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耕鎮

留耕鎮

留耕鎮位於江安縣中部,縣道江紅公路穿鎮而過,地形屬四川盆地盆周邊緣地形,全鎮地勢北高南低,西北兩面的低山將留耕圍成一個小盆地,淺丘和平壩交錯分布在盆地內,土壤肥沃,主要是紫色土,氣候為長江中上游流域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民族為漢族,主要農副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高梁、油菜、柑桔、蠶桑、生豬、禽蛋等,是一個典型的糧豬型農業鄉鎮。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留耕鎮於1934年建鄉,1958年為留耕公社,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由原留耕、中壩、三塊三鄉合併而成至今,幅員面積40.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655畝,共有1個社區居委會,2個農村社區,16個農業村,107個村民組,2010年末總人口為28545人,農業人口26199人.

留耕鎮系長江上游流域範圍,地形北高南低,北面的低山分水嶺南側所有水量,均紛紛自北向南流下,自然形成牟家河、洗布河和留耕河三條溪流,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六十年代,人們根據獨特的地形優勢,在北面的低山間,投資投勞修建了仁家壩(小一型)水庫和小岩口(小二型)水庫,水利渠堰4條,總長度約95公里,溪河和水庫的總蓄水量有565萬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留耕人民的農業生產及人畜飲水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水資源的開發和水產養殖創造了條件。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但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特別是近年來,農產品價格低迷,銷路不暢,農民增收較少,而政府花去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去應付日常的工作事務,對經濟發展思路摸索顯得較為滯後,針對這一現狀,二十一世紀初新成立的黨政領導班子,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出台許多優惠政策的背景下,提出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開展可行性項目研究,大力招商引資,著力抓鎮域經濟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可行性理論研究。

旅遊資源

留耕鎮 留耕鎮

其一,“金仙洞”寺廟是江安縣除紅佛寺以外的第二大宗教人文景觀,位於留耕西部邊緣海拔約500米的山崖,相傳,西天金仙聖母曾在此廟中山洞吃齋念佛,以佛理傳教感化世人後得道成仙而得名,後人依山崖地勢立廟緬懷、祭祀,祈求平安吉祥,每月均要舉行廟會和各種宗教活動,而金仙洞素食又是廟裡一絕,師傅麵粉、青油、豆類、蔬菜等原料製成各種形狀、不同風味的食品,吸引了遠近眾多的遊客,但該廟規模較小,交通不便,尚需社會有識之士開發增輝。

其二,仁家壩水庫,位於海拔600餘米的青峰寺山下,系六十年代人工修建而成的小一型水庫,該庫有上、下兩大堤,庫容量大,庫水面積廣闊,被周圍的青山翠竹環繞懷抱著,象一彎新月般的鏡子鑲嵌在藍天白雲下,庫水清澈,水裡生長著青、草、鰱、鱅、鯽魚等多種魚類。試想,在現代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人群,忙中偷閒,去登青峰寺,一覽眾山小之後,又來到仁家壩水庫蕩舟,垂釣、游泳,領略青山、綠水美景,尋找寧靜、悠然、怡人感覺,是多么愜意的一種悠閒、娛樂方式。這樣的地方誰人不願意去遊玩呢?。若有社會有識之士投資,開發青峰湖這一旅遊景點,辦成集餐飲、遊樂、休閒為主的去處,將吸引眾多的人來遊玩。

果品加工

留耕鎮 留耕鎮

留耕鎮有四個園藝場,分別是中壩園藝場、留耕園藝場、三塊園藝場和金仙林果場,這幾個園藝場均建於七十年代,原屬集體農業企業,現已分別承包給了農戶,這幾個園藝場均生產柑桔為主,品種有錦橙、臍橙、血橙、夏橙、溫州蜜柑等。一年四季均有柑桔上市,年可產柑桔900餘噸,去年,鎮黨委、政府又領辦了江安縣經濟林科技示範基地,建了20畝的名、優、特、新水果品種苗圃園,有柑桔、杏、李、桃、葡萄、棗、櫻桃等幾大類共20餘個科技新品種,本年度即可上市售苗,對本鎮及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但規模較小,果品加工和銷售尚屬薄弱環節,現誠邀有果品加工投資意向的為企業前來投資辦廠。

畜禽養殖 銀定村種豬場是全宜賓市較規格的種豬場,現有杜洛克、約克、長白、四川白等三元以上雜交優良種豬50餘頭,年可提供仔豬1200頭,種豬配套的商品豬場年可出欄700餘頭,同時該村已建成波爾山羊、黑山羊養殖基地和榮昌烏骨雞養殖示範基地。三塊肉鴿養殖場年可提供肉鴿、種鴿上萬隻,新場村引進了北京柴烏雞500餘只,開始養殖試驗,至本年底將可上市該種雞和雞蛋,留耕村養豬場年可提供優良商品豬200餘頭,肉兔場年提供肉兔上千隻。總的來說,畜禽養殖發展較為迅速,但因缺乏投資,難以形成規模生產、經營管理。

礦產資源

留耕鎮 留耕鎮

全鎮礦產主要是頁岩、天然氣和銅礦。在頁岩的開發利用上已建有銀定機磚廠和四重村機磚廠,年可生產頁岩磚2000萬塊,紅磚生產供不應求。天然氣方面在七十年代經瀘天化石油採氣隊探測的,在本鎮南端中壩場鎮附近有四口採氣井。在中壩有一個輸氣站,留耕新場村油榨坪處有一輸氣中轉站,為留耕鎮場鎮居民將來用上天然氣奠定了基礎。銅礦方面,在青峰寺山脈沿線的山崖下,均有儲量,以前曾有人開採過,但因資金、技術等問題,沒開採多少就夭折了,有待專家探測儲量方知可否引資開採利用。 在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外出務工人員有6256人,總人口普查有22713人,其中5-64周歲的人口有12732人,可見我鎮勞動力資源豐富,可滿足投資辦廠無勞動力的後顧之憂。

勞動資源

留耕鎮 留耕鎮

在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外出務工人員有11916人,總人口普查有28545人,其中5-64周歲的人口有18512人,可見我鎮勞動力資源豐富,可滿足投資辦廠無勞動力的後顧之憂。

以上即為留耕鎮目前存在的幾大資源優勢,鎮黨委、政府已在不斷圍繞這幾大優勢作可行性論證,並將其作為招商引資的主要項目,願有以上幾項投資意向的企業前來考察投資。

農業改革

縣委副書記熊林海、副縣長李勇深入留耕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調研,並與留耕鎮黨政領導、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農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工辦主任羅一文、縣府辦副主任唐世華、留耕鎮黨委書記賀鶴全、鎮長羅強等陪同調研。

熊林海、李勇一行先後到留耕鎮的遠東竹業加工廠、銀錠機磚廠、富源木壓板廠、順良棕廠等農業龍頭企業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的生產、建設情況以及在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熊林海在與縣級龍頭企業遠東竹業負責人的交談中指出,遠東竹業要緊緊抓住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的有利時機,搞好整體發展規劃,加大投入力度,找準市場切入點,進一步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做優,並積極爭取市、省級龍頭企業,準確、及時把握國家產業政策,暢通渠道,積極爭取更多優惠政策支持,獲得市、縣項目資金的支持。希望企業要充分發揮"龍頭"作用,真正把龍頭舞起來,影響和輻射周邊地區,帶動廣大農民共同致富。

李勇向富源木壓板廠企業負責人詳細詢問了企業發展的軟硬環境如何,在發展中遇到什麼困難,對縣委、縣政府在發展涉龍企業有何意見,並表示縣委、縣政府會為企業尤其是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優惠的政策,營造寬鬆的環境,對於向企業“吃、拿、卡、要”的行為予以嚴處,決不手軟。

在順良棕廠,熊林海在參觀棕廠生產過程中,詳細了解了棕廠的原材料來源,生產銷售情況後,認為棕墊的原材料供應有保障,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有利於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要求留耕鎮黨委、政府加大對棕廠的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引導企業改變思維模式,從重加工、流通,忽視基地建設向發展訂單,注重基地建設轉變,要與退耕還林工程緊密結合起來,組織農民種植棕芭樹,與農民發展訂單生產,走產加銷一體化道路,實現“農企”雙贏。

在結束對企業的實地調研後,熊林海、李勇對留耕鎮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產業化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熊林海強調,鎮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於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強化服務意識,找準著力點,積極培植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切實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李勇要求,留耕鎮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 "北橙南竹"的農業總體布局的要求,發揮南鄉竹資源豐富的優勢,重點發展壯大“果、畜、竹”三大產業中的竹類加工產業。他指出,留耕鎮農業龍頭企業具有較好的基礎,已初具規模,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希望留耕鎮立足於現有的農業企業的基礎上,利用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扶貧開發等項目的實施,改善留耕鎮的農業生產條件,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農業產業化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硬體環境,將留耕鎮三塊逐步打造成南鄉涉農企業聚集園區,為加快我縣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縣域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起到重要的示範、帶動、輻射作用。

招商引資

留耕鎮農貿新街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23.914畝,可建門市120間,住宅200套,需投資2千萬元。留耕進城經商,生活的農戶較多,門市、住房銷售潛力大。

留耕場鎮供汽工程:該項目可解決3000人場鎮的生活用汽,用汽戶可達300戶,需投資100萬元。場鎮戶數較多,用汽欲望大,發展用汽工程潛力大。

留耕農田引水灌溉工程:該項目可解決留耕生產、生活用水,需投資50萬元。該項目建成後,可解決全鎮人畜飲水和生產用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