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蓬鎮

底蓬鎮

底蓬鎮屬川南重鎮,地處宜賓市江安縣南鄉腹地。底蓬鎮幅員面積55.1平方公里,轄17個村,1個居委會,130個村(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3015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87人。

基本信息

地區簡介

底蓬鎮,是中國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底蓬鎮及周邊 底蓬鎮及周邊

底蓬鎮坐標:28°33′08″N105°06′26″E

底蓬鎮下轄以下地區: 底蓬社區、底蓬村、吉慶村、文武村、元通村、金銀村、小陽村、石龍村、白家村、茶元村、下午村、李灣村、月台村、水村、梅溪村、邵灣村、大田村、元述村。

底蓬鎮地理位置為東經105°06′23″,北緯28°32′56″,為深淺丘交替地帶,海拔400—700米。境內溪流縱橫,資源豐富,景色宜人,風光無限。底蓬鎮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文化源遠流長,是“四川省文化先進鎮”。底蓬古名“低蓬”。此地名見於江安行政區隸屬,南宋時即江安縣

底蓬鎮 底蓬鎮

生南耆第三十二都。建制久遠,歷來是江安南鄉片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風景資源豐富,是川南旅遊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團山島、福靈寺、銅古溝、興隆古堰、大幹灘、九蓮洞、豬圈門、懶板凳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然風光。英才輩出,中國革命先驅者梁伯隆烈士誕生在底蓬。

底蓬鎮幅員面積55.1平方公里,轄17個村,1個居委會,130個村(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3015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87人。耕地面積24206畝,其中水田21586畝。氣候溫暖濕潤,光照熱量充足,全年氣溫平均18.4℃,最低溫度3.4℃,全年總降雨量1290毫米,夏秋多綿雨或暴雨,年日照時數955.8小時,伏旱時間不長,冬春偶有霜雪出現。

底蓬鎮 底蓬鎮

底蓬鎮水資源豐富,鎮內溪流交替,溝壑縱橫,小橋流水,享有“川南水鄉”之美譽。起源於仁和鐘頂山、大井連天山脈的大幹灘、銅古溝在底蓬場交匯成著名的綿溪河。綿溪河在底蓬流域面積48公里,流經17個村122社,水流落差較大。

底蓬鎮以三山三水,構成了“山川如畫水成文”的風貌。積年來這些山山水水,已形成了松杉戴帽,果村纏腰,稻田鑲足,竹束波濤的格局,加之飛禽走獸,繁衍生息,生態環境日益最佳化。更加新世紀的泱泱大潮,推動著底蓬的不斷向前發展,一個百業興旺,先進文明的新興小城鎮,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正以日新月異,超常發展的步伐,信心百倍地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學力量

底蓬中學作為宜賓市江安縣優質特色高完中,一個和諧而優美的學校,地處蜀南竹海、夕佳山民居、仁和百竹海“旅遊金三角”的中心地帶,這是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地方,是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品牌國中、特色高中”。
學校現有在職教師122人,有學生2100餘名,36個教學班。學校占地80餘畝,擁有400米跑道和各類球場,有2000人大禮堂、階梯教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實驗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功能教室、微機室、一流食堂等良好的條件。

農業經濟

底蓬是江安縣的農業大鎮,農業總產值2804萬元,糧食總產量實現1496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259元。全鎮優質雜交稻14000畝,優質紅粱1500畝,日本沙梨、洞庭枇杷、布朗李等優質水果基地2000畝,茶園1000畝,蠶桑10111萬株。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漁業,全鎮年生豬出欄3萬頭,雞、鴨13萬隻,稻田養魚面積5000畝,池塘、水庫養漁面積1000畝,水產品8萬公斤。已培育形成竹、畜、茶、果、桑五大支柱產業。建成了園通、茶元、曉陽、文武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

底蓬鎮林業資源豐富,全鎮林地面積27871畝,森林覆蓋率48%。屬川南濕潤森林植被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樹木類51科,120屬,137餘種。主要生產雜竹、馬尾松、杉木為主。全鎮年產雜竹5萬噸,竹筍2500噸。銅礦資源富集,在文武發現露天銅礦石。

工業經濟

底蓬鎮 底蓬鎮

底蓬鎮是江安縣工業大鎮。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1.3億元,增加值3665萬元,企業為財政創稅300多萬元。有江安縣竹類加工龍頭企業——蜀星紙業有限公司,有1092型、1575、1760型生產線,年產牛皮紙6000噸,創產值1400萬元,創稅200萬元。水電站6個、石廠4個、中型機磚廠2個,中型加油站2個,高梁酒廠4個,交通便捷,與敘(永)高(縣)路、宜(賓)瀘(州)路、隆(昌)納(溪)路等高等級公路聯網。通訊發達,實現村村通電話。聯通、電信在底蓬建成IC網基點2個。開通了小靈通。35萬千伏變電站落戶底蓬。日產1萬立方米自來水廠兩個,滿足供應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

底蓬鎮場鎮建設規模1.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8500人。場鎮建有竹風文化廣場、團山島休閒娛樂中心。商貿繁榮、流通活躍,有商貿市場2個,是江安南鄉片區的物資集散地。餐飲、娛樂、金融、中介服務、汽車修理、中介服務、房地產蓬勃興起,成為重要的經濟成長點。鎮機關事業單位35家,各部門、公司均在底蓬設有辦事機構、營業網點。

底蓬鎮具有豐富的竹資源,但由於部分邊遠山區交通不便,地勢偏僻,再加上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竹片運不出去,許多竹子乾死在竹窩裡,只能當柴燒,竹資源成了不可利用的“死”資源。問題出在哪?關鍵在路!為破解這一難題,底蓬鎮本著“民眾自願、林為主體、政府主導、適當補助”的原則,組織發動民眾下大力氣推進“村通工程”,籌集資金150萬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全鎮共修建鄉村公路12條,里程55公里,修建跨度15米以上的橋樑4座,溝通了大妙、桃坪、老翁3條通鄉公路,構成了一個村級公路網路。公路通了,再以不愁運輸了,收購竹片的車子開在了農民的家門口、竹山上。同時,底蓬鎮針對個別竹片經營戶設點壓價收購、強行收購引起農民不滿的問題,從2003年起打破竹片壟斷經營,取消竹片定點收購,獨家經營的做法,有合法手續的經營戶可同在一條路,同在一個點收購,公平競爭,防止了壓價現象。對農民自願直接交到蜀星紙業的,只要開具村組證明和出示本戶林權證,任何人不能阻擋。

土特產

臍橙

底蓬鎮 底蓬鎮

年產量,2000噸,特點是,1、個大,單果重250克以上。2、無核,是無污染綠色果品3、口感好,化渣、碳水物質較高,可醒酒利尿。4、耐貯存,可保鮮三個月,方便包裝運輸。5、栽培管理技術易於掌握。

茵紅李

年產量250噸,特點,1、屬小水果品種,產量每年在50噸左右。2、核小,是無污染綠色小水果。3、口感醇正,低介酸、碳水物質適中,有助消化之功效。4、耐貯存,可用紙箱定量包裝,鮮果可保存14天左右。5、成熟季節較一般大白李偏遲,市場行情很好。

白鰱

年產量600噸,特點,1、養殖水面每年2000畝以上,畝產300公斤以上。2、細刺、肉質嫩、營養價值高。3、天然無污染水產品之一。4、可加工魚乾,方便包裝運輸,也可增氧鮮活運輸。5、年產魚苗1000萬尾以上,用於吃魚苗火鍋,也可用著稻田、池塘、水庫、河流活水養殖。

重點項目

底蓬鎮 底蓬鎮

底蓬新倉庫貿易市場:竹木、草紙、及相關附屬產品批發市場,竹工藝品及深加工項目,露天大棚,估計投資30萬元,本地依託萬里鎮和仁和鄉的豐富竹資源,原材料豐富,交通便利,前景看好。

底蓬鎮汽車客運站:集交通、車輛維修、客貨運輸、服務業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估計投資300萬元,本鎮處於江紅公路沿線、交通便利,日車流量大,同時處於“國家級風景旅遊區-蜀南竹海”與“仁和百竹海”之間,無論是客運、貨運還是車輛維修都有巨大市場。

底蓬鎮地處江安南鄉腹地,現有森林覆蓋率達53%,其中竹林面積達33000畝,占森林面積的75%,具有豐富的竹資源,鎮內有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蜀星紙業,如果說江安的竹產業在南鄉的話,那么南鄉的竹產業的軸心就在底蓬。底蓬鎮圍繞縣委縣政府“南竹北橙,沿江蔬菜,全縣畜牧”的產業布局,找準自身優勢,準確定位,圍繞竹產業,著力打造江安竹資源富集地和江安最大的竹加工基地,初步實現“秀水底蓬,竹業興鎮”的目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