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秀梅

申秀梅

申秀梅越調錶演藝術家,是申鳳梅大師的妹妹。在電影《智收姜維》中扮演薑母。

大師申秀梅

越調表演藝術家,是申鳳梅大師的妹妹。在電影《智收姜維》中扮演薑母。據說她愛吃糖。比姐姐更早離開人世。據說一生也是很抑鬱的,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生活上,始終不得志。

生平回憶錄

很小的時候,我就見過二梅。二梅叫申秀梅,與申鳳梅是同胞姊妹,眾人都親切地喊她們大梅和二梅。那時候申鳳梅已經高升,去了地區。項城越調劇團里就剩二梅和金鳳樓扛大樑。當時是 三年困難時期剛過,劇團實行自負盈虧,所以職業文藝團體紛紛下鄉演出。我們鎮上有個劇院,劇團來了一個又一個,幾乎每晚都有戲可聽。那時候已是文化大革命前夕,劇團下鄉除去演出之外,還有個“與工農兵相結合”的任務,大多是夜間演出,白天到大田幫社員乾農活。項城距我家只有’ 公里,所以項城越調劇團常來鎮上,這就有了我與二梅接觸的機會。當時我剛上國中一年級,暑假期間,已可以去隊上混工分了。那些年天常旱,一上工就是推水車抗旱。劇團的人不會農活兒,隊長就讓他們推水車。水車這種玩意兒眼下已成了文物, 當年可是農民離不開的抗旱工具。它是由車身、提水籃、水筒子、水簸箕、水車頭、鐵鏈子組成,水車頭上橫一根長木棍,人們抓住木棍像推磨一樣轉圈兒。推水車不需要什麼技術,只要有力氣就行。一般需要八
至十人才能推得動, 我當時還是少年,就被分到水車組,和劇團的演員們一起推水車。那時候二梅才三十幾歲,個兒不是太高,說話很和氣,完全沒有名伶的架子。她不抽菸,只好吃糖,不一會兒吃一塊,說是保護嗓子。有一天她與我挨著,掏糖的時候還給了我一塊。那年月糖金貴, 要票。當二梅吃糖的時候,清香隨著轉圈兒飄移,早已使我流了口水。現在一下就吃到了,我竟如傻了一般,許久才敢去接。我極其小心地將糖送到嘴裡,差點甜暈過去。二梅當時可能還是劇團的領導,每天都帶頭推水車。有時候乾到中間,也為社員們演唱。她的拿手戲是《火焚繡樓》, 唱完了, 給眾人鞠個躬, 扭臉就朝嘴裡送塊糖。每看到二梅吃糖, 我就禁不住回味起她給我的那塊糖, 心想明天推水車時一定早來, 儘可能與她挨著⋯⋯不想第二天,劇團走了。我在漯河當搬運工的時候, 有一天在劇院門口等著看“ 解放戲”, 突然又見到了二梅, 她已不記得我, 我向她講了那塊糖和推水車的往事, 她到底也沒回憶起來。我當時很悵然,像失去什麼最寶貴的東西。那時候項城越調劇團已被解散, 二梅說她在許昌越調劇團。為什麼她不和大梅在一起,我當然不知道。正大唱樣板戲, 二梅肯定不會有多少登台機會。那一天當我問她現在何處時, 她回答得很無奈, 臉上掠過一絲不易覺察的苦楚。後來我才知道, 越調這個劇種當時已岌岌可危, 鄭州、南陽的班子相繼解散、合併, 全省只剩下周口與許昌兩個團。這就注定了申秀梅的命運。在周口,
有姐姐“大梅”一座高山壓著她,到許昌, 又有毛愛蓮排頭榜。儘管她的《火焚繡樓》頗具特色,但有毛愛蓮在,就難有她的天下。我記得二梅曾在《焦裕祿》中飾演過焦母, 演得很逼真, 給人以“ 母親” 的感染。但由於藝運不佳,一輩子也沒出頭之日。這好像是沒辦法的事兒!
我見到大梅的時候已經是粉碎四人幫以後, 有一次去地區參加劇本分析會, 申鳳梅正在周口人民劇院演出《收姜維》。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大梅的戲, 很激動。地區一幫劇作家都與申老師相熟,我也沾光去後台見了申老師。當時申老師還未卸裝, 一臉“ 諸葛”,看不清其真面目,不知道她和二梅長得一樣不一樣。幾天以後,劇本分析會結束,地區文化局設宴送客,申老師也去相送。這時候我才看清她和二梅長得差不多,只是比二梅還瘦, 可能是身體多病的緣故。老太太菸癮大,吸得手指發黃,嘴唇兒發烏。更讓我驚奇的是, 她還海量,而且能雙手划拳,戰勝了幾桌“強敵”,真可謂是運籌帷幄,一副大將風
度。天津《藝術家》主編劉連群先生約我寫寫申鳳梅,只可惜我當時雜務纏身,錯過了一個了解申老師的機會。最後一次見到申老師是省文代會上,她由一個中年女人攙扶著,又小又瘦,身體很弱。聽說她為了錄像,竟一邊打針一邊演出,很是令人感動!
申老師逝世的時候,我正在周口居住。火化的那一天,中州大道上一大早就雲集著成千上萬的民眾。十里長街, 全是人流。沒人動員,沒人號召,全是自覺趕來為她送行的。有的跑幾十里,有的跑上百里,淚水如雨,嗚咽如潮。人活一世,能混到這份兒上,值了!相送的幾輛大轎車裡有不少是我相熟的文化界領導和朋友,就是沒看到二梅。我想她一定會來送她的姐姐
的!當時,我並不知道那時候她已提前走到了她姐姐的前頭。聽到這個訊息時我一下就怔了, 心想二梅不到為什麼走得那么早? 是不是與她一生的藝術壓抑有關或是別的什麼原因?大概沒人說得清。唉,即生瑜,何生亮———這可能就是人生的劫數吧!

代表唱段

申秀梅《太君辭朝》的唱段
好一個聰明地宋主公,
他殺人不想落兩手 鮮紅。
險些兒 把俺楊家 滿門斬淨,
他那裡反裝做毫不知情。
既然他不先提 這樁禍事,
我也就順水來把 船推。
萬歲,臣今日把無佞金扁還送,
特來到皇宮院 別駕辭行。
相當年萬歲爺親口加封,
無佞府保大宋,
無佞府保大宋為國盡忠。
楊家將眾兒郎俱都喪命,
到如今只剩下些老弱殘兵。
一不能上戰場 衝鋒打仗,
二不能替我主鎮守邊庭。
每日裡在朝堂白吃俸祿,
辜負了萬歲恩與心不寧。
萬歲你若念先人功重,
高抬手開鳥籠,
高抬手開鳥籠放鳥逃生。
萬歲你若讓俺居家轉回原奉,
我情願帶領老地老,小地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回家務農。
也免的萬歲你日夜擔驚哪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