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病毒病

番杏病毒病,病毒粒體線條狀,大小1250×11.4納米,病毒粒體四周的亞基呈螺旋狀捲曲,螺距3.4納米;病毒粒體團集在篩管柔膜細胞質內或根細胞內。主要靠桃蚜、蠶豆蚜等蚜蟲傳毒,廣東秋冬播植的番杏定植成活後就出現典型病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番杏病毒病
英文名:New Zealand spinach yellows virus
病原中文名:甜菜黃化病毒
病原拉丁學名:Beet yellows virus
病害類型:病毒
主要危害作物:番杏
主要為害部位:整株系統性侵染

為害症狀

系統侵染,病株葉片變小,產生明脈,老葉黃化,植株明顯矮縮,葉片皺縮不展。

病原形態特徵

毒粒體線條狀,大小1250×11.4納米,病毒粒體四周的亞基呈螺旋狀捲曲,螺距3.4納米;病毒粒體團集在篩管柔膜細胞質內或根細胞內。致死溫度50~55℃,體外存活期12小時,稀釋限點10000倍。該病毒分強株系、弱株系和壞死株系。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靠桃蚜、蠶豆蚜等蚜蟲傳毒,廣東秋冬播植的番杏定植成活後就出現典型病症。

防治方法

(1)及早滅蚜防病,抓準當地蚜蟲遷飛期在蟲口密度較低時連續噴灑20%綠?馬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蟲啉乳油1500~2000倍液、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
(2)加強管理,苗期開始噴施多效好4000倍液或增產菌每667m2 30~50毫升對水75升,促使植株早生快發。
(3)症狀出現時,連續噴灑磷酸二氫鉀或20%毒剋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0.5%抗毒劑1號水劑250~300倍液、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倍液,隔7天1次,促葉片轉綠、舒展減輕為害。採收前5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