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形象

男性形象

男性形象,是男性外在的儀容儀態,外表形象以及行為舉止。在幾名女性作家眼中,中國男人形象極差,穿著土氣,不修邊幅,舉止粗魯,是典型的醜、髒、矬形象,並因這種言論引發網友的爭論。事實上,注重形象對於男性來說與女性一樣重要,不修邊幅的樣子可能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分大打折扣,而注重禮儀是對雙方的互相尊重。

儀表

頭髮

男人形象男性形象
職場男士的頭髮要常剪,不宜過長。職場男士一般都會選擇短髮,這樣顯得專業、幹練。如果從事藝術性工作,比如藝人、歌星、創作者,想要與眾不同是可以理解的,留什麼樣的髮型就另當別論。當然,最終要乾淨、整齊,這是禮貌的表現。

頭髮要常洗。頭髮很容易產生異味,因此要保持乾淨、清爽。注意不能有頭屑,如果在肩部位置留有頭屑,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會讓你的形象大打折扣。

唇部

因為唇部沒有汗腺,很容易乾裂。與他人近距離交流時,嘴唇乾裂也是很不禮貌的。

男士也要保持嘴唇的滋潤,整年都可以使用潤唇膏防裂。選擇無色、滋潤型唇膏即可。只要輕抹一點,讓唇部有滋潤度就行。不能抹得滿嘴都油乎乎的,以免弄巧成拙。請隨時在你的公文包內放一支潤唇膏吧,它會在某一刻幫助到你的。

手部

男士的雙手一定要有質感。因為不像女性那么經常有護手的習慣,許多男士認為潤手霜只有女士用,這是個誤區。一雙粗糙、乾巴巴的手,與誰握手,都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男士的手指甲一定要經常修剪,保持清潔,指甲內不能有污垢。現在有很多男士修甲,這是聰明的做法。細節體現生活品位,男性更是如此。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職場男士也留長指甲,甚至有人專留小指甲,用來摳耳朵、撓痒痒、挖鼻子……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一位男士的職場形象。

皮膚

由於生理原因,男士的皮膚比較粗糙、毛孔大、容易老化。男士日常活動量大,平時分泌的汗液和油脂較多,容易使灰塵、污垢聚集,堵塞毛孔,從而引起各種各樣的皮膚病和出現體味過重的情況,影響美觀。因此,男士更應該做美容護理。

雖說不像女士那樣有著較為複雜的護膚程式,但擁有很好的、健康的膚質,也是一種生活品質的體現。所以,男士也可以用護膚品。當然,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否則,不但沒有起到提升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味道

男士打扮的最後一個步驟是他的氣味。可以在刮完鬍子後,用一些男用香水或須後水。使用香水不僅僅是女性的專利,男士同樣可以。可以選擇含有淡淡菸草味道的香水,這樣會提升男士們的個人魅力。

禮儀

日常禮儀

男人形象男性形象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握手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么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女士後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鄭重地,嘴裡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職場禮儀

1、在辦公室打招呼的禮儀

(1)、在辦公室內你應向經過你辦公桌的人主動打招呼,無論他們的身份是同事或者是老闆,都要一視同仁。看見有人經過你的身旁而不打招呼,是十分無禮的。至於對周圍的同事和較熟悉的同事,更應保持有禮、和善的態度,不論早上進公司、中午休息吃飯或晚上離開公司都要打招呼,千萬不要“來無影、去無蹤”。

(2)、電梯遇見老闆,要主動大方地向他打招呼,不宜閃躲或假裝沒看見。若只有你和老闆兩人在電梯內,也可聊一些普通的事或簡單地問候一下。萬一他的反應十分冷淡或根本不理,那么以後見面只需禮貌地打聲招呼即可。最好不要與老闆在電梯內談論公事,以免使人討厭。在擁擠的電梯內,如果沒有人說話,最好也不要開口。若遇到同事向你打招呼或是目光相遇,你應適時地點頭、微笑,甚至回應,視而不見是最要不得的。老闆招呼你時,你要客氣地回答“是的,╳╳老闆(潘總)”,“是的,╳╳先生”。

(3)、離開辦公室時,應記住向主管報告,詢問是否還有吩咐然後再離開。對於上司,態度要禮貌周到,若接近其身邊,要站好後再打招呼;而一般熟悉的同事之間則不必拘束,可以用互相了解及喜歡的方式打招呼。

(4)、同事之間如非常熟悉或得到對方許可,則可直稱其名,但無論如何不應該於工作場合中叫對方的小名、綽號,如“帥哥”、“美女”或“好好先生”等。因為這些稱呼含有玩笑意味,會令人覺得不莊重,同時在工作場合不套用肉麻的話來稱呼別人,如“親愛的”,“老大”等。

(5)、別人招呼你時,應立刻有所回應,即使正在接聽電話也應放下話筒,告訴他你住在那接聽電話,待會兒就來。不要留待事後解釋,以免增加困擾及誤會。

(6)、在辦公室內坐著時,如果有人進來,究竟應不應該站起來。當下列人士進來時,你就該站起身來:顧客(不論男女)進來時;職位比你高的領導;職位與你同等的女性行政人員。但如果她因工作需要常進出你的辦公室,那就另當別論了。開會時一位女性正好進入或離開會議室時,只有坐在她旁邊(特別是左邊)的男士應戰起來為她服務,幫忙拉開椅子,其他位子的男士依然可坐著;貴賓要離席時,不論他是男士或女士,都不可任由貴賓單獨離席,應有人陪同及恭送。

2、打電話禮儀:

(1)、做好打電話前的準備:做好思想準備、精神飽滿;要考慮好通話的大致內容,如怕打電話時遺漏,那么記下主要內容以備忘;在電話機旁要有記錄的筆和紙。
(2)、電話撥通後,應先說“您好”,問對方:是某單位和個人。得到明確答覆後,再自報家門,報單位和你個人的名字。
(3)、如對方幫你去找人聽電話,此時,打電話的人應拿住話筒,不能放下話筒乾別的事。
(4)、告知“某不在”時,你不可“喀嚓”就掛斷,而應說“謝謝,我過會兒再打”或“如方便,麻煩您轉告”或“請告訴他回來後給我回個電話,我的電話號碼是 ……”
(5)、電話撥錯了,應向對方表示歉意,“對不起,我打錯了”,切不可無禮的就關斷電話。
(6)、如要求對方對你的電話有所記錄,應有耐心,別催問:“好了嗎?”、“怎么這么慢!”
(7)、打電話時,要口對話筒,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說話要富於節奏,表達要清楚,簡明扼要,吐字清晰,切忌說話矯揉造作,嗲聲嗲氣。
(8)、給單位打電話時,應避開剛上班或快下班時間,因為接聽電話的人不耐煩。居家打電話宜在中飯或晚飯或晚上的時間,但太晚或午睡的時間不宜。
(9)、通話應簡單明了,對重要內容可以扼要地向對方再敘述一遍,以求確認。
(10)、不占用公司電話談個人私事,更不允許在工作時間用電話與親朋好友聊天。
(11)、通話完畢,應友善地感謝對方:“打攪你了,對不起,謝謝您在百忙中接聽我的電話”,或者“和您通話感到很高興,謝謝您,再見”。

3、接電話的禮儀

(1)、一般鈴聲一響,就應及時接電話。如鈴聲響過四次再去接,就顯得不禮貌,此時拿起電話,應說聲“對不起,讓您久等了。”
(2)、一般拿起話筒後,應說“您好”
(3)、再自我介紹,需要我幫忙嗎?
(4)、認真傾聽對方的電話內容,聽電話時,應說“是、好”等,讓對方感到你在認真地聽,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說話。
(5)、如對方不是找你,那么你應該禮貌的請對方“稍候”,如找不到聽電話的人,你可以自動的提供一些幫助,“需要我轉告嗎?”
(6)、如對方要求電話記錄,應馬上拿出紙和筆進行記錄。電話記錄:說來的電話(WHO),打電話找誰(WHOM),來電的內容(What)、來電的原因(Why)、來電提到的地點(Where)、時間(When)。
(7)、電話完畢,應等對方掛機後在掛比較好,不要倉促的久掛斷,甚至對方話音沒落,就掛斷。掛電話的聲音不要太響,以免讓人產生粗魯無禮的感覺。
(8)、碰到對方掛錯電話時,態度要有禮貌,別說“亂打,怎么搞的”
(9)、接電話時,儘量不要乾別的事,如中途有事,必須走開一下,那么時間也不應超過30秒。

4、交換名片的禮儀

(1)、要養成檢查名片夾內是否還有名片的習慣,名片的遞交方式:各個手指併攏,大拇指輕夾著名片的右下,使對方好接拿。雙手遞給客戶,將名片的文字方向朝客戶。
(2)、拿取名片時要雙手去拿,拿到名片時輕輕念出對方的名字,以讓對方確認無誤;如果念錯了,要記著說對不起。拿到名片後,要放置自己名片夾中。
(3)、同時交換名片時,可以右手提交名片,左手接拿對方名片。
(4)、不要無意識地玩弄對方的名片。
(5)、不要當場在對方名片上寫備忘事情。
(6)、上司在旁時不要先遞交名片,要等上司遞上名片後才能遞上自己的名片。
(7)、送名片的禮儀:應起身站立,走向對方,面含笑意,以右手或雙手捧著或拿正面面對對方,以齊胸的高度不緊不慢的遞送過去。與此同時,應說“請多關照”,“請多指教”“希望今後保持聯絡”等,同時向多人遞送名片時,應由尊而卑或由近而遠。
(8)、接受名片的禮儀: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說“謝謝”。然後,務必要用右手或雙手並用將對方的名片鄭重的接過來,捧到面前,念一遍對方的姓名。最後,應當著對方的面將名片收藏到自己的名片夾或包內,並隨之遞上自己的名片。忌諱:用左手接,接過後看也不看,隨手亂放,不回遞自己的名片等。

5、“上座”和“下座”的區分:

離入口遠的地方為上座,離入口進的是下座。
右邊是上座,左邊為下座。
如果既有靠牆的沙發,又有不靠牆的沙發放在會客室里,那么以靠牆的為上座。
不管你進入會客室、辦公室或客戶家裡,不要坐到上座。
坐3人沙發時,不要坐在兩端,應坐在中間,會顯得落落大方、談話的感染力會增強。

著裝

職場著裝六忌

男人形象男性著裝
1、過於鮮艷

著裝過於鮮艷是指商務人員在正式場合的著裝色彩較為龐雜,過分鮮艷,如衣服圖案過分繁瑣以及標新立異等問題。

2、過於凌亂

著裝過於凌亂是指不按照正式場合的規範化懇求著裝。凌亂的著裝極易給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容易使客戶對企業的規範化程度產生疑慮。

3、過於袒露

在正式的商務場合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不適合袒露的,比如胸部、肩部、大腿。在正式的商務場合通常懇求不袒露胸部,不袒露肩部,不袒露大腿。

4、過於透視

在社交場合穿著透視裝往往是允許的,但是在正式的商務交往中著裝過分透視就有失於對別人的尊重,有失敬於對方的嫌疑。

5、過於短小

在正式場合,商務人員的著裝不可以過於短小。比如不可以穿短褲、超短裙,非常重要的場合不允許穿露臍裝、短袖襯衫等等。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男士在正式場合身著短褲是絕對不允許的。

6、過於緊身

在社交場合身著非常緊身的服飾是允許的。但是必須強調在工作場合和社交場合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不可以穿著過分緊身的服裝。構想一下,當商務人員在工作場合穿著過於緊身的服裝,凸顯線條分明,又怎能體現自己的慎重呢。

注意事項

1、符合身份

鑒於每一位員工的形象均代表其所在單位的形象及企業的規範化程度,也反映了個人的修養和見識,因此商務人員的著裝必須與其所在單位形象、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相稱,做到男女有別、職級有別、身份有別、職業有別、崗位有別,即“乾什麼,像什麼”。如此這般,才會使商務人員的著裝恰到好處地反映自身的素質,反映企業的形象。

2、揚長避短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高矮胖瘦都不同。商務場合著裝強調揚長避短,但重在避短不在揚長。例如,一位身材很好的小姐,緊身上衣,迷你裙最能展現她的身材,但是這樣的著裝不適宜商務場合,商務場合還是穿職業套裝為好,這就是重在避短不在揚長;如果女士的腿不直,則可以選擇褲裝。這就是揚長避短。

(1)、區分場合

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商務人員的著裝應當因場合不同而異,以不變應萬變顯然大為不妥。在不同的場合商務人員應該選擇不同的服裝,以此來體現自己的身份、教養與品味。一般而言,商務人員所涉及的諸多場合有三:公務場合、社交場合、休閒場合。

(2)、公務場合

所謂公務場合是指執行公務時涉及的場合,它一般包括在寫字間裡,在談判廳里以及外出執行公務等情況。公務場合著裝的基本要求為注重保守,宜穿套裝、套裙,以及穿著制服。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選擇長褲、長裙和長袖襯衫。不宜穿時裝、便裝。必須注意在非常重要的場合,短袖襯衫不適合作為正裝來選擇。

(3)、社交場合

對商務人員而論,所謂社交場合是指工作之餘在公眾場合和同事、商務夥伴友好地進行交往應酬的場合。雖然這些場合不是在工作崗位上,但往往面對的是熟人。社交場合著裝的基本要求為時尚個性,宜穿著禮服時裝、民族服裝。必須強調在這種社交場合一般不適合選擇過分莊重保守的服裝,比如穿著制服去參加舞會、宴會、音樂會,就往往和周邊環境不大協調了。

(4)、休閒場合

所謂休閒並不等於休息,這裡的休閒是指在工作之餘一個人單獨自處,或者在公共場合與其他不相識者共處的時間。休閒場合著裝的基本要求為舒適自然。換言之,只要不觸犯法律,只要不違背倫理道德,只要不有礙他人的身體安全,那么商務人員的穿著打扮可以完全聽憑個人所好。一般而論,在休閒場合,人們所適合選擇的服裝有運動裝、牛仔裝、沙灘裝以及各種非正式的便裝,比如T恤、短褲、涼鞋、拖鞋等等。在休閒場合,如果身穿套裝、套裙,往往會貽笑大方。

3、遵守穿著常規

光腳不僅顯得不夠正式,而且會使自己的某些瑕疵見笑於人。與此同時,在國際交往中,穿著裙裝,尤其是穿著套裙時不穿襪子,往往還會被人視為故意賣弄風騷,展示性感之嫌。因此,光腳也是不允許的。

4、遵守西服穿著常規

西裝穿著講究“三個三”,即三色原則、三一定律、三大禁忌。

(1)、三色原則

三色原則的含義是指男士在正式場合穿著西裝套裝時,全身顏色必須限制在三種之內。

(2)、三一定律

三一定律的含義是指男士穿著西服、套裝外出時,身上有三個部位的色彩必須協調統一,這三個部位是指鞋子、腰帶、公文包的色彩必須統一起來。最理想的選擇是鞋子、腰帶、公文包皆為黑色。鞋子、腰帶、公文包是白領男士身體上最為引人矚目之處,令其色彩統一,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品味。

(3)、三大禁忌

三大禁忌簡言之是指在正式場合穿著西服、套裝時,不能出現的三個洋相。

袖口上的商標沒有拆、袖口上的商標應該在買西裝付款時就由服務人員拆掉。如果在穿著西裝時,袖口上的商標還沒有拆掉,就顯得不懂行了。

在正式場合穿著夾克打領帶、領帶和西裝套裝是配套的,如果是行業內部的活動,比如說領導到本部門視察,穿夾克打領帶是允許的。但是在正式場合,夾克等同於休閒裝,所以在正式場合,尤其是對外商務交往中,穿夾克打領帶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正式場合穿著西服、套裝時襪子出現問題、一般人而論,穿襪子講究不多,最重要的講究是兩隻襪子應該顏色統一。但在商務交往中有兩種襪子以不穿為妙,第一是尼龍絲襪,第二是白色襪子。

觀點

關於中國男人形象差,是網上的一個話題,起因是某女性作家寫了一篇《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說中國男人不重修飾、邋遢,接著另一名女性作家跟進這話題,也寫了文章《中國男人為什麼這么醜》。

理想男人形象

男人形象中國男人形象
三個女性作家眼中理想的“男性形象”:“打扮精細、搭配講究、收拾得乾淨清爽,甚至還有一點清淡香水味”;“運動、鍛鍊、堅持用好的護膚品、挑貴的衣服、多跑美容院”;“作息定時、熱愛運動、時常看書、內心簡單”;儒雅、有文化、好的品位……很顯然,這個理想男性,肯定不是從事體力勞動的農民工,他至少得是中產階層或上流階層。並且,這一理想的“男性形象”與偶像劇里的男主人公是重疊的,無論是金秀賢、李敏鎬,還是鍾漢良、霍建華,都可以套上這些標準。正因為如此,女性作家的結論得到無數女性網友的共鳴。

中國男人形象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中寫道:因為工作關係,筆者在過去10年間接觸過大量的華人學者,整體感覺是呆在海外的,其形象氣質普遍優於國內的。前者一般頭髮皮膚整潔,衣服質感良好,待人接物平等禮貌,談論起專業來更願意以理服人;而中國的學者有相當多不修邊幅,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架子大,舉止粗魯的。

《中國男人為什麼這么醜》的副標題則是“從三大最帥漢學家說起”,文中說:我特意以學者和作家為例,因為他們本該是知識精英,有品味有文化,經濟上即便不是大富大貴也絕不至於匱乏;如果連他們都任由自己油頭垢面、挺著六七個月的大肚子,穿著城鄉結合部的不合身老頭衫,腳踩一雙一百年沒有擦過油的皮鞋,那么,平常的男性就更等而下之了。

女性同胞之所以認為中國男人形象差,是因為她們潛意識裡站立著一個西方上中層男性或鍾漢良等偶像的形象。媒體人台伯河認為,中國的輿論環境裡存在著一個“中產階級神話”:一棟擁有前後花園獨門獨戶的房子,後院大概還會有個游泳池,一對夫婦兩個孩子,外加一條狗兩輛車。可實際上,“像美國影視劇中那樣的人物,男性能夠負擔在環境良好的郊區社區(Suburb)的房產和居住條件,並且還有能力和資源投入到對自己外貌的修飾上,這必須得達到美國人收入水平的前10%——也就是上層中產階級的標準。”遺憾的是,“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的中產階級意象,在中國媒體渲染下已經扭曲成了一種想像中的共同神話。”

換言之,女性作家們從西方男性身上建構出的理想“男性形象”,很可能只是一個“神話”,就如台伯河所說的,那只是已開發國家收入前10%的男性,而不是普遍的西方男人。自然地,當你以這10%的標準看待中國男人,就如同你以鍾漢良標準看待中國男人,此時,中國男人形象還會好嗎。說到底,中國男人形象差,不過是比較標準的問題,而這背後與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與個體職業屬性息息相關。因此,這樣的比較、包括得出的結論,不過是為輿論提供話題和口水罷了,沒有任何普遍性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