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及里

由表及里

由表及里 ( yóu biǎo jí lǐ ) 解 釋 表:表面;里:本質。從表面現象看到本質

基本信息

拼音

yóu biǎo jí lǐ

解釋

表:表面;里:本質。從表面現象看到本質

用法

連動式;作狀語;指從表面現象看到本質

示例

看問題要由表及里

近義詞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寫作技巧

“表”就是表面的,浮於生活現象之上的,我們能一看即知的。“里”就是本質的,通過我們的分析,從現象的背後挖掘到那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由表及里”就是讓我們在初步地展示了一些生活現實的基礎上,用精湛的筆觸點出深刻的規律,這個規律可以是一種認識,也可以是一種理趣、情感。因為這樣的文字大多是陳述、描述現實,因而它或者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來激發讀者去思考場景背後的實質;或者通過一個動作,引發讀者去發覺人物身上體現的種種精神;還有時,作者在敘述的基礎上,用精煉的幾筆,把那深刻的認識從這種種的表象中提煉出來,讓我們為之一震。可以說在這樣的文章中,特別注重鋪墊、渲染,然後再深化、點睛。

方法

細節。一篇記敘性的文章如果想要做到由表及里,就要緊緊圍繞形象或事件展開。而塑造形象或講述故事又主要是通過細節慢慢寫來,一篇優秀的記敘文就是通過一個個細節來表達情感或認知的。細節包括人的動作、語言、心理,以及和他人的對話、環境等諸多方面。不管是哪一種,只有我們觀察仔細,捕捉仔細,用詞仔細,人物形象就會突出。同時也啟迪讀者思考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思考社會與人生。

鋪墊。這是指那些用來描寫人物、事件的具體文字而言的。在一篇成功的記敘文當中,作者為了讓人們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往往會先鋪好台階,然後在引你慢慢欣賞、領略的同時,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或理性世界。因此,鋪墊的目的就是讓作者情感的表達、理性的思索顯得不突兀,而是逐層深入,漸漸浸潤。

深化。在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中,作者一般怎樣把自己的情感或認識表述出來呢?是在敘述的基礎上,來那么一兩句或一兩段議論或抒情的文字,讓它起到“一語驚破夢中人”的作用。當然要想讓自己的文章達到這樣的境界,你的認識必須能透過現象挖到本質;你的情感必須由只為個人的主觀感受深刻分析到這一事件中的人有什麼值得借鑑、銘記的精神,或著應該引起的深思。深化不只是停留在表象的陳述上,關鍵是通過前面的鋪墊,巧妙地、鮮明地點明自己的情感或態度,以達到強烈地感染讀者的目的。

舉例

如課文《珍珠鳥》的結尾:“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讀到這裡,我們已經能感受到“我”和珍珠鳥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也為人和動物間這份難得的和諧感動。作者卻沒有就此停筆,而是深入思考,透過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表”,挖掘到其“里”,得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境界”的哲理,從而讓這篇散文閃爍出思想光輝,為更多人所喜愛和傳頌。

用這種感悟方法指導學生作文效果不錯。如有一個學生在題為《我的奶奶》的作文中寫道:“奶奶國小沒畢業,太奶奶就病逝了,不得不輟學在家帶弟妹。嫁給爺爺後生了三個孩子。爺爺很能幹,趁改革的春風辦起了一個縫紉機零件加工的家庭作坊。可生意剛有了點起色,就患上了不治之症。不久,爺爺就離開人世了。從此,奶奶每天起早摸黑,既當爹又當媽,還當‘廠長’,與勞累艱辛永遠分不開了。眼看子女漸漸長大了,工廠有了規模,可是不幸又降臨到奶奶的頭上,一次車禍奪走了我大伯的生命……”最後,作者在傷痛之余嘆道:“奶奶的一生默默地承受著幼年喪母、中年喪夫、老年失子之痛,經歷了貧窮的煎熬和創業的艱難。她一生中的辛酸苦辣誰能訴盡。”文章語言流暢、用詞準確,足可見其紮實的語言功底,只可惜沒有深刻的思想性。我指導學生透過“奶奶”一生不幸的命運,深入分析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她挺起瘦弱的肩膀,承受磨難,艱苦創業,養育孩子。學生修改後,結尾加上了這樣的點題:“奶奶近七十年的坎坷經歷,幾十年的遺孀生涯,幾十年的創業艱辛,令我感到奶奶的韌性、耐力與偉大。”這樣,由奶奶一生的經歷深入到她內在的品質、精神,作文的思想性便有了明顯提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