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嬌

畢嬌

畢嬌,女,1987年3月15日生,未婚,無業。系河南省濟源市北海街道藥園居委會人。2013年5月24日17時40分,畢嬌駕駛一輛牌照為豫R95668的黑色本田轎車,行駛到濟水辦事處宣化大街湯帝大廈北門口的人行道時,倒車鏡與王某女兒吳某的胳膊發生擦碰,二人發生爭吵。 畢嬌態度惡劣,並踢了王某一腳,引發周圍市民不滿,造成大量現場市民聚集圍觀。

基本信息

事件經過

濟源市西關國小位於濟源市最繁華的宣化街上,每當放學時,路況就會比較擁堵,下午6點鐘,正值學生放學,一輛牌號為豫R95668的廣州本田汽車,為躲避高峰路況,違章行駛在人行道上,將一名剛剛放學的10歲左右的小女孩撞倒,不但不下車道歉,反而對其辱罵。學生母親見到後上前理論,卻遭到女司機毆打,過路民眾看不下去,上前聲討,女司機不但不悔過反而揚言“知道我是誰嗎,我後台硬著呢”。一句話激怒了圍觀市民,對其進行圍堵。

女司機見引起眾怒,便想強行離開,當圍觀市民說敢走砸你車時,女司機說道“砸吧,我錢多的是。”幾句話再次引起了市民的憤怒,當警察趕到時,已有上百名市民圍堵,肇事女司機見事件嚴重,便躲進了警車中。

當民眾要求肇事司機下車道歉時,肇事司機一直躲在警車中不肯下車道歉,後被警方帶走,憤怒的民眾隨後將肇事車輛掀翻。事發當日晚11時50分許,公安機關將肇事車輛拖離現場。

隨後有人試圖與事發所在地的派出所聯繫,當地警方拒絕透露。

事件結果

市民從後備箱找到的車牌號 市民從後備箱找到的車牌號

據濟源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濟源”發布內容:現查明,肇事女司機畢嬌,1987年生,北海辦事處人,未婚、無業,持有C1機動車駕駛證。經檢測,事發當時,畢嬌血液中未有酒精含量。因涉嫌毆打他人,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畢嬌處以治安拘留9日並處罰款500元。

此外,因畢嬌涉嫌使用偽造車牌,未攜帶行駛證、駕駛機動車未各行其道等行為,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0天,罰款3150元,駕駛證計12分。公安機關表示,這兩項處罰分別予以執行。

據查,畢嬌駕駛的黑色本田轎車系從盧某處所借,其車牌豫R95668為套牌,系盧某非法購買使用。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盧某涉嫌偽、變動機動車號牌,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13天,並處罰款3000元,沒收偽造號牌,駕駛證計12分。

據當地公安機關描述,在事發現場,見義勇為的張某站在被掀翻轎車車頂,持械對該車進行打砸並煽動民眾,並用隨身攜帶的打火機引燃紙箱丟入車內企圖燒車。經酒精檢測,張某當時系醉酒狀態。因涉嫌放火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羈押在當地看守所。(此說法暫未得到在場民眾認可)

25日下午,濟源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相關單位到醫院慰問受害的王某,並向其通報了對畢的處罰結果,王某對結果表示認可。

據當地媒體透露,事發現場,畢嬌拒不道歉,打罵他人,並口出“知道我是誰嗎?我後台硬著呢?”“砸吧,我有的是錢!”等惡言,而引發圍觀情緒激動情緒。除以上結果外,公安機關正對其他參與打砸人員進行調查,如以後發生類似事件,還會對此類害群之馬進行圍殺堵截。

事件分析

2013年5月24日下午發生在河南省濟源市的本田車女司機撞人後口出狂言事件引發輿論關注,26日下午,記者在濟源拘留所見到了5·24群體事件當事人畢某,還原事發現場時的真實情況。

“當時是我態度不好,現在很後悔。”

據畢某回憶,2013年5月24日17時30分,其在湯帝附近因不小心碰到小女孩後,因不理智呵斥了小女孩一句:“走路也不看路”,遂與她的父母產生爭執。十多分鐘後,在圍觀的好心阿姨的勸解下,畢某向對方賠禮道歉。

畢某說,“就在我們雙方即將達成賠償協定時,有圍觀民眾說,‘不行,這事不能這樣就了了’”,小女孩的媽媽沒有做聲。這時,畢某建議對方報警,由警方處理。

畢嬌的真實社會背景 畢嬌的真實社會背景

畢某回憶,濟水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建議雙方協商了結此事。但是,圍觀者有說這有說那的,無法在現場調解,民警準備將雙方帶離現場。畢某說,圍觀者太多,他們不同意將車拖走,民警就讓其坐到車上。

畢某回憶,她在警方的車上大約坐了兩個小時,但她始終沒有說過“知道我是誰嗎,我後台硬著呢”、“砸吧,我錢多的是”之類的話,這都是虛構的。

針對網路上出現的針對其社會關係一些議論,記者向畢某進行了求證。畢某說,“我的家境很一般,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在打工。在我的親屬里,沒有當官的人,也沒有一個叫畢娟的姐姐”。

據了解,2008年,畢某從濟源某學校畢業。曾在朋友的介紹下在某商廈二樓幫人賣衣服,3個月後,她又前去深圳打工。2010年5月,畢某回到濟源,在某酒店從事前台工作,次年8月,又更換工作到另一家酒店作前台。2012年起,畢某辭職一直在家沒上班,幫助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順便在家做做飯,帶帶小侄子。

針對“有錢後台硬”的傳聞,畢某說:“我不知道誰說這樣的話,目的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幾年來存的一兩萬塊錢算不算有錢。”畢某說,工作以來收入一直非常不穩定,要是有錢也不會頻繁換工作,她至今仍記得第一份工作的工資掙了250塊錢。

畢某表示,“在我的親屬里,沒有當官的人,也沒有一個叫畢娟的姐姐。”畢某說,她的父母是濟源煤業的退休工人,父親現在在家幫助帶小侄子;母親退休後在沁園路某公司工作,據她所知,沒有任何親屬擔任有公職。

“我是土生土長的濟源人,我肯定不會說’有錢後台硬’這樣的話,我才20多歲,還沒有結婚,我還要在濟源生活,儘管我當時不冷靜,但我知道如果說那些話,對我自己沒有任何好處。”畢某說。

連說三聲“對不起”

對於這件事引發如此大的影響,畢某得知後非常懊悔,痛苦流涕中連說了三聲“對不起”。她說,首先對不起被撞女孩和她的家人,由於當時情緒激動,對她們態度不好,才引起了爭吵,如果當時自己足夠冷靜,及時賠禮道歉也就沒有後來嚴重的後果;她也對不起周圍好心勸說她的人們和幫助過她的人,以及指責她的人,她們好心相勸,抑或指責批評,都源自於自己的錯誤,自己卻沒有足夠認識,用衝動和憤怒回應,帶給他們傷害;她還稱對不起整個社會,由於自己的不冷靜,這件事情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甚至傳出我“有錢後台硬”的謠言,自己非常懊悔。

畢某最後說,如今因為自己的不理智,她付出了代價。在拘留所她想了很多,在父母來探視時,她已經委託父母登門去給當事人道歉,希望他們原諒自己的過錯。並且表示,自己出去後,還會當面向當事人再次道歉。

畢嬌事件,都是“後台”惹的禍

政法委、宣傳部、公安局等多個部門的人員,去醫院看望、慰問一名被交通肇事者打罵的普通市民;看望者與被看望者的身份、地位如此懸殊,如此不講“規格”的“組團慰問”,是一件難得一見的事情。河南濟源市方面的做法,是一種“應急”措施,表明他們對24日傍晚由交通肇事所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確實很重視,表明他們讀懂了現場人群的情緒。

24日傍晚,在濟源市宣化街西關國小門口,之所以會聚集起大量市民,之所以會群情激憤,只是因為肇事者的一句話:“知道我是誰嗎?我後台硬著呢”——“後台論”引爆了現場人們的情緒,“後台論”也是輿論關注的焦點:肇事者畢嬌到底有沒有後台?後台是誰?

昨天,濟源市公安局公布了畢嬌的家庭狀況和社會關係:家人和親戚都是普通百姓,沒有官員,意在表明:畢嬌所稱的“後台”並不存在。但是,畢家的“社會關係”,僅限於父母雙方的親屬,不足以證明畢嬌沒有“後台”。“後台”(如乾爹)未必有血緣關係,已是社會“常識”。畢嬌若真有“後台”,恐怕也不是那么快就能查到的,“後台”也不會坐以待查。但是,25日事件被報導,26日就公布畢嬌的家庭狀況和社會關係,應該說,濟源市方面的反應是快的,即使說服力不夠,也多少能緩和一下民眾的情緒。

令人憤怒的,不僅僅是一個自稱有“後台”的畢嬌。畢嬌或許真沒“後台”,但是,大家都知道有“後台”的好處。“後台硬”,意味著沒有“後台”,你就是個軟柿子。現實中,沒有“後台”,你的人生舞台就受限。人生若是舞台,衣櫃不是後台。沒有後台,你就吃不開;沒有後台,臉上無光,於是,沒有後台,也要裝作有後台。

不管畢嬌有沒有後台,至少現場的人相信她真有後台。只是“後台”沒能嚇住人,反倒把眾人惹毛了——當人們對“後台”的容忍達到極限時,“後台”也能給人招災的。以為有“後台”,就能恣意妄為,也是一種愚蠢。只是對愚蠢的懲罰不太好預料罷了。誰能想到,一起再普通不過的交通肇事案演變為一個“群體性事件”?

解鈴還須系鈴人。這次發生在濟源的“群體性事件”,是“後台”惹的禍。如果沒有後台,人也能活得揚眉吐氣,還有什麼必要找“後台”?人人都能活得揚眉吐氣,還會發生“群體性事件”嗎?“後台”不除,國無寧日。組團慰問,至多只能安撫人情緒一時。

如果沒有後台,人也能活得揚眉吐氣,還有什麼必要找“後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