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偈

畫偈

《畫偈》是清初畫家弘仁的一卷詩,皆絕句。其中有的詩表達了僧侶的清苦生涯;有的詩是寫黃山的真景。

基本信息

概述

《畫偈》是清初畫家弘仁的一卷詩,皆絕句。《畫偈》中有的詩表達了僧侶的清苦生涯,如:“病中旅沉峭於冰,倦起還開一幅藤。瀑布樓邊時自煮,三更分得佛前燈。”。
有的詩是寫黃山的真景。如:“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傾來墨汁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漸江的《畫偈》表明,他繪畫中的黃山,不是可以指點的某處山峰,他繪畫的是黃山的意境和氣韻。

關於作者

弘仁畫偈

弘仁(1610-1664),明末清初安徽黃山慈光寺。字無智,號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人。明諸生。少孤貧,以文墨養母。母逝後亦不婚不仕。明亡,入武夷山為僧。曾遊歷匡廬、雁盪,歸黃山,先後住雲谷、慈光二寺。工畫山水,初法宋人,後宗倪瓚、黃公望兩家。筆墨瘦勁簡潔,風格冷峭。縣畫多以黃山松石為題材。與查士標、汪之瑞、孫逸合稱“海陽四家”,亦稱“新安派”。亦工詩文,有《畫偈》一卷,皆絕句。圓寂後,葬黃山支脈天馬山披雲峰。諸友好種梅數十本於其莖側,稱之為“梅花古衲”。此詩即出於其詩集《畫偈》。
弘仁擅長詩書畫,有“三絕”之譽。書法學顏真卿楷書,倪雲林的行書,還會隸書和篆書。詩多為五、七言絕句,常題畫上,死後友人收輯成《畫偈》。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則是其畫學。他從小就愛文學,繪畫,既向古代人學,又向當代人學,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學——直師造化,從而繼承和發展了繪畫的傳統技法,在山水畫中獨樹一幟。
博採眾長的弘仁,曾師從孫無修、肖尺木(雲從),但對他影響最大的則是元季四家(倪雲林黃子久吳鎮王蒙),尤其是倪雲林。他的繪畫作品,既有元人超雋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點,回出時流之上,使他成為“新安畫派”的壯麗大纛,矗立於中國近代畫壇之上。
弘仁的作品之所以構圖新奇,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與他對大自然的深刻觀察和刻苦實踐分不開的。他雖家貧,仍藏有倪瓚的書畫卷和王蒙的山水軸,朝夕摩挲,苦練不輟。他早年游武夷山,晚年游廬山,長期住黃山、白岳,終年生活于山山水水之中,山光水色,縹緲煙雲,熟悉於胸中,自然流瀉於腕下。弘仁善寫黃山真景,有《黃山真景冊》五十幅,其構圖皆出於黃山真情實景,每頁一景,分別是:
逍遙亭覺庵臥雲峰松谷庵翠微寺
白砂嶺鳴弦泉立雪亭油潭仙人榜
煉丹台閻王壁雲門峰藏雲洞雲谷
飛光岫小桃源觀音岩九龍潭皮篷
西海門天都峰掀雲牖老人峰月塔
蓮花庵小心坡石門北斗庵仙鐙洞
龍翻石散花塢擾龍松石筍矼大悲頂
飛來峰喝石居綠蓑崖清潭峰一線天
硃砂泉錫杖泉光明頂醉石逍遙溪
白龍慈光寺青蓮宇橫坑丹井
幅幅不同,可謂煞費苦心。正如他自己所云:“坐破茅衣第九重,夢中三十六芙蓉,傾來墨瀋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敢言天地是吾師,萬壑千山獨杖藜,夢想富春居士好,並無一段入藩籬”。正是因為弘仁作畫以天地為師,師法自然,重視精神氣質,靈活地學習他人之長,而不落入藩籬,所以作品富有獨特技法,充滿生活詩句賞析造精神。弘仁之畫,高yuan'f幽疏。詩文清新婉約,思想深沉,有《畫偈》、《偈外詩》、《偈外詩續》。[1]

偈外詩

我有閒居似輞川,

殘書幾卷了餘年。

王維當日詩中意,

盡在前山竹樹邊。

詩句賞析

(一)
坐破苔衣第幾重,
夢中三十六芙蓉。
傾來墨瀋堪特贈,
恍惚難名是某峰。
(二)
茅屋禁寒晝不開,
梅花訊息早先回。
幽人記得溪橋路,
雙屐還能踏雪來。

(三)

病中旅沉峭於冰,
倦起還開一幅藤。
瀑布樓邊時自煮,
三更分得佛前燈。【解析】這三首詩符合弘仁少年發奮苦學的精神,也反映了明清僧人艱苦修行的實錄。弘仁參加反清復明鬥爭失敗,剃髮為僧,自此在高山雲海之間,寄情山水,第一首詩是描寫黃山的景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