈;懈怠);疏簡(散慢,隨便);疏庸(疏懶;懶散);疏惰(疏懶;懶散)
注釋,解釋[note;explain]
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柳冕《與權德輿書》
《莊子義疏》八卷。——《隋書·經籍志》
恐不可戶說,輒以是疏先焉。——明·徐光啟《甘薯疏序》
疏遠,不親近[distant;notintimate]。亦指離間,使疏遠
疏屈平而信上夫大夫,令嚴子蘭。——《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心異也。——《韓非子·五蠹》
又如:疏慢(疏遠而怠慢);疏闊(疏遠);疏異(新鮮別致之意);疏落(疏遠;冷落);疏木(疏遠);疏外(疏遠見外);疏斥(疏遠排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