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持水量測定

(measurement of field capacity)地下水較深時,對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懸著水量的測定。利用田間持水t可以鑑定農田水分供給狀況,對作物的有效程度和進行農田灌溉的依據。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一些學者在提出田間持水量的定義時,就已確定了田間測定方法。後來有些國家用整段土樣或壓力模裝置在室內測定田間持水量。50年代中期,中國制定了有關測定的技術方法。田間持水量可以在田間測定,也可以在室內測定。

田間測定法

小區灌水法

在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圍起一定面積的小區,經過充分灌水,在排去多餘的重力水後,測定土層中保持的最大懸著水量。灌水小區的面積通常是(2×2)平方米。其地面要平整。四周用堅實土埂圍著,在中心部位楔入面積為(1×1)平方米的鐵皮木框(或鐵框),框內為測試區,周圍為保護區。小區的灌水量是根據欲測土層的深度和該土層現存的貯水量確定的。區內灌水入滲後要用塑膠布(或帆布)和林秸等覆蓋,以防止土表蒸發和雨水落入。開始測定的時間因土壤不同而異。砂性土在灌水後1~2天,壤性土為2~3天,粘性土為3~4天。測定時,在測試區內按土壤發生層次(或每10厘米厚土層)分層取土。一般取三個重複(三角形排列)。用稱重烘乾法,測其含水率,以占乾土重百分數表示。以後每天測定一次。在同一土層上,當前後兩次測得的含水率的差值不超過1.5~2.0%時,選後一次測定值為田間持水量。在日本以測定大量降雨(100毫米以上)或灌水浸泡24小時後的土壤含水率作為田間持水量。或用 張力計測出一定土壤吸水力(多數取土壤吸力的對數值PF1.8)下的土壤含水率,作為田間持水量。 室內測定法威爾科克斯(Wilcox)法也稱環刀法(或土壤容重鑽)是用環刀在欲測地段上採取原狀土。同時在同一土層上取些散狀土,帶回室內。將前者放入水中(水不沒環刀頂)浸一晝夜。後者經風乾,通過孔徑為1毫米的土篩,裝入環刀。然後將裝有濕土的環刀的有孔蓋子打開,連同濾紙一起放在盛風乾土的環刀上。經過8小時吸水後,從盛原狀土的 環刀中取15~20克土樣,用稱重烘乾法,測其含水率。經過重複測重,求出同一土層含水率的平均值,即為該層的田間持水量。整段標本法從田間取有代表性的完整土柱,其最小橫截面積為(15x15)平方厘米,深度一般比欲測深度深1倍以上。土柱四側淋上一層松脂。並用木板加以封閉。其上端高出土柱表面,以便灌水。下端固定一孔徑為0.5毫米的黃銅網,裝上一個漏斗接水。在土樣的每一土層邊界上插入電極,當全部定額水量滲入土樣後,在其表面蓋上數層能保持濕潤的濾紙。隨後利用電極測定土壤導電度的變化來觀察水的移動狀況。當水停止向下移動時,便打開整段土樣的一測邊壁,並逐層取出土樣,用稱重烘乾法,測其含水率占乾土重的百分數),即為該土壤剖面的田間持水量。壓力模法從田間取回欲測的土樣(土柱、土塊或散狀土)經過充分濕潤後(散狀土經過風乾過篩),放置在 壓力模的多孔陶瓷板上。在一定吸力(土柱、土塊用1/10巴、散狀土用1/3巴)下,將其吸乾達到平衡後,迅速地用稱重烘乾法,測其含水率,得出田間持水量的近似值。

田間測定法

PS:田間測定法準確,能代表自然狀況下的田間持水量。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或田間難取土樣的情況下採用室內測定法,只能取得田間持水量的近似值。

測定方法

一種土壤田間持水量的測定方法及其測定裝置(專利)申請號/專利號: 200510126229

測定裝置

本發明涉及土壤田間持水量的 測定方法測定裝置,其測定方法為ˇ吸滲法:利用土壤基質勢主動將水吸入土壤中,使土樣的含水量達到土壤毛管所能吸持的無重力水時的最大水量,測量此時的土壤含水量即為土壤田間持水量。其測定裝置,包括:上端與供水源相連通的供水容器;安裝在供水容器下部管壁上的進氣控制管和供水管;供水管的垂向下端連通一灌水器;進氣控制管的垂向下半部放置在一鑽土錐形筒內,進氣控制管的下端進氣口與鑽土錐形筒的管壁之間留有間隙;灌水器的底部高出所述鑽土錐形筒中的所述進氣控制管的下端進氣口1~2cm。本發明首次提出吸滲法測量田間持水量,並提供其測量裝置,具有省時、省水,更適合粘性土壤等優點。

專利申請

申請日: 2005年11月30日
公開日: 2007年06月13日
授權公告日:
申請人/專利權人: 中國農業大學
申請人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
發明設計人: 雷廷武;江培福;武陽;李鑫;毛麗麗
專利代理機構: 北京泛華偉業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鳳華
專利類型: 發明專利
分類號: G01N33/24;G01N1/28

點此查看跟該專利相關的 主附圖\公開說明書\授權說明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