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漢語詞語]

修養[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修養,指人的綜合素質;道家的修煉養性等。語出唐 呂岩《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裡。”是修行後的表象,修行是對內心思想和行為的改造,通過修行後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修為是修行的程度,而修養只是表象。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xiū yǎng

注音:ㄒㄧㄡ ㄧㄤˇ

英文:Form one’s mind

釋義:人的綜合素質。

用法:名詞;用作主語,定語,賓語。

基本解釋

[Form one’s mind]:培養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學說的要求培養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規矩。

[Accomplishment;Training;Understanding;Cultivation]:科學文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所達到的一定水平。

文化修養。

[Self-cultivation]:指逐漸養成的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

加強修養。

[View]:智力,性格。

揭示作者修養的文學主題。

1.

[Form one’s mind]:培養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學說的要求培養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規矩。

2.

[Accomplishment;Training;Understanding;Cultivation]:科學文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所達到的一定水平。

文化修養。

3.

[Self-cultivation]:指逐漸養成的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

加強修養。

4.

[View]:智力,性格。

揭示作者修養的文學主題。

引證解釋

1. 指道家的修煉養性。
唐呂岩《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裡。”
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二:“柳公權書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白雲觀》:“雖非神仙,而年過百齡者時所恆有,亦修養之明徵也。”

2.指培養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或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學說的要求培養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規矩。
《近思錄·為學》引 宋程頤:“修養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這裡,則有此應。”
元 劉壎《隱居通議·琴譜序》:“續杏壇之音,鼓宣尼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不能脫離廣大勞動民眾的、特別是無產階級民眾的實際革命運動。”

3. 指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
丁玲《韋護》第二章:“不過他不願將這些他得意的成績拿去發表,因為只能給一夥沒有修養的人作嘲諷的談資的。”
《花城》1981年第2期:“ 高連生 還顯得很有修養,雖然受到一大群人的圍攻,有的甚至出言不遜,他還是和顏悅色,細雨和風。”

4. 指思想、理論、知識、藝術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三:“再加一點文化知識,和更多的政治修養,他能成為一個好區委書記。”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比起一般知識和文學修養來,她都不如林道靜。”

相關名言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丘)

•共產主義就是作為人的自我異化的私有制的徹底廢除,因而就是通過人而且為善人,來真正占有人的本質。(馬克思)

•一切新的社會秩序,都要求人與人之間的新關係、新紀律。 (列寧)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毛澤東)

•養心莫善於寡慾。 (孟軻)

•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笛卡爾)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養的人。(羅斯金)

•最卓越的東西也常是最難被人理解的東西。(雨果)

•尊重而不迷信權威,追求而不獨占真理。(周海中)

•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布魯諾)

•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聲,就是因為它總是伴隨著巨大的犧牲。(康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